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4304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0 19: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夹具,涉及机械加工技术领域,所述连接盖的一端用于与测试仪器连接,且第二凸台位于第一凸台的内表面;所述第三夹套设于第二凸台和第一凸台之间,且第三夹套与连接盖可拆卸连接,第三夹套与第二凸台的外表面过盈配合,所述第二凸台的内表面用于固定圆管上的软轴;所述第二夹套与连接盖可拆卸连接,且第二夹套与第一凸台的外表面过盈配合,所述第一凸台的内表面和第三夹套之间的缝隙用于固定弹性体圆管。通过连接盖固定第二夹套和第三夹套的径向力转换为轴向力,向内夹紧软轴与弹性体圆管,使其在测试时不会出现脱落,保持应力场的均匀,使其力学性能不受破坏,同时使软轴能够传递完整的扭力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夹具
本技术涉及机械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夹具。
技术介绍
夹具用于测试圆管根部应变与端部位移之间的关系,测试时,相关圆管状弹性体与夹具接头的连接方式多为套式安装,即将圆管套在接头上,然后用卡箍固定,卡箍与圆管的接触面积较小,时间过长可能会导致接触点出现撕裂,同时由于接触面积小,圆管受到的压力过大,会产生较大的变形,应力场会分布不均,使测试结果产生较大误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圆管受到的压力过大,会产生较大的变形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夹具,它在夹紧软轴与弹性体圆管的同时保持应力场的均匀,使其力学性能不受破坏。2、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夹具,包括第一夹套,第二夹套以及第三夹套,其中:所述第一夹套包括连接盖、第一凸台以及第二凸台,所述连接盖的一端用于与测试仪器连接,所述连接盖的另一端均连接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且第二凸台位于第一凸台的内表面;所述第三夹套设于第二凸台和第一凸台之间,且第三夹套与连接盖可拆卸连接,第三夹套与第二凸台的外表面过盈配合,所述第二凸台的内表面用于固定圆管上的软轴;所述第二夹套与连接盖可拆卸连接,且第二夹套与第一凸台的外表面过盈配合,所述第一凸台的内表面和第三夹套之间的缝隙用于固定弹性体圆管。可选的,所述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均具有锥度,所述第三夹套的内侧面具有锥度,所述第三夹套与第二凸台的外表面锥度配合,所述第二夹套的内侧面具有锥度,所述第二夹套与第一凸台的外表面锥度配合。可选的,所述连接盖、第二夹套以及第三夹套均设有螺孔,所述连接盖与第三夹套通过螺钉穿过螺孔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盖与第二夹套通过螺钉穿过螺孔可拆卸连接。可选的,所述第一凸台设有绕周向分布的第一间隙槽和第二间隙槽,所述第一间隙槽的长度大于第二间隙槽的长度,所述第一间隙槽和第二间隙槽交错排列。可选的,所述第二凸台设有绕周向分布的第一间隙槽和第二间隙槽,所述第一间隙槽的长度大于第二间隙槽的长度,所述第一间隙槽和第二间隙槽交错排列。可选的,所述第二夹套远离连接盖一端的内侧壁设有第一限位板。可选的,所述第三夹套远离连接盖一端的内侧壁设有第二限位板。可选的,所述连接盖远离第一凸台与第二凸台的一端设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设有用于测试仪器连接的螺孔。可选的,所述螺孔绕第三夹套的周向均匀分布,所述螺孔绕第二夹套的周向均匀分布,所述连接盖上的螺孔分别与第二夹套和第三夹套上的螺孔相对应。可选的,所述第一夹套、第二夹套、第三夹套、第一凸台以及第二凸台均为铝或者铝合金材质。3、有益效果采用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夹具,第二凸台与第三夹套、第一凸台与第二夹套之间皆为过盈配合,通过连接盖固定第二夹套和第三夹套的径向力转换为轴向力,向内夹紧软轴与弹性体圆管,使其在测试时不会出现脱落,保持应力场的均匀,使其力学性能不受破坏,同时使软轴能够传递完整的扭力矩。(2)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夹具,第二凸台与第三夹套、第一凸台与第二夹套之间皆为锥度锁紧,能够更好地传递力的作用,牢固地夹紧弹性体圆管与软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夹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夹具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夹具的爆炸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夹具的第一夹套的仰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内容,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详细描述。