火焰钎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66069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3 21: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火焰钎焊装置,涉及焊接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目前的一些钎焊装置,需要通过人为调节旋钮以实现燃气与氧气的占比,导致火焰调节一致性较差的技术问题。该装置包括氧气输入管路、燃气输入管路和控制器,通过控制器直接或间接控制氧气输入管路上以及燃气输入管路上阀的开度以用于控制焊炬内两种气体的混合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对构件之间实现焊接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火焰钎焊装置
本技术涉及焊接
,尤其是涉及一种火焰钎焊装置。
技术介绍
在家用空调制造领域,结构组件多以铜制为主,根据其材质的加工特点,目前普遍采用火焰钎焊进行构件之间的连接。火焰钎焊是利用可燃性气体与氧气进行混合后产生的高温火焰对材料进行加热使钎料熔化而母材不熔化,形成良好焊接接头的加工方法。目前普遍采用专用焊炬进行焊接,焊前需通过调节旋钮实现燃气与氧气合理配比,利用中性焰进行焊接。但由于员工技能水平的差异,导致火焰调节一致性差,对焊接质量存在一定影响;同时现有焊炬调节技术要求较高,对于新员工难以实现快速入手,对生产效率存在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火焰钎焊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目前的一些钎焊装置,需要通过人为调节旋钮以实现燃气与氧气的占比,导致火焰调节一致性较差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火焰钎焊装置,包括氧气输入管路、燃气输入管路和控制器,通过所述控制器直接或间接控制所述氧气输入管路上以及所述燃气输入管路上阀的开度以用于控制焊炬内两种气体的混合比。进一步地,所述氧气输入管路和所述燃气输入管路分别设置有氧气气动阀和燃气气动阀,所述氧气气动阀和所述燃气气动阀均与电磁阀相连接,所述电磁阀与所述控制器相连接,调节所述电磁阀能使压缩空气进入所述氧气气动阀和所述燃气气动阀以控制所述氧气气动阀和所述燃气气动阀的开度。进一步地,所述氧气气动阀与所述电磁阀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延迟继电器,当所述焊炬关闭时,在所述延迟继电器的作用下所述氧气输入管路内的氧气晚于所述燃气输入管路内的燃气阻断以用于冲洗管道。进一步地,所述火焰钎焊装置还包括氮气输入管路,所述氮气输入管路上设置有氮气气动阀,所述氮气气动阀与所述电磁阀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焊炬上设置有微动开关,当所述焊炬悬挂于焊炬支架上时所述微动开关处于关闭状态,所述焊炬枪头上设置有金属感应开关,所述微动开关以及所述金属感应开关均与所述控制器相连接;当所述控制器接收到所述微动开关打开的信号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电磁阀以操控所述氮气气动阀的打开;当所述控制器接收到所述微动开关以及所述金属感应开关打开的信号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电磁阀以操控所述氧气气动阀和所述燃气气动阀的打开。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器包括触摸显示屏,所述触摸显示屏脱离所述焊炬设置,当所述控制器的PLC接受到所述触摸显示屏输入的调节信号时,所述控制器能控制所述氧气输入管路以及所述燃气输入管路上阀的开度。进一步地,所述火焰钎焊装置包括用于氧气和燃气混合的混合管路,所述氧气输入管路以及所述燃气输入管路均与所述混合管路相连接,所述混合管路与所述焊炬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氧气输入管路上设置有氧气流量控制传感器和氧气压力传感器,所述燃气输入管路上设置有燃气流量控制传感器和燃气压力传感器,所述氧气流量控制传感器、所述氧气压力传感器、所述燃气流量控制传感器以及所述燃气压力传感器均与所述控制器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氧气输入管路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氧气回火阀,所述燃气输入管路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燃气回火阀,所述火焰钎焊装置用于氧气和燃气混合的混合管路上设置有回火阀。进一步地,所述氧气输入管路上设置有氧气过滤器;所述燃气输入管路上设置有燃气过滤器。本技术提供的火焰钎焊装置,通过控制器直接或间接控制氧气输入管路上以及燃气输入管路上阀的开度,可以实现焊接气体比例的准确控制,避免因气体比例差异导致火焰异常影响焊接质量,实现焊接过程的有效管控,对生产过程参数量化,保证了使用气体的准确配比,得以保证使用气体的充分燃烧,确保焊接过程中性焰的使用,使有据可依并指导生产。