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水剂用高效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64209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0 19: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减水剂用高效冷却装置,包括外冷却罐,在外冷却罐内腔中安装有内冷却罐;内冷却罐内腔中设有呈螺旋状的冷却管;所述内冷却罐的底部连接有减水剂出液管,减水剂出液管贯穿所述外冷却罐的底壁或侧壁以后延伸至外冷却罐外部;所述内冷却罐的上部设有多个减水剂进料口;所述外冷却罐的侧壁上连接有第一减水剂进料管;所述冷却液进口通过进水管与冷水机的冷冻水出口连接,冷却液出口通过出水管与冷水机的冷冻水进口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外冷却罐和内冷却罐的设计,可以对减水剂进行两次降温冷却,冷却效果好,冷却效率更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水剂用高效冷却装置
本技术涉及减水剂生产
,特别涉及一种减水剂用高效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减水剂是一种在维持混凝土坍落度基本不变的条件下,能减少拌合用水量的混凝土外加剂。大多属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有木质素磺酸盐、萘磺酸盐甲醛聚合物等。加入混凝土拌合物后对水泥颗粒有分散作用,能改善其工作性,减少单位用水量,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或减少单位水泥用量,节约水泥。液态减水剂在生产的过程中通常需要加热混合,从而造成减水剂温度较高,需要进行降温才能使用。目前,现有的液态减水剂用冷却装置的主要冷却方式为水冷,即将含有冷水的管道穿过减水剂内进行冷却处理。但现有的减水剂冷却装置,冷却效率低,冷却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减水剂用高效冷却装置,对于减水剂的冷却效果较好,冷却效率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减水剂用高效冷却装置,包括外冷却罐,在外冷却罐内腔中安装有内冷却罐,且内冷却罐的外侧壁与外冷却罐的内侧壁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隔;所述内冷却罐内腔中设有呈螺旋状的冷却管;所述冷却管的顶端顶上延伸后伸出至外冷却罐的顶部且在延伸末端设有冷却液进口,冷却管的底端向下延伸至伸出外冷却罐的底部且在延伸末端设有冷却液出口;所述内冷却罐的底部连接有减水剂出液管,减水剂出液管贯穿所述外冷却罐的底壁或侧壁以后延伸至外冷却罐外部;所述内冷却罐的上部设有多个减水剂进料口;所述外冷却罐的侧壁上连接有第一减水剂进料管;所述冷却液进口通过进水管与冷水机的冷冻水出口连接,冷却液出口通过出水管与冷水机的冷冻水进口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减水剂进料管的末端连接有减水剂延伸进料管,减水剂延伸进料管的底端向下延伸至接近外冷却罐的内底壁。进一步的,所述冷却液进口和冷却液出口处均安装有冷却液控制阀。进一步的,所述外冷却罐的底部设有支撑部。进一步的,所述外冷却罐的内侧壁和内冷却罐的外底壁之间具有一定间距。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中的冷却装置作业时,首先将待冷却的减水剂通过第一减水剂进料管送入至外冷却罐中,外冷却罐的侧壁与外界接触进行初步的散热;随着减水剂加入量的增多,减水剂在外冷却罐内腔中的液面升高,减水剂从减水剂进料口进入至内冷却罐中,在内冷却罐中减水剂通过与含有冷水的冷却管接触进行降温冷却;本技术通过外冷却罐和内冷却罐的设计,可以对减水剂进行两次降温冷却,冷却效果好,冷却效率更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外冷却罐,2-内冷却罐,3-冷却管,4-冷却液进口,5-冷却液出口,6-减水剂出液管,7-减水剂进料口,8-第一减水剂进料管,9-减水剂延伸进料管,10-冷却液控制阀,11-支撑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如图1所示,一种减水剂用高效冷却装置,包括外冷却罐1,在外冷却罐1内腔中安装有内冷却罐2,且内冷却罐2的外侧壁与外冷却罐1的内侧壁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隔;外冷却罐1和内冷却罐2优选为不锈钢材质制成;所述内冷却罐2内腔中设有呈螺旋状的冷却管3;所述冷却管3的顶端顶上延伸后伸出至外冷却罐1的顶部且在延伸末端设有冷却液进口4,冷却管3的底端向下延伸至伸出外冷却罐1的底部且在延伸末端设有冷却液出口5;所述内冷却罐2的底部连接有减水剂出液管6,减水剂出液管6贯穿所述外冷却罐1的底壁或侧壁以后延伸至外冷却罐1外部;所述内冷却罐2的上部设有多个减水剂进料口7;所述外冷却罐1的侧壁上连接有第一减水剂进料管8;所述冷却液进口4通过进水管与冷水机的冷冻水出口连接,冷却液出口5通过出水管与冷水机的冷冻水进口连接。