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技术,而非对该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技术相关的部分。本技术中所述的第一、第二等词语,是为了描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方便而设置,并没有特定的限定作用,均为泛指,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不构成限定作用。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同一实施例中的多个技术方案,以及不同实施例的多个技术方案之间,可进行排列组合形成新的不存在矛盾或冲突的技术方案,均在本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内。实施例1结合附图1-4,本实施例的夹具,包括第一夹套1,第二夹套2以及第三夹套3,其中:所述第一夹套1包括连接盖11、第一凸台12以及第二凸台13,所述连接盖11的一端用于与测试仪器连接,所述连接盖11的另一端均连接第一凸台12和第二凸台13,且第二凸台13位于第一凸台1的内表面;所述第三夹套3设于第二凸台13和第一凸台12之间,且第三夹套3与连接盖11可拆卸连接,第三夹套3与第二凸台13的外表面过盈配合,所述第二凸台13的内表面用于固定圆管上的软轴;所述第二夹套2与连接盖11可拆卸连接,且第二夹套2与第一凸台12的外表面过盈配合,所述第一凸台12的内表面和第三夹套3之间的缝隙用于固定弹性体圆管。圆管型位移传感器作为传感器中的一种,在圆管根部贴上应变片,圆管端部发生位移,根部的应变片会获得应变,最终会获得一个应变-位移的关系,当圆管端部扭转时,圆管内部的软轴传递扭转力,由于圆管壁较薄较软,软轴同时起到支撑和传导扭转力的作用。测试时,首先将第一夹套1通过连接盖11固定在测试仪器上,将第三夹套3套设在第二凸台13的外表面上,同时将第三夹套3与连接盖11固定连接,并将软轴插入第二凸台13的内表面,然后将弹性体圆管插入第三夹套3与第一凸台12之间的空隙,再将第二夹套2与第一凸台12的外表面配合,同时将第二夹套2与连接盖11固定连接。第二凸台13与第三夹套3、第一凸台12与第二夹套2之间皆为过盈配合,通过连接盖11固定第二夹套2和第三夹套3的径向力转换为轴向力,向内夹紧软轴与弹性体圆管,使其在测试时不会出现脱落,保持应力场的均匀,使其力学性能不受破坏,同时使软轴能够传递完整的扭力矩。实施例2结合附图1-4,本实施例的夹具,与实施例1的技术方案相比,可改进如下:所述第一凸台12和第二凸台13均具有锥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夹套,第二夹套以及第三夹套,其中:/n所述第一夹套包括连接盖、第一凸台以及第二凸台,所述连接盖的一端用于与测试仪器连接,所述连接盖的另一端均连接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且第二凸台位于第一凸台的内表面;/n所述第三夹套设于第二凸台和第一凸台之间,且第三夹套与连接盖可拆卸连接,第三夹套与第二凸台的外表面过盈配合,所述第二凸台的内表面用于固定圆管上的软轴;/n所述第二夹套与连接盖可拆卸连接,且第二夹套与第一凸台的外表面过盈配合,所述第一凸台的内表面和第三夹套之间的缝隙用于固定弹性体圆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夹套,第二夹套以及第三夹套,其中:
所述第一夹套包括连接盖、第一凸台以及第二凸台,所述连接盖的一端用于与测试仪器连接,所述连接盖的另一端均连接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且第二凸台位于第一凸台的内表面;
所述第三夹套设于第二凸台和第一凸台之间,且第三夹套与连接盖可拆卸连接,第三夹套与第二凸台的外表面过盈配合,所述第二凸台的内表面用于固定圆管上的软轴;
所述第二夹套与连接盖可拆卸连接,且第二夹套与第一凸台的外表面过盈配合,所述第一凸台的内表面和第三夹套之间的缝隙用于固定弹性体圆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均具有锥度,所述第三夹套的内侧面具有锥度,所述第三夹套与第二凸台的外表面锥度配合,所述第二夹套的内侧面具有锥度,所述第二夹套与第一凸台的外表面锥度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盖、第二夹套以及第三夹套均设有螺孔,所述连接盖与第三夹套通过螺钉穿过螺孔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盖与第二夹套通过螺钉穿过螺孔可拆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来湖范海伦祖洪飞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