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苏国明专利>正文

一种改良代步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5753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3 21: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改良代步车,包括把手,所述车把的右端套接有车把,所述车把的底端固定焊接有控制杆,所述控制杆的底端固定焊接有车体,所述车体的底部固定焊接有平衡器,且车体底部的中心处焊接有细卡环,所述细卡环的左方固定焊接有粗卡环,所述细卡环的轴心处套接有动力传杆,所述动力传杆的左端转动连接有传感仪,且动力传杆的右端固定焊接有转杆。使用者在驾驶该车前,将双脚插入站立区,这样在驾车过程中,如果遇到需要紧急刹车的情况或者撞到东西急停时,可使驾驶者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因惯性力的作用,导致脚底与车座打滑,从而掉下车造成摔伤等不良情况,加强了驾车的稳定性,加强了使用者出行的安全保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良代步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日常交通
,具体为一种改良代步车。
技术介绍
当下,使用代步车上路正逐渐形成一种潮流,因为代步车相对汽车、自行车、电瓶车来说,其体积非常小巧,灵活度高,载人能力虽弱但是足够载动一个正常的成年人进行出门,因此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使用代步车出门,但是代步车设计结构比较简单,发展时间较短,因此许多功能不够完善,作为一种载人交通工具,安全是最为重要的事,而代步车无法设置安全带,仅通过使用者脚底和车体之间的摩擦力来确保使用者行驶的稳定性,而代步车的车速上限越来越高,因此在急刹的情况下,摩擦力不足以保持使用者的稳定,因此使用者很容易摔下车造成意外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改良代步车,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改良代步车,包括把手,所述车把的右端套接有车把,所述车把的底端固定焊接有控制杆,所述控制杆的底端固定焊接有车体,所述车体的底部固定焊接有平衡器,且车体底部的中心处焊接有细卡环,所述细卡环的左方固定焊接有粗卡环,所述细卡环的轴心处套接有动力传杆,所述动力传杆的左端转动连接有传感仪,且动力传杆的右端固定焊接有转杆,所述转杆的外表面与粗卡环的轴心处套接,且粗卡环的右端套接有轮胎。优选的,所述车体包括车框,所述车框内壁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特制限位板,所述特制限位板的下表面卡接有椭圆板,所述椭圆板的顶部和底部以及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螺旋弹簧,所述螺旋弹簧的轴心处套接有限位杆,所述椭圆板内部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缓冲器,所述缓冲器的顶部和底部均与椭圆板的内壁固定连接,且缓冲器的左端和右端均开设有站立区。优选的,所述站立区包括踏板框,所述踏板框的外框通过特制绳与内框固定连接,且踏板框内腔的两侧均填充有棉条。优选的,所述特制绳包括塑料软壳,所述塑料软壳的内壁开设有滑槽,且塑料软壳内部的滑槽卡接有沙球。优选的,所述沙球包括软质球壳,所述软质球壳的内部填充有细沙,且软质球壳的内部留有空隙。优选的,所述缓冲器包括隔壳,所述隔壳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外表面套接有转筒,所述转筒的外表面固定焊接有力臂柱,所述李碧珠的底端固定焊接有受力套筒,所述受力套筒的轴心处套接有连接力臂,所述连接力臂的右侧套接有压缩弹簧,且连接力臂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端盖,所述连接力臂的左端转动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填充橡胶,所述填充橡胶与隔壳的内壁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限位杆的外表面开设有螺旋轨道,所述螺旋弹簧卡接在限位杆的螺旋轨道内部。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改良代步车。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使用者在驾驶该车前,将双脚插入站立区,这样在驾车过程中,如果遇到需要紧急刹车的情况或者撞到东西急停时,可使驾驶者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因惯性力的作用,导致脚底与车座打滑,从而掉下车造成摔伤等不良情况,加强了驾车的稳定性,加强了使用者出行的安全保护。(2)、因为使用者的脚码不确定,因此使用者可以根据自身脚码的大小对踏板框的大小进行调节,因为特制绳和棉条具有挤压力,因此可以将使用者的脚卡住,增加使用者的稳定性,同时两侧使用棉条填充,因此避免了挤压力过大使使用者产生不适的情况。(3)、使用者需要紧急刹车、紧急减速或撞到东西急停时,脚部会相对小车产生惯性力,因此脚部会积压踏板框,进而压缩塑料软壳,塑料软壳的空间被压缩,沙球被挤压在一起,因为沙球内部有残存空隙,软质球壳继续被挤压变瘪,细沙受到惯性力进行吸收,起到软缓冲的效果,避免了使用者脚部受到反作用力受伤的情况,卸除惯性力后,塑料软壳在自身作用下形变复原。(4)、如果使用者受到的惯性过大以至于沙球无法完全卸除,缓冲器开始工作,无论是缓冲器内的填充橡胶首先吸收一部分冲击力,然后将剩余冲击力通过连接力臂挤压压缩弹簧卸力,其余力通过转筒分散到其余三个连接力臂上进行卸力,从而达到缓冲效果。