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壳程、双管程的螺旋盘管式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48132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5:54
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壳程、双管程的螺旋盘管式换热器,包括依次相连的端节A、中间筒节、端节B;中间筒节,其两端封闭,其内在不同半径位置处分别设有外螺旋管、内螺旋管;端节A包括外端壳A和内端壳A,两者之间形成外层腔A,内端壳A与中间筒节的端面形成内层腔A;端节B包括外端壳B,外端壳B与中间筒节的端面形成腔C;外层腔A、外螺旋管、腔C、内螺旋管、内层腔A依次相连形成高温介质流动路线;中间筒节上还设置有低温介质流动路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达到的有益效果是:介质从中心向边缘流动、充分换热、双层换热、换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壳程、双管程的螺旋盘管式换热器
本实用涉及换热器
,特别是一种双壳程、双管程的螺旋盘管式换热器。
技术介绍
传统的换热器中,高温介质和低温介质之间沿设备轴向对流,换热效果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常见的结构是,在筒体内设置有管道,假如管道中通高温水,那么筒体中筒低温水;假如管道靠近筒体的中心位置,那么由于筒体中低温水基本沿轴向流动的,那么靠近筒体壁处的水在对流时并没有起到很好的换热效果,即筒体内的低温水并没有得到很好利用。为了对换热器截面位置不同半径处的水都进行充分利用,设计一种一种双壳程、双管程的螺旋盘管式换热器,一介质沿轴向流动,另一介质从中心向外侧流动,从而达到良好的换热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介质从中心向边缘流动、充分换热、双层换热、换热效果好的双壳程、双管程的螺旋盘管式换热器。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双壳程、双管程的螺旋盘管式换热器,包括依次相连的端节A、中间筒节、端节B;所述的中间筒节,其两端封闭,其内在不同半径位置处分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壳程、双管程的螺旋盘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n包括依次相连的端节A、中间筒节、端节B;/n所述的中间筒节,其两端封闭,其内在不同半径位置处分别设有外螺旋管(1)、内螺旋管(2);/n所述端节A包括外端壳A(301)和内端壳A(302),两者之间形成外层腔A(303),内端壳A(302)与中间筒节的端面形成内层腔A(304);/n所述端节B包括外端壳B(401),外端壳B(401)与中间筒节的端面形成腔C(402);/n所述的外层腔A(303)、外螺旋管(1)、腔C(402)、内螺旋管(2)、内层腔A(304)依次相连形成高温介质流动路线;/n所述中间筒节上还设置有低温介质流动路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壳程、双管程的螺旋盘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包括依次相连的端节A、中间筒节、端节B;
所述的中间筒节,其两端封闭,其内在不同半径位置处分别设有外螺旋管(1)、内螺旋管(2);
所述端节A包括外端壳A(301)和内端壳A(302),两者之间形成外层腔A(303),内端壳A(302)与中间筒节的端面形成内层腔A(304);
所述端节B包括外端壳B(401),外端壳B(401)与中间筒节的端面形成腔C(402);
所述的外层腔A(303)、外螺旋管(1)、腔C(402)、内螺旋管(2)、内层腔A(304)依次相连形成高温介质流动路线;
所述中间筒节上还设置有低温介质流动路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壳程、双管程的螺旋盘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低温介质流动路线中,包括沿中间筒节轴心设置的中心管筒(5)、低温介质进管(6)、低温介质出管(7);
所述中心管筒(5)的壁上开有多个小孔,沿中心筒节的轴心设置;
所述低温介质进管(6)穿过腔C(402)后与中心管筒(5)相连,低温介质出管(7)连通设置在中间筒节外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壳程、双管程的螺旋盘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低温介质流动路线中,还包括隔离筒(8);
所述隔离筒(8)的壁上同样开有小孔,其设在外螺旋管(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敏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锐力先创核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