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窗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3062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0 19: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窗结构,包括车窗本体和透明面板,其特征是,所述车窗本体和透明面板采用PC材质双色压缩注塑成型,所述车窗结构还包括盖板,所述车窗本体靠近边缘处设置有焊接柱,所述盖板设有通孔,所述盖板通过通孔套装至焊接柱后紧贴车窗本体,所述盖板部分伸出透明面板。本方案中,车窗采用PC材质,焊接柱与车窗本体一体成型,透明面板先进行淋涂,淋涂工序完成后将带通孔的盖板通过焊接柱焊接至车窗本体,盖板部分伸出透明面板并与其形成台阶结构,盖板为单独零部件,避免淋涂时车窗外观面上积液与流痕,影响客户外观感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窗结构
本技术涉及汽车制造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窗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和国内消费者对汽车品质要求的日益提高,汽车档次和性能也在逐步提高,相应的汽车零部件的质量要求也在各种新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中不断提高,尤其是国际品牌对外立柱的品质要求的提升尤其明显,结构和装配也变得日趋复杂及困难。行业竞争的日益激烈,提升产品品质,降低成本,缩短开发周期,迅速响应市场变化已成为汽车制造技术发展的主流方向。伴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广大国内消费者在车辆选择上已经逐渐建立起比较成熟消费观,对于车辆的各方面性能判断也积累了愈来愈多的经验,在车辆选购时对于车辆的性能和改观的要求也就愈发苛刻和挑剔。然而,因造型需要目前车窗外观结构上存在凹进式台阶,由于淋涂工艺限制,台阶会导致淋涂时外观面上积液与流痕,严重影响客户外观感受。例如,一种在中国专利文献上公开的“机动车车窗的能量吸收装配系统”,其公告号CN1052691C,该车窗的设计采用高模量的透明热塑性塑料并具有耐磨粘合剂涂层。通过选择车窗厚度和特殊的装配技术,使该热塑车窗能够伸展并保持完整,因而不致造成乘客头部碰撞伤害。该装配系统设计的车窗能够伸展,并可使车窗安全地从车辆中脱离。车窗的破裂区会沿着切割或模压入车窗的切口破裂,通过切口破裂,该车窗会破裂,而碎片会安全地从窗框上脱离。此类方案中,由于淋涂工艺限制,车窗的台阶结构会导致淋涂时外观面上积液与流痕,严重影响客户外观感受。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车窗因外观结构上存在凹进式台阶,由于淋涂工艺限制,台阶会导致淋涂时外观面上积液与流痕,严重影响客户外观感受的问题,提供一种车窗结构,能有效防止车窗在淋涂时出现