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衡车用踏板及平衡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7732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平衡车用踏板及平衡车,其中的踏板包括踏皮和踏垫,所述踏皮安装于踏垫上,踏皮下表面设置有向下凸出的触控部,所述踏垫上开设有供触控部穿出的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公开的平衡车用踏板及平衡车,直接在踏皮上设置触控部,可以有效避免触控部与光电开关的硬性碰撞,可以减轻触控部对光电开关的损坏。且踏皮为用于直接接触操控者的部件,可有利于操控者对触控部的操控,便于对光电开关的灵敏控制,提升操控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平衡车用踏板及平衡车
本技术涉及一种平衡车用踏板及平衡车。
技术介绍
现在平衡车需要进行载人检测,而载人检测需要光电开关和用来触发光电开关的触控部件配合,由于光电开关的检测开口的范围较小,导致目前的触控部件易与光电开关产生碰撞磨损,减损使用寿命,且载人检测过程易产生噪音,操控体验差,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涉及平衡车用踏板,通过将触控部设置于踏皮上,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至少一个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平衡车用踏板,包括踏皮和踏垫,所述踏皮安装于踏垫上,踏皮下表面设置有向下凸出的触控部,所述踏垫上开设有供触控部穿出的通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踏板结构简单巧妙,直接在踏皮上设置触控部,可以有效避免触控部与光电开关的硬性碰撞,可以减轻触控部对光电开关的损坏。且踏皮为用于直接接触操控者的部件,可有利于操控者对触控部的操控,便于对光电开关的灵敏控制,提升操控性能。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踏垫的下表面设置有柱体,柱体内开设所述通孔,触控部的上部处于柱体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柱体可起到对触控部的支撑作用,也可起到对整个踏板的导向、限位和支撑作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触控部呈扁平状,触控部的侧壁设置有垂直触控部的第三肋板,或者,柱体内部设置有第三肋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扁平状的触控部有利于插入光电开关中进行触发,第三肋板可对触控部起到支撑作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踏皮采用软质材料。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软质材料的踏皮可避免触控部与光电开关的硬性碰撞,避免光电开关的损坏。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踏垫上设置有向下凸出的安装柱。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柱有利于踏板的安装、导向和横向限位,使踏板在纵向方向上移动平稳。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踏皮粘贴于所述踏垫上,或者所述踏皮和所述踏垫一体成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踏皮与踏垫的制作可一体成型,两种材料可二次注塑成一体。也可通过胶粘的方式将踏皮粘贴于踏垫上,方便耐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踏垫的上表面设置有若干凸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提高踏垫与踏皮的结合强度。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踏板安装于平衡车的上壳体上,踏板与上壳体之间设置有缓冲部,用以缓冲踏板与上壳体之间的碰撞,所述踏板与上壳体之间还设置有弹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缓冲部的设置,使得平衡车用踏板安装于上壳体上时,有利于减缓踏垫与上壳体之间的碰撞,降低磨损,延长踏板使用寿命,减少噪音,提升操控性能和体验。弹簧可用于踏板的复位,并非前述方案的缓冲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缓冲部为向下凸出的缓冲条;或者,所述缓冲部为缓冲柱;或者,所述缓冲部为缓冲垫。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缓冲条向下凸出,缓冲条直接接触上壳体,可起到良好的缓冲作用。缓冲柱可分布于踏皮下表面的各个方向,使整个踏板起到均匀的缓冲作用。而缓冲柱的形状可多种多样。缓冲垫直接铺设粘贴在上壳体上表面或踏垫下表面,使得踏垫与上壳体的接触平缓,起到有效缓冲作用。平衡车,包括上述任一项方案所述的平衡车用踏板,还包括上壳体,所述上壳体上设置有踏板安装区,所述平衡车用踏板安装于所述踏板安装区,踏板安装区内开设有供触控部通过的第二通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平衡车采用上述踏板,延长了光电开关的使用寿命,提升了操控性能。根据本技术平衡车用踏板,踏板结构简单巧妙,通过将踏板上的触控部设置于踏皮上,有效避免了触控部与光电开关的硬性碰撞,延长了踏板、光电开关的使用寿命,且提升了操控性能。为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平衡车用踏板及平衡车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图1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图2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图3的踏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实施例2的踏板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中图5的踏板爆炸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实施例3的踏板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中图7的踏板爆炸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的实施例4的踏板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中图9的踏板爆炸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5的踏板爆炸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中实施例6的踏板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技术中图12的I部放大示意图;图14为本技术的实施例7的踏板爆炸结构示意图;图15为本技术的实施例7的踏板另一角度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16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平衡车的上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17为本技术中图16的II部放大示意图。图中:踏板1、踏皮11、台阶部110、第一凸沿111、支撑部1111、缓冲条1112、第二凸沿112、缓冲柱113、抵靠部1131、连接部1132、踏垫12、第三凸沿120、第四通孔1201、触控部121、尖状部1210、柱体122、第三肋板123、第二肋板124、第一肋板125、安装柱126、肋条127、第一通孔128、弹簧2、缓冲垫3、上壳体4、第二通孔41、第三通孔42、槽口43、第四凸沿44、环状凸沿411、垫圈5、螺钉6、传感器电路板7、下壳体8。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实现预定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扣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平衡车用踏板,其特征在于,踏板包括踏皮(11)和踏垫(12),所述踏皮(11)安装于踏垫(12)上,踏皮(11)下表面设置有向下凸出的触控部(121),所述踏垫(12)上开设有供触控部穿出的通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平衡车用踏板,其特征在于,踏板包括踏皮(11)和踏垫(12),所述踏皮(11)安装于踏垫(12)上,踏皮(11)下表面设置有向下凸出的触控部(121),所述踏垫(12)上开设有供触控部穿出的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衡车用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踏垫(12)的下表面设置有柱体(122),柱体内开设所述通孔,触控部(121)的上部处于柱体(122)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衡车用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部(121)呈扁平状,触控部(121)的侧壁设置有垂直触控部的第三肋板(123),或者,柱体(122)内部设置有第三肋板(123)。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平衡车用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踏皮(11)采用软质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平衡车用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踏垫(12)上设置有向下凸出的安装柱(126)。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平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臧传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阿尔郎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