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前轮摩托车的前轮支撑转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3136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0 19:30
一种双前轮摩托车的前轮支撑转向结构,车架主管上设置上固定座、下固定座和复位固定座,摇摆装置包括单一的上横臂和单一的下横臂,上横臂和下横臂的中部分别与车架主管活动连接,车架主管上固定设置固定座,在上横臂上固定设置摆动座,摆动座与上横臂同步摆动,在固定座和摆动座之间设置左摇摆液压缸和右摇摆液压缸,左摇摆液压缸和右摇摆液压缸的两液压缸体通过液压管路相连通,液压管路上设置摇摆开关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更加简单,机构运行可靠性更高,装配加工更方便,维修更容易。通过左、右摇摆液压缸对平行四边形摇摆机构进行锁定,通过左、右减震液压缸可以锁定左、右减震杆,从而能够车辆提供有效的支撑,适应不同的停车环境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前轮摩托车的前轮支撑转向结构
本技术涉及摩托车的
,具体说是一种双前轮摩托车的前轮支撑转向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摩托车通常采用两轮或三轮结构,位于前方的车轮则为摩托车的转向机构,驾驶者通过操作转动车把来改变摩托车的行进方向,三轮结构的摩托车较双轮结构更容易被驾驶者掌握。而传统的三轮摩托车普遍采用单轮在前、双轮在后的结构,这种结构则存在转向稳定性问题,不能在车速高的情况下进行转弯,否则会发生侧翻;另外,传统的三轮摩托车也只能够适用于较为平坦的路面,在路面有较大起伏时,传统三轮车的前轮和后轮的减震结构都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近年来,各个摩托车厂商开始探索研发双前轮的摩托车,采用并排设置的左前轮和右前轮,后轮则为单轮,左前轮和右前轮同为转向机构,同时引导车辆转向,车辆的整体重心分布更加合理,行驶时也更加稳定。在比亚乔公司申请的、公布号为CN103153769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具有两个前转向轮的可倾斜摩托车,该摩托车中设置有车架、两个前转向轮、可旋转地连接至所述车架且刚性连接至支撑组件的转向管,每个支撑组件各自用于每个转向轮,转向组中包括转向管、两个侧柱和与转向管、侧柱分别连接的上前横臂、下前横臂、上后横臂和下后横臂,而上前横臂、下前横臂、上后横臂和下后横臂起到了支撑车体的作用,在摩托车行驶时,上前横臂、下前横臂、上后横臂和下后横臂同时随转弯或路面起伏而相对转向管发生转动,从而保证车体的稳定。从横臂和侧柱间的整体支撑结构特征来说,分为两类:上平行四边形结构和下平行四边形结构,其中上平行四边形结构中左、右前轮由上、下横臂和左、右侧柱活动连接组成的平行四边形结构协调上下摆动,左右减振器分别位于平行四边形结构和左、右车轮之间,分别缓冲和衰减各自车轮由地面不平产生的振动。上平行四边形结构又分四横臂结构和三横臂结构,四横臂结构即上部的前、后两个横臂和下部的前、后两个横臂装配成一体共同摆动,三横臂结构:上部仅设置前横臂,其与下部前、后两个横臂装配成一体共同摆动。现有的双前轮摩托车的支撑机构在结构上都相对较为复杂,零件较多,装配加工要求较高,同时也需要较高的维修成本。另外,双前轮摩托车在停放时需要对前轮的摇摆机构进行锁定,从而保证其处于平和和直立状态,现有的锁定装置一般是通过销钉和转盘相配合进行锁定,锁定时需要将销钉和转盘上的销控相对应,操作较为麻烦,且现有技术发双前轮摩托车中无法对减震器进行锁定,锁定后减震器容易在受到外力时发生形变致使车辆翻倒,而且在不平坦的路面上锁定停车时也容易因支撑力不均衡而发生翻倒。