本技术优选技术方案至少还可以产生如下技术效果:采用电磁阀控制气动阀,气动阀控制氧气输入管路和燃气输入管路通断的方式实现对氧气以及燃气流量的控制,避免了可燃性气体与电的直接接触,提高了设备使用安全性;在氧气气动阀与电磁阀之间的管路上引入了延迟继电器,实现氧气的延迟断开,利用氧气对混合管路内进行“冲洗”,有效杜绝回火问题的发生,提高设备使用安全性;当微动开关打开后,只有金属感应开关打开后,燃气和氧气方可导通,脉冲点火器才会得信号,释放脉冲电流以供点燃焊炬,为进一步提高设备的使用安全性;通过触摸显示屏调节实现数字化操作,对燃气与氧气流量进行精准控制,且采取对燃气和氧气提前混合的方案,设计了一体化焊炬,在焊炬上无需增加调节旋钮,实现了焊炬自身的轻量化,使其便携性增强,降低员工操作强度,提高生产效率;采用气体过滤器对进入装置的气体进行必要的过滤,以降低因气体杂质导致的管路内部堵塞引起安全事故。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火焰钎焊装置的连接示意图。图中1-氧气输入管路;2-燃气输入管路;3-控制器;4-焊炬;5-氧气气动阀;6-燃气气动阀;7-电磁阀;8-延迟继电器;9-氮气输入管路;10-氮气气动阀;11-微动开关;12-金属感应开关;13-触摸显示屏;14-混合管路;15-氧气流量控制传感器;16-燃气流量控制传感器;17-氧气回火阀;18-燃气回火阀;19-回火阀;20-氧气过滤器;21-燃气过滤器;22-氧气总阀;23-氮气总阀;24-压缩空气总阀;25-燃气总阀;26-氧气压力传感器;27-燃气压力传感器;28-被焊工件。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参见图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火焰钎焊装置,包括氧气输入管路1、燃气输入管路2和控制器3,通过控制器3直接或间接控制氧气输入管路1上以及燃气输入管路2上阀的开度以用于控制焊炬4内两种气体的混合比。现有采用焊炬进行焊接时,焊前需人为通过调节旋钮实现燃气与氧气合理配比,但由于员工技能水平的差异,导致火焰调节一致性差。而本技术提供的火焰钎焊装置,通过控制器直接或间接控制氧气输入管路1上以及燃气输入管路2上阀的开度,可以实现焊接气体比例的准确控制,避免因气体比例差异导致火焰异常影响焊接质量,实现焊接过程的有效管控,对生产过程参数量化,保证了使用气体的准确配比,得以保证使用气体的充分燃烧,确保焊接过程中性焰的使用,使有据可依并指导生产。作为本技术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火焰钎焊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氧气输入管路(1)、燃气输入管路(2)和控制器(3),通过所述控制器(3)直接或间接控制所述氧气输入管路(1)上以及所述燃气输入管路(2)上阀的开度以用于控制焊炬(4)内两种气体的混合比;/n所述氧气输入管路(1)和所述燃气输入管路(2)上分别设置有气动阀,所述控制器(3)用以控制所述气动阀的开度以控制焊炬(4)内两种气体的混合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火焰钎焊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氧气输入管路(1)、燃气输入管路(2)和控制器(3),通过所述控制器(3)直接或间接控制所述氧气输入管路(1)上以及所述燃气输入管路(2)上阀的开度以用于控制焊炬(4)内两种气体的混合比;
所述氧气输入管路(1)和所述燃气输入管路(2)上分别设置有气动阀,所述控制器(3)用以控制所述气动阀的开度以控制焊炬(4)内两种气体的混合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焰钎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氧气输入管路(1)和所述燃气输入管路(2)分别设置有氧气气动阀(5)和燃气气动阀(6),所述氧气气动阀(5)和所述燃气气动阀(6)均与电磁阀(7)相连接,所述电磁阀(7)与所述控制器(3)相连接,调节所述电磁阀(7)能使压缩空气进入所述氧气气动阀(5)和所述燃气气动阀(6)以控制所述氧气气动阀(5)和所述燃气气动阀(6)的开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火焰钎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氧气气动阀(5)与所述电磁阀(7)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延迟继电器(8),当所述焊炬(4)关闭时,在所述延迟继电器(8)的作用下所述氧气输入管路(1)内的氧气晚于所述燃气输入管路(2)内的燃气阻断以用于冲洗管道。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火焰钎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焰钎焊装置还包括氮气输入管路(9),所述氮气输入管路(9)上设置有氮气气动阀(10),所述氮气气动阀(10)与所述电磁阀(7)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火焰钎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焊炬(4)上设置有微动开关(11),当所述焊炬(4)悬挂于焊炬支架上时所述微动开关(11)处于关闭状态,所述焊炬(4)枪头上设置有金属感应开关(12),所述微动开关(11)以及所述金属感应开关(12)均与所述控制器(3)相连接;
当所述控制器(3)接收到所述微动开关(11)打开的信号时,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韶楠孙刚高建雷敦美林于思贺高磊
申请(专利权)人:格力电器石家庄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