(5)、设置螺旋弹簧一方面可以对椭圆板进行减震缓冲,另一方面可以对车体的上下端盖进行缓冲作用,加强车体的载重能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主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车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站立区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特制绳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沙球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缓冲器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限位杆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螺旋弹簧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把手;2、车把;3、控制杆;4、车体;5、平衡器;6、细卡环;7、粗卡环;8、传感仪;9、动力传杆;10、转杆;11、轮胎;41、车框;42、特制限位板;43、椭圆板;12、缓冲器;121、固定杆;122、转筒;123、力臂柱;124、受力套筒;125、端盖;126、压缩弹簧;127、连接力臂;128、底座;129、填充橡胶;1210、隔壳;13、站立区;131、踏板框;132、棉条;14、限位杆;141、螺旋轨道;15、螺旋弹簧;16、特制绳;161、塑料软壳;17、沙球;171、软质球壳;172、细沙。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9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改良代步车,包括把手1,把手1的右端套接有车把2,车把2的底端固定焊接有控制杆3,控制杆3的底端固定焊接有车体4,车体4的底部固定焊接有平衡器5,且车体4底部的中心处焊接有细卡环6,细卡环6的左方固定焊接有粗卡环7,细卡环6的轴心处套接有动力传杆9,动力传杆9的左端转动连接有传感仪8,且动力传杆9的右端固定焊接有转杆10,转杆10的外表面与粗卡环7的轴心处套接,且粗卡环7的右端套接有轮胎11。车体4包括车框41,车框41内壁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特制限位板42,特制限位板42的下表面卡接有椭圆板43,椭圆板43的顶部和底部以及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螺旋弹簧15,螺旋弹簧15的轴心处套接有限位杆14,椭圆板43内部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缓冲器12,缓冲器12的顶部和底部均与椭圆板43的内壁固定连接,且缓冲器12的左端和右端均开设有站立区13,使用者在驾驶该车前,将双脚插入站立区13,这样在驾车过程中,如果遇到需要紧急刹车的情况或者撞到东西急停时,可使驾驶者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因惯性力的作用,导致脚底与车座打滑,从而掉下车造成摔伤等不良情况,加强了驾车的稳定性,加强了使用者出行的安全保护。站立区13包括踏板框131,踏板框131的外框通过特制绳16与内框固定连接,且踏板框131内腔的两侧均填充有棉条132,因为使用者的脚码不确定,因此使用者可以根据自身脚码的大小对踏板框131的大小进行调节,因为特制绳16和棉条132具有挤压力,因此可以将使用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良代步车,包括把手(1),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1)的右端套接有车把(2),所述车把(2)的底端固定焊接有控制杆(3),所述控制杆(3)的底端固定焊接有车体(4),所述车体(4)的底部固定焊接有平衡器(5),且车体(4)底部的中心处焊接有细卡环(6),所述细卡环(6)的左方固定焊接有粗卡环(7),所述细卡环(6)的轴心处套接有动力传杆(9),所述动力传杆(9)的左端转动连接有传感仪(8),且动力传杆(9)的右端固定焊接有转杆(10),所述转杆(10)的外表面与粗卡环(7)的轴心处套接,且粗卡环(7)的右端套接有轮胎(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良代步车,包括把手(1),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1)的右端套接有车把(2),所述车把(2)的底端固定焊接有控制杆(3),所述控制杆(3)的底端固定焊接有车体(4),所述车体(4)的底部固定焊接有平衡器(5),且车体(4)底部的中心处焊接有细卡环(6),所述细卡环(6)的左方固定焊接有粗卡环(7),所述细卡环(6)的轴心处套接有动力传杆(9),所述动力传杆(9)的左端转动连接有传感仪(8),且动力传杆(9)的右端固定焊接有转杆(10),所述转杆(10)的外表面与粗卡环(7)的轴心处套接,且粗卡环(7)的右端套接有轮胎(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良代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4)包括车框(41),所述车框(41)内壁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特制限位板(42),所述特制限位板(42)的下表面卡接有椭圆板(43),所述椭圆板(43)的顶部和底部以及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螺旋弹簧(15),所述螺旋弹簧(15)的轴心处套接有限位杆(14),所述椭圆板(43)内部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缓冲器(12),所述缓冲器(12)的顶部和底部均与椭圆板(43)的内壁固定连接,且缓冲器(12)的左端和右端均开设有站立区(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良代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站立区(13)包括踏板框(131),所述踏板框(131)的外框通过特制绳(16)与内框固定连接,且踏板框(131)内腔的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国明
申请(专利权)人:苏国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