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回油高效筒式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4813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5: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自动回油高效筒式换热器,包括筒体和螺旋管道,所述筒体的上表面通过螺栓螺纹连接有密封盖,所述筒体侧面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套管,所述套管的内部插接有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所述第一进水管贯穿所述套管的一端设置有所述螺旋管道,所述螺旋管道的内表面设置有内螺纹,所述螺旋管道的底端设置有第一出水管和第二出水管。该自动回油高效筒式换热器,通过螺旋管道和内螺纹的设置,螺旋管道紧凑盘旋的设置在筒体内部,保证了冷媒能更充分的换热,且螺旋管道内部设置有内螺纹,水能顺着内螺纹更快速的在螺旋管道内流动,使对流更快更畅通,大幅提高了该换热器的换热速度和效率,更便于人们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回油高效筒式换热器
本技术涉及筒式换热器
,具体为自动回油高效筒式换热器。
技术介绍
换热器是一种在不同温度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流体间实现物料之间热量传递的节能设备,是使热量由温度较高的流体传递给温度较低的流体,使流体温度达到流程规定的指标,以满足工艺条件的需要,同时也是提高能源利用率的主要设备之一。现有的换热器在使用时换热效率不高,水流进入换热管道后流速较慢,容易影响换热工序的快速进行,而且现有的换热器在使用时不能保证内部回压顺畅,不能保证机组的稳定运行,不便于人们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自动回油高效筒式换热器,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自动回油高效筒式换热器,包括筒体和螺旋管道,所述筒体的上表面通过螺栓螺纹连接有密封盖,所述筒体侧面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套管,所述套管的内部插接有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所述第一进水管贯穿所述套管的一端设置有所述螺旋管道,所述螺旋管道的内表面设置有内螺纹,所述螺旋管道的底端设置有第一出水管和第二出水管,所述筒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储液器,所述储液器的上表面设置有连通管,所述储液器的侧面设置有回压管。可选的,所述筒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腿,所述支撑腿的数量为四个,且四个所述支撑腿以环行阵列的形式设置在所述筒体的下表面。可选的,所述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均设置在所述筒体侧面的顶端,所述第一出水管和第二出水管均设置在所述筒体侧面的底端。可选的,所述螺旋管道设置在所述筒体的内部,所述螺旋管道的内表面均设置有所述内螺纹。可选的,所述连通管贯穿所述筒体下表面的顶端与所述螺旋管道连通,所述回压管远离所述储液器的一端与外部管路连通。(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自动回油高效筒式换热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自动回油高效筒式换热器,通过螺旋管道和内螺纹的设置,螺旋管道紧凑盘旋的设置在筒体内部,保证了冷媒能更充分的换热,且螺旋管道内部设置有内螺纹,水能顺着内螺纹更快速的在螺旋管道内流动,使对流更快更畅通,大幅提高了该换热器的换热速度和效率,更便于人们使用。2、该自动回油高效筒式换热器,通过储液器、连通管和回压管的设置,储液器通过连通管与螺旋管道连通,能便于工作人员通过回压管使加油回压工序更顺畅,保证了换热器能长时间正常运行,确保了机组能稳定运行,更有利于该换热器的长时间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螺旋管道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筒体;2、螺旋管道;3、密封盖;4、套管;5、第一进水管;6、第二进水管;7、内螺纹;8、第一出水管;9、第二出水管;10、储液器;11、连通管;12、回压管;13、支撑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请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自动回油高效筒式换热器,包括筒体1和螺旋管道2,筒体1的上表面通过螺栓螺纹连接有密封盖3,筒体1侧面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套管4,套管4的内部插接有第一进水管5和第二进水管6,第一进水管5贯穿套管4的一端设置有螺旋管道2,螺旋管道2的内表面设置有内螺纹7;通过螺旋管道2和内螺纹7的设置,螺旋管道2紧凑盘旋的设置在筒体1内部,保证了冷媒能更充分的换热,且螺旋管道2内部设置有内螺纹7,水能顺着内螺纹7更快速的在螺旋管道2内流动,使对流更快更畅通,大幅提高了该换热器的换热速度和效率,更便于人们使用;螺旋管道2的底端设置有第一出水管8和第二出水管9,筒体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储液器10,储液器10的上表面设置有连通管11,储液器10的侧面设置有回压管12;通过储液器10、连通管11和回压管12的设置,储液器10通过连通管11与螺旋管道2连通,能便于工作人员通过回压管12使加油回压工序更顺畅,保证了换热器能长时间正常运行,确保了机组能稳定运行,更有利于该换热器的长时间使用;筒体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腿13,支撑腿13的数量为四个,且四个支撑腿13以环行阵列的形式设置在筒体1的下表面,第一进水管5和第二进水管6均设置在筒体1侧面的顶端,第一出水管8和第二出水管9均设置在筒体1侧面的底端,螺旋管道2设置在筒体1的内部,螺旋管道2的内表面均设置有内螺纹7,连通管11贯穿筒体1下表面的顶端与螺旋管道2连通,回压管12远离储液器10的一端与外部管路连通。本技术中,该装置的工作步骤如下:1、水从第一进水管5和第二进水管6进入螺旋管道2内,螺旋管道2紧凑盘旋的设置在筒体1内部,保证了冷媒能更充分的换热;2、螺旋管道2内部设置有内螺纹7,水能顺着内螺纹7更快速的在螺旋管道2内流动,使对流更快更畅通,大幅提高了该换热器的换热速度和效率,更便于人们使用;3、储液器10通过连通管11与螺旋管道2连通,能便于工作人员通过回压管12使加油回压工序更顺畅,保证了换热器能长时间正常运行,确保了机组能稳定运行,更有利于该换热器的长时间使用。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自动回油高效筒式换热器,包括筒体(1)和螺旋管道(2),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的上表面通过螺栓螺纹连接有密封盖(3),所述筒体(1)侧面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套管(4),所述套管(4)的内部插接有第一进水管(5)和第二进水管(6),所述第一进水管(5)贯穿所述套管(4)的一端设置有所述螺旋管道(2),所述螺旋管道(2)的内表面设置有内螺纹(7),所述螺旋管道(2)的底端设置有第一出水管(8)和第二出水管(9),所述筒体(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储液器(10),所述储液器(10)的上表面设置有连通管(11),所述储液器(10)的侧面设置有回压管(12)。/n

【技术特征摘要】
1.自动回油高效筒式换热器,包括筒体(1)和螺旋管道(2),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的上表面通过螺栓螺纹连接有密封盖(3),所述筒体(1)侧面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套管(4),所述套管(4)的内部插接有第一进水管(5)和第二进水管(6),所述第一进水管(5)贯穿所述套管(4)的一端设置有所述螺旋管道(2),所述螺旋管道(2)的内表面设置有内螺纹(7),所述螺旋管道(2)的底端设置有第一出水管(8)和第二出水管(9),所述筒体(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储液器(10),所述储液器(10)的上表面设置有连通管(11),所述储液器(10)的侧面设置有回压管(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回油高效筒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腿(13),所述支撑腿(13)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广田张东方徐庆祥王建李峥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扬子智星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