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衡车及其控制方法和以平衡车为动力的卡丁车技术

技术编号:2956663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平衡车及其控制方法和以平衡车为动力的卡丁车。其中,所述的平衡车包括两个车体、所述车体上设置有踏板和电机轮,及转轴装置,转轴装置包括转轴、两个轴座和扭转限位机构,扭转限位机构通过转轴上的限位部和一轴座上的配合部配合控制其转角,直接利用转轴和轴座上的结构实现扭转限位,没有额外的元件(如限位轴),简化了转轴装置的结构,且易于装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平衡车及其控制方法和以平衡车为动力的卡丁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代步工具,特别涉及一种平衡车及其控制方法和以平衡车为动力的卡丁车。
技术介绍
平衡车、滑板车、扭扭车等代步工具越来越受年轻消费者的亲睐,特别是电动平衡车很多中小学生都在使用。现有平衡车结构包括两个内盖,转动机构固定于第一内盖和第二内盖的中间,如公开号为:CN104958894A的电动平衡车专利。转动机构包括一个轴套、两个轴承和两个卡簧,轴套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内盖和第二内盖的内端,轴承固定在轴套上并通过卡簧固定在内盖上,这样内盖的左右两个内盖就可在转动机构的配合下转动。为了安装上述转动机构可在第一内盖和第二内盖朝内的端头设计圆柱形的筒体,轴套和轴承从外至内通过卡簧安装在该筒体内。即所述第一内盖与第二内盖相对的两端设置有筒体,所述轴承设置在所述筒体内并可与所述筒体内壁相对转动,通过轴承使第一内盖与第二内盖转动连接。为了限制第一内盖和第二内盖之间的相对转动角度过大,电动平衡车还包括限位轴,限位轴处于第二内盖内的长度要长于处于第一内盖内的长度,所述限位轴平行于轴承设置,该限位轴一端固定在第一内盖,另一端伸入第二内盖内,第二内盖设置有与所述限位轴对应的弧形限位槽。当所述第一内盖与第二内盖相对转动时,藉由所述限位轴与限位槽的配合,限位槽可限制第一内盖和第二内盖之间的最大转动角度。上述平衡车的转轴装置结构复杂,而且随着使用时间增长,限位轴容易磨损、甚至松动脱落,因而存在安全隐患。因而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平衡车及其控制方法和以平衡车为动力的卡丁车,以解决平衡车的扭转限位机构的结构复杂的问题。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平衡车,包括两个车体、所述车体上设置有踏板和电机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使两个车体可相对转动的转轴装置,所述转轴装置包括:转轴,两个与所述转轴配合、用于连接一车体的轴座,用于限制所述轴座绕所述转轴转动时的相对转角的扭转限位机构;所述扭转限位机构包括:设于所述转轴的一端的限位部和设于一轴座上的、与所述限位部配合的配合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改进,所述限位部为设置于转轴上的限位缺口,所述配合部为设置于轴座上的凸起部或弯折部,所述凸起部或弯折部可在所述限位缺口中转动。可选地,所述限位部为设置于轴座上的限位缺口,所述配合部为设置于转轴上的凸起部或弯折部,所述凸起部或弯折部可在所述限位缺口中转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改进,所述转轴装置还包括轴套,所述轴套套设于所述转轴的一端,所述轴套与其中一轴座过盈配合,另一轴座与转轴的另一端过盈配合。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车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电机轮设置于所述下壳体的一端。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的平衡车还包括用于控制电机轮运动状态的控制主板,所述控制主板设置于所述下壳体中。作为本专利技术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的平衡车还包括电池,所述电池设置于所述下壳体中。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踏板设置有安装柱,所述安装柱的下端具有连接车体的倒扣,所述车体上设置有与安装柱配合的安装孔。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平衡车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在开机状态下,根据踏板角度控制电机轮的转动方向和/或转动速度;当摇篮模式启动时,控制电机轮往复运动。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以平衡车为动力的卡丁车,包括车架组件,所述车架组件上设置有座椅组件、转向操控组件和前后操控组件,所述转向操控组件包括方向盘及受控于方向盘的前轮,所述卡丁车还包括上述平衡车;其中:所述前后操控组件包括与平衡车固接的摆动架、与摆动架固接的手柄组件,所述摆动架与车架组件可转动连接,所述平衡车位于车架组件的后端。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平衡车及其控制方法和以平衡车为动力的卡丁车中,平衡车包括两个车体、所述车体上设置有踏板和电机轮,及转轴装置,转轴装置包括转轴、两个轴座和扭转限位机构,扭转限位机构通过转轴上的限位部和一轴座上的配合部配合控制其转角,本专利技术直接利用转轴和轴座上的结构实现扭转限位,没有额外的元件(如限位轴),简化了转轴装置的结构,且易于装配。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平衡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平衡车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平衡车的第一种转轴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平衡车的第一种转轴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5为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平衡车的第二种转轴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平衡车的第三种转轴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平衡车的一个踏板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平衡车的一个车体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平衡车的电机轮去除边盖后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平衡车的电机轮边盖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平衡车的电机轮的剖视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平衡车的电机轮的转子和定子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平衡车的电机轮的定子的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平衡车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图1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以平衡车为动力的卡丁车。图1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以平衡车为动力的卡丁车的前后操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注说明:车体1踏板2电机轮3转轴装置4转轴41轴座42扭转限位机构43限位缺口433轴套44第一轴座421第二轴座422轴向限位环45垫片46卡槽434卡环47内弯折部411凸起部412外弯折部413上壳体11下壳体12控制主板13电池14安装柱21倒扣22安装孔111开槽23弹性件抵靠部24加强筋25凸块26固定柱27螺纹孔28固定孔113安装槽114固定槽115轮轴31轮胎32边盖33进口311出口312线槽313齿面一321齿面二331轴承件332定子34铁芯绕组35连接部36磁钢片37转子38环槽381动导件382静导件341灯控板383塑胶卡扣384扣槽385绝缘板386上支架391下支架392拨片393喇叭16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装设于”、“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上,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部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部件。当一个部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部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部件。还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左、右、上、下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平衡车,包括两个车体、所述车体上设置有踏板和电机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使两个车体可相对转动的转轴装置,所述转轴装置包括:/n转轴,两个与所述转轴配合、用于连接一车体的轴座,用于限制所述轴座绕所述转轴转动时的相对转角的扭转限位机构;/n所述扭转限位机构包括:设于所述转轴的一端的限位部和设于一轴座上的、与所述限位部配合的配合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平衡车,包括两个车体、所述车体上设置有踏板和电机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使两个车体可相对转动的转轴装置,所述转轴装置包括:
转轴,两个与所述转轴配合、用于连接一车体的轴座,用于限制所述轴座绕所述转轴转动时的相对转角的扭转限位机构;
所述扭转限位机构包括:设于所述转轴的一端的限位部和设于一轴座上的、与所述限位部配合的配合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为设置于转轴上的限位缺口,所述配合部为设置于轴座上的凸起部或弯折部,所述凸起部或弯折部可在所述限位缺口中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为设置于轴座上的限位缺口,所述配合部为设置于转轴上的凸起部或弯折部,所述凸起部或弯折部可在所述限位缺口中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装置还包括轴套,所述轴套套设于所述转轴的一端,所述轴套与其中一轴座过盈配合,另一轴座与转轴的另一端过盈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电机轮设置于所述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明伟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百客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