本实施例中的进水管和出水管采用PVC管。需要说明的是,冷水机为现有技术,采用常规市售的即可。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减水剂进料管8的末端连接有减水剂延伸进料管9,减水剂延伸进料管9的底端向下延伸至接近外冷却罐1的内底壁。通过该种设计,使得减水剂从外冷却罐1的内底部进入到外冷却罐1内腔中,避免直接从减水剂表面进入,有利于减少对已经进入到外冷却罐1内腔中的减水剂的干扰。进一步的,为了便于更好的控制冷却液的流量,所述冷却液进口4和冷却液出口5处均安装有冷却液控制阀10。进一步的,为了便于外冷却罐1的底部更好的散热,所述外冷却罐1的底部设有支撑部11。进一步的,所述外冷却罐1的内侧壁和内冷却罐2的外底壁之间具有一定间距。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待冷却的减水剂通过第一减水剂进料管8送入至外冷却罐1的内腔中,外冷却罐1的侧壁与外界接触进行初步的散热;随着减水剂加入量的增多,减水剂在外冷却罐1内腔中的液面升高,进而减水剂从减水剂进料口7进入至内冷却罐2中,在内冷却罐2中减水剂通过与含有冷水的冷却管3接触进行降温冷却,冷却完毕以后的减水剂从减水剂出液管6排出;本技术通过外冷却罐1和内冷却罐2的设计,可以对减水剂进行两次降温冷却,冷却效果好,冷却效率更高。以上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技术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水剂用高效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冷却罐(1),在外冷却罐(1)内腔中安装有内冷却罐(2),且内冷却罐(2)的外侧壁与外冷却罐(1)的内侧壁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隔;所述内冷却罐(2)内腔中设有呈螺旋状的冷却管(3);所述冷却管(3)的顶端顶上延伸后伸出至外冷却罐(1)的顶部且在延伸末端设有冷却液进口(4),冷却管(3)的底端向下延伸至伸出外冷却罐(1)的底部且在延伸末端设有冷却液出口(5);所述内冷却罐(2)的底部连接有减水剂出液管(6),减水剂出液管(6)贯穿所述外冷却罐(1)的底壁或侧壁以后延伸至外冷却罐(1)外部;所述内冷却罐(2)的上部设有多个减水剂进料口(7);所述外冷却罐(1)的侧壁上连接有第一减水剂进料管(8);所述冷却液进口(4)通过进水管与冷水机的冷冻水出口连接,冷却液出口(5)通过出水管与冷水机的冷冻水进口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水剂用高效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冷却罐(1),在外冷却罐(1)内腔中安装有内冷却罐(2),且内冷却罐(2)的外侧壁与外冷却罐(1)的内侧壁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隔;所述内冷却罐(2)内腔中设有呈螺旋状的冷却管(3);所述冷却管(3)的顶端顶上延伸后伸出至外冷却罐(1)的顶部且在延伸末端设有冷却液进口(4),冷却管(3)的底端向下延伸至伸出外冷却罐(1)的底部且在延伸末端设有冷却液出口(5);所述内冷却罐(2)的底部连接有减水剂出液管(6),减水剂出液管(6)贯穿所述外冷却罐(1)的底壁或侧壁以后延伸至外冷却罐(1)外部;所述内冷却罐(2)的上部设有多个减水剂进料口(7);所述外冷却罐(1)的侧壁上连接有第一减水剂进料管(8);所述冷却液进口(4)通过进水管与冷水机的冷冻水出口连接,冷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川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宸磊建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