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土路基夯实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63568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0 19: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夯实用设备技术领域的一种软土路基夯实装置,包括底板,底板的底端四周均固定有滚轮,底板的外侧固定有推手,底板的上端固定有U形座,U形座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齿条,底板的上端固定有L形架,L形架的内侧固定有调节电机,调节电机的输出轴固定有齿轮,齿轮与齿条相互啮合,齿条的上端设置有转动机构,转动机构的外侧连接有夯实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调节电机带动齿轮转动,驱动齿条运动,控制夯实机构来回反复运动,转动的转辊能够实现压实,同时,夯实块上下运动进行压实,提高了夯实效果,通过旋转电机带动转轴旋转,使安装板位于L形架的上端,实现对夯实机构的收纳,且便于对夯实块和转辊上的杂质进行清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软土路基夯实装置
本技术涉及夯实用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软土路基夯实装置。
技术介绍
夯实或打夯,原为建住宅时对地基以人力方式用石头等硬物进行夯实,通常两人以上合作完成工作。当代夯实地基的工作以改为机械夯实,也称打电夯。为打牢基础,多用于建筑行业。利用重物使其反复自由坠落对地基或填筑土石料进行夯击,以提高其密实度的施工作业。传统软土路基夯实装置夯实效果不好,且不便于对夯实板上的杂质进行清理,使用不便。因此,亟需设计一种软土路基夯实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软土路基夯实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软土路基夯实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底端四周均固定有滚轮,所述底板的外侧固定有推手,所述底板的上端固定有U形座,所述U形座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齿条,所述底板的上端固定有L形架,所述L形架的内侧固定有调节电机,所述调节电机的输出轴固定有齿轮,所述齿轮与齿条相互啮合,所述齿条的上端设置有转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的外侧连接有夯实机构。进一步的,上述软土路基夯实装置中,所述转动机构包括U形架、转动电机和转轴,所述U形架固定于齿条的上端,所述U形架的内部转动限制有转轴,所述转动电机固定于U形架的外侧,所述转动电机的输出轴与转轴连接。进一步的,上述软土路基夯实装置中,所述夯实机构包括安装板、通孔、驱动电机、凸轮、伸缩杆、弹簧、横板、夯实块、工形架和转辊,所述安装板安装于转轴的上端,所述安装板上开设有通孔,所述安装板的底端固定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凸轮,所述安装板的底端对称固定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底端固定有横板,所述伸缩杆的外侧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横板和安装板固定,所述横板的底端通过连接杆固定有夯实块,所述安装板的对称固定有工形架,所述工形架的内侧安装有转辊。进一步的,上述软土路基夯实装置中,所述推手的外侧套设有橡胶套。进一步的,上述软土路基夯实装置中,所述U形座的内部涂覆有润滑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调节电机带动齿轮转动,驱动齿条运动,控制夯实机构来回反复运动,转动的转辊能够实现压实,同时,夯实块上下运动进行压实,提高了夯实效果;本技术通过旋转电机带动转轴旋转,使安装板位于L形架的上端,能够实现对夯实机构的收纳,且便于对夯实块和转辊上的杂质进行清理,使用方便。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转动机构和夯实机构连接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夯实机构旋转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工形架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底板,2-滚轮,3-推手,4-L形架,5-调节电机,6-U形座,7-齿条,8-齿轮,9-转动机构,91-U形架,92-转动电机,93-转轴,10-夯实机构,101-安装板,102-通孔,103-驱动电机,104-凸轮,105-伸缩杆,106-弹簧,107-横板,108-夯实块,109-工形架,110-转辊。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软土路基夯实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的底端四周均固定有滚轮2,底板1的外侧固定有推手3,推手3的外侧套设有橡胶套,底板1的上端固定有U形座6,U形座6的内部涂覆有润滑剂,U形座6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齿条7,底板1的上端固定有L形架4,L形架4的内侧固定有调节电机5,调节电机5的输出轴固定有齿轮8,齿轮8与齿条7相互啮合,齿条7的上端设置有转动机构9,转动机构9的外侧连接有夯实机构10。其中,转动机构9包括U形架91、转动电机92和转轴93,U形架91固定于齿条7的上端,U形架91的内部转动限制有转轴93,转动电机92固定于U形架91的外侧,转动电机92的输出轴贯穿U形架91与转轴93连接。夯实机构10包括安装板101、通孔102、驱动电机103、凸轮104、伸缩杆105、弹簧106、横板107、夯实块108、工形架109和转辊110,安装板101安装于转轴93的上端,安装板101上开设有通孔102,安装板101的底端固定有驱动电机103,驱动电机103的输出轴连接有凸轮104,安装板101的底端对称固定有伸缩杆105,伸缩杆105的底端固定有横板107,伸缩杆105的外侧套设有弹簧106,弹簧106的两端分别与横板107和安装板101固定,横板107的底端通过连接杆固定有夯实块108,安装板101的对称固定有工形架109,工形架109的内侧转动安装有转辊110。本实施例工作原理为:使用时,手握推手3将装置推动到使用地点,启动调节电机5,带动齿轮8转动,驱动齿条7运动。控制调节电机5正反转,使转动机构9和夯实机构10来回反复运动,转动的转辊110能够实现压实,同时,驱动电机103带动凸轮104转动,使夯实块108上下运动进行压实。压实完成后,启动转动电机92带动转轴93转动,旋转180度,使安装板101位于L形架4的上端,L形架4对夯实机构10进行支撑,能够实现对夯实机构10的收纳,且便于对夯实块108和转辊110上的杂质进行清理。值得注意的是:整个装置通过总控制系统对转动电机、调节电机和驱动电机实现控制,由于总控制系统匹配的转动电机、调节电机和驱动电机为常用设备,属于现有成熟技术,在此不再赘述其电性连接关系以及具体的电路结构。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以上公开的本技术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技术。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技术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
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技术。本技术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软土路基夯实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底端四周均固定有滚轮(2),所述底板(1)的外侧固定有推手(3),所述底板(1)的上端固定有U形座(6),所述U形座(6)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齿条(7),所述底板(1)的上端固定有L形架(4),所述L形架(4)的内侧固定有调节电机(5),所述调节电机(5)的输出轴固定有齿轮(8),所述齿轮(8)与齿条(7)相互啮合,所述齿条(7)的上端设置有转动机构(9),所述转动机构(9)的外侧连接有夯实机构(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软土路基夯实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底端四周均固定有滚轮(2),所述底板(1)的外侧固定有推手(3),所述底板(1)的上端固定有U形座(6),所述U形座(6)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齿条(7),所述底板(1)的上端固定有L形架(4),所述L形架(4)的内侧固定有调节电机(5),所述调节电机(5)的输出轴固定有齿轮(8),所述齿轮(8)与齿条(7)相互啮合,所述齿条(7)的上端设置有转动机构(9),所述转动机构(9)的外侧连接有夯实机构(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土路基夯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机构(9)包括U形架(91)、转动电机(92)和转轴(93),所述U形架(91)固定于齿条(7)的上端,所述U形架(91)的内部转动限制有转轴(93),所述转动电机(92)固定于U形架(91)的外侧,所述转动电机(92)的输出轴与转轴(93)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软土路基夯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夯实机构(10)包括安装板(101)、通孔(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烽占飞朱芳萍
申请(专利权)人:连云港徐圩港口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