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前轮摩托车的前轮支撑转向结构。本技术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的双前轮摩托车的前轮支撑转向结构,包括车架主管、主轴、摇摆装置、转向装置和支撑减震装置,其中车架主管与车架固定连接,主轴由车架主管中同轴穿过,主轴分别连接车把和转向装置,支撑减震装置与摇摆装置相连接,且支撑减震装置下端设置车轮,转向装置由车把带动扭转并驱动车轮转向,车架主管上设置上固定座、下固定座和复位固定座,摇摆装置包括单一的上横臂和单一的下横臂,上横臂和下横臂的中部分别与车架主管活动连接,车架主管上固定设置固定座,在上横臂上固定设置摆动座,摆动座与上横臂同步摆动,在固定座和摆动座之间设置左摇摆液压缸和右摇摆液压缸,左摇摆液压缸和右摇摆液压缸的两液压缸体通过液压管路相连通,液压管路上设置摇摆开关阀。本技术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措施:所述的左摇摆液压缸和右摇摆液压缸的上、下两端分别与固定座和摆动座相铰接;左摇摆液压缸和右摇摆液压缸相对于车架的中轴面对称设置。所述的支撑减震装置包括左支撑减震装置和右支撑减震装置,左支撑减震装置包括左支撑管、左支撑杆、左支撑座、左减震杆和左轮轴座,左支撑管分别与上横臂、下横臂的左端相铰接,左支撑杆同轴活动设置于左支撑管内部,且左支撑杆下端与左支撑座固定连接,左减震杆的上下两端分别与左支撑座和左轮轴座相连接,左轮轴座上设置左前轮,右支撑减震装置包括右支撑管、右支撑杆、右支撑座、右减震杆和右轮轴座,右支撑管分别与上横臂、下横臂的右端相铰接,左、右支撑管对应上横臂和下横臂的连接位置分别设置铰接座,右支撑杆同轴活动设置于右支撑管内部,且右支撑杆下端与右支撑座固定连接,右减震杆的上下两端分别与右支撑座和右轮轴座相连接,右轮轴座上设置右前轮;转向装置包括转向连杆,转向连杆的中部与主轴活动连接,转向装置的左端和右端则分别与左支撑杆和右支撑杆活动连接,主轴扭转时带动左支撑杆和右支撑杆同步转动。所述的左支撑座和左轮轴座之间设置左减震液压缸,左减震液压缸的设置方向与左减震杆的设置方向相互平行,左减震液压缸通过左液压管路与油缸相连接,左液压管路上设置左减震开关阀;右支撑座和右轮轴座之间设置右减震液压缸,右减震液压缸的设置方向与右减震杆的设置方向相互平行,右减震液压缸通过右液压管路与油缸相连接,右液压管路上设置右减震开关阀。所述的左减震开关阀和右减震开关阀为同一个减震开关阀,左液压管路和右液压管路汇合后由同一个减震开关阀控制与油缸间的油路通断。所述的转向装置中还包括主转向板、左转向板、右转向板、主转向座、左转向座和右转向座,主转向板固定设置在主轴下端,左转向板与左支撑杆相固定,右转向板与右支撑杆相固定,主转向座铰接设置在转向连杆的中部,主转向板与主转向座相铰接,左转向座铰接设置在转向连杆的左端,右转向杆铰接设置在转向连杆的右端,左转向板与左转向座相铰接,右转向板与右转向座相铰接。所述的主轴、左支撑杆、右支撑杆的轴向相互平行,主转向板、左转向板和右转向板分别与主轴的轴向相垂直。所述的左支撑座和左轮轴座之间设置的左减震杆为多个,各左减震杆平行设置;右支撑座和右轮轴座之间设置的右减震杆为多个。所述的左减震杆、右减震杆、左减震液压缸和右减震液压缸的设置方向与主轴的轴向平行。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技术的双前轮摩托车的前轮支撑转向结构中,采用单一的上横臂和单一的下横臂结构,结构更加简单,机构运行可靠性更高,装配加工更方便,维修更容易。在车架主管上设置固定座,同时设置与上横臂固定的摆动座,并在固定座和摆动座之间设置左摇摆液压缸和右摇摆液压缸,通过开闭左、右摇摆液压缸间的液压管路来实现对平行四边形摇摆机构的锁定,停车时更加稳定。另外,通过左减震液压缸和右减震液压缸可以锁定左、右减震杆的伸缩,从而能够在停车时对车辆提供有效的支撑,适应不同的停车环境需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双前轮摩托车的前轮支撑转向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双前轮摩托车的前轮支撑转向结构的前侧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双前轮摩托车的前轮支撑转向结构的侧向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双前轮摩托车的前轮支撑转向结构的俯视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双前轮摩托车的前轮支撑转向结构的后侧示意图;...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前轮摩托车的前轮支撑转向结构,包括车架主管、主轴、摇摆装置、转向装置和支撑减震装置,其中车架主管与车架固定连接,主轴由车架主管中同轴穿过,主轴分别连接车把和转向装置,支撑减震装置与摇摆装置相连接,且支撑减震装置下端设置车轮,转向装置由车把带动扭转并驱动车轮转向,其特征在于,车架主管上设置上固定座、下固定座和复位固定座,摇摆装置包括单一的上横臂和单一的下横臂,上横臂和下横臂的中部分别与车架主管活动连接,车架主管上固定设置固定座,在上横臂上固定设置摆动座,摆动座与上横臂同步摆动,在固定座和摆动座之间设置左摇摆液压缸和右摇摆液压缸,左摇摆液压缸和右摇摆液压缸的两液压缸体通过液压管路相连通,液压管路上设置摇摆开关阀。/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前轮摩托车的前轮支撑转向结构,包括车架主管、主轴、摇摆装置、转向装置和支撑减震装置,其中车架主管与车架固定连接,主轴由车架主管中同轴穿过,主轴分别连接车把和转向装置,支撑减震装置与摇摆装置相连接,且支撑减震装置下端设置车轮,转向装置由车把带动扭转并驱动车轮转向,其特征在于,车架主管上设置上固定座、下固定座和复位固定座,摇摆装置包括单一的上横臂和单一的下横臂,上横臂和下横臂的中部分别与车架主管活动连接,车架主管上固定设置固定座,在上横臂上固定设置摆动座,摆动座与上横臂同步摆动,在固定座和摆动座之间设置左摇摆液压缸和右摇摆液压缸,左摇摆液压缸和右摇摆液压缸的两液压缸体通过液压管路相连通,液压管路上设置摇摆开关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前轮摩托车的前轮支撑转向结构,其特征在于:左摇摆液压缸和右摇摆液压缸的上、下两端分别与固定座和摆动座相铰接;左摇摆液压缸和右摇摆液压缸相对于车架的中轴面对称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前轮摩托车的前轮支撑转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支撑减震装置包括左支撑减震装置和右支撑减震装置,左支撑减震装置包括左支撑管、左支撑杆、左支撑座、左减震杆和左轮轴座,左支撑管分别与上横臂、下横臂的左端相铰接,左支撑杆同轴活动设置于左支撑管内部,且左支撑杆下端与左支撑座固定连接,左减震杆的上下两端分别与左支撑座和左轮轴座相连接,左轮轴座上设置左前轮,右支撑减震装置包括右支撑管、右支撑杆、右支撑座、右减震杆和右轮轴座,右支撑管分别与上横臂、下横臂的右端相铰接,左、右支撑管对应上横臂和下横臂的连接位置分别设置铰接座,右支撑杆同轴活动设置于右支撑管内部,且右支撑杆下端与右支撑座固定连接,右减震杆的上下两端分别与右支撑座和右轮轴座相连接,右轮轴座上设置右前轮;转向装置包括转向连杆,转向连杆的中部与主轴活动连接,转向装置的左端和右端则分别与左支撑杆和右支撑杆活动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立鹏刘建军崔宇航刘元阁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内燃机研究所天津摩托车技术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