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载分配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43041 阅读:10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0 19: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加载分配梁,包括第一分配梁和第二分配梁。其中第一分配梁包括对称设置于第一分配梁下方的第一支座,第二分配梁,通过第一支座连接于第一分配梁的下方,其下方以第二分配梁的中心对称设置有若干第二支座,第一分配梁的中心与第二分配梁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传统的二等分加载分配梁的基础上,在其上部叠加一片长度较短的分配梁,使原本单一的加载点先通过上部分配梁将荷载二等分至下部分配梁,再通过下部分配梁将已经二等分的荷载进行三等分传递到试件上,从而实现三等分加载,上下两部分分配梁通过焊接的方式结合在一起,并通过设置加劲肋增加两部分分配梁刚度,兼顾结构的同时,使得设备更加稳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加载分配梁
本技术涉及实验加载装置
,特别是一种加载分配梁。
技术介绍
加载分配梁是一种常用的实验室加载装置,在实际实验过程中常用的是二等分加载分配梁,即单个加载点通过分配梁将载荷平均加载到两个加载位置上。但在某些试验的加载装置设计中,例如二节间及以上桁架结构试验中,往往需要将单个加载点平均分配到奇数个加载位置上,如3个,5个等。因此此种情况下传统的二等分加载分配梁已无法满足设计需要,需要对传统的二等分加载分配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技术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因此,本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如何通过分配梁将载荷平均加载到三个及以上加载位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加载分配梁,其包括,第一分配梁,包括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分配梁下方的第一支座;第二分配梁,通过所述第一支座连接于所述第一分配梁的下方,其下方以所述第二分配梁的中心对称设置有若干第二支座,所述第一分配梁的中心与所述第二分配梁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作为本技术所述加载分配梁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支座具有两个,所述第二支座具有三个。作为本技术所述加载分配梁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支座与所述第二支座交错分布。作为本技术所述加载分配梁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分配梁和所述第二分配梁均包括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所述上支撑板和所述下支撑板之间设有腹板。作为本技术所述加载分配梁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上支撑板和所述下支撑板平行设置,所述腹板垂直设置于所述上支撑板和所述下支撑板之间。作为本技术所述加载分配梁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上支撑板和所述下支撑板还设有加劲肋,所述加劲肋垂直于所述腹板,各所述加劲肋沿所述第一分配梁长度方向平行排列。作为本技术所述加载分配梁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二分配梁长度大于所述第一分配梁。作为本技术所述加载分配梁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支座内设有支承板和加强筋,所述支承板垂直于所述下支撑板,所述加强筋垂直于所述支承板。作为本技术所述加载分配梁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二分配梁和所述第二支座均设有螺栓孔,所述螺栓孔内安装有螺栓。作为本技术所述加载分配梁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分配梁上方设有把手。本技术有益效果为:在传统的二等分加载分配梁的基础上,在其上部叠加一片长度较短的分配梁,使原本单一的加载点先通过上部分配梁将荷载二等分至下部分配梁,再通过下部分配梁将已经二等分的荷载进行三等分传递到试件上,从而实现三等分加载,上下两部分分配梁通过焊接的方式结合在一起,并通过设置加劲肋增加两部分分配梁刚度,兼顾结构的同时,使得设备更加稳固。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图1为加载分配梁的结构图。图2为加载分配梁的受力图。图3为加载分配梁的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技术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实施例1参照图1~图3,为本技术第一个实施例,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加载分配梁,其可将单个加载点平均分配到三个加载位置上,加载分配梁包括第一分配梁100和第二分配梁300。其中第一分配梁100包括对称设置于第一分配梁100下方的第一支座200,第二分配梁300,通过第一支座200连接于第一分配梁100的下方,其下方以第二分配梁300的中心对称设置有若干第二支座400,第一分配梁100的中心与第二分配梁300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基于上述,第一分配梁100和第二分配梁300通过第一支座200焊接结合,且第一分配梁100的中心与第二分配梁300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则当向第一分配梁100施加力时,第一分配梁100将载荷二等分之后通过第一支座200向下分配至第二分配梁300,再通过第二分配梁300将已经二等分的载荷进行三等分传递到第二支座400,再由第二支座400将三等分的载荷传递到试件上。通过在传统的二等分加载分配梁的基础上,在第二分配梁300上叠加第一分配梁,使得原本单一的加载点通过第一分配梁100和第二分配梁300进行三等分,从而满足加载分配梁的多场合使用,便于实际实验。进一步的,由于是先将加载点二等分,故第一支座200设置为两个,其次将二等分的载荷三等分,故第二支座400设置为三个,首先向第一分配梁100施加力F,此时第一分配梁100所受到的力F为单一的加载点,接着第一支座200通过力F的传递将单一的加载点二等分,第二支座200受到的力分别是F/2,接着第二支座200的两个F/2传输至第二分配梁300,第二分配梁通过第二支座400将原本的两个F/2分至F/3,最后三个F/3传递至试件上,为了保证在此过程中载荷是平分的,故第一支座200设在第一分配梁100两端的下方,且对称设置,第二支座400中的两个设置于第二分配梁300的两端下方,一个设置于第二分配梁300中部的下方,故第一支座200与第二支座400呈交错分布,从而达到载荷平分的作用。第一分配梁100和第二分配梁300均包括上支撑板101和下支撑板102,上支撑板101和下支撑板102平行设置,上支撑板101和下支撑板102之间设有腹板103,腹板103垂直设置于上支撑板101和下支撑板102之间,则其横截面呈“工”字型,上支撑板101和下支撑板102还设有加劲肋104,加劲肋104垂直于腹板103,各加劲肋104沿第一分配梁100长度方向平行排列。由于使用时,加载点受到的载荷不一,为了保障装置能承受较大载荷,故设有腹板103于上支撑板101与下支撑板102之间,从而保证上支撑板101与下支撑板102不会因为受力较大而下压变形,为了加固装置的刚度,还设有若干加劲肋104,加劲肋104与腹板103垂直设置,在设有腹板10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加载分配梁,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分配梁(100),包括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分配梁(100)下方的第一支座(200);/n第二分配梁(300),通过所述第一支座(200)连接于所述第一分配梁(100)的下方,其下方以所述第二分配梁(300)的中心对称设置有若干第二支座(400),所述第一分配梁(100)的中心与所述第二分配梁(300)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载分配梁,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分配梁(100),包括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分配梁(100)下方的第一支座(200);
第二分配梁(300),通过所述第一支座(200)连接于所述第一分配梁(100)的下方,其下方以所述第二分配梁(300)的中心对称设置有若干第二支座(400),所述第一分配梁(100)的中心与所述第二分配梁(300)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载分配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座(200)具有两个,所述第二支座(400)具有三个。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载分配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座(200)与所述第二支座(400)交错分布。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载分配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配梁(100)和所述第二分配梁(300)均包括上支撑板(101)和下支撑板(102),所述上支撑板(101)和所述下支撑板(102)之间设有腹板(103)。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载分配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撑板(101)和所述下支撑板(102)平行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晓冬张鹏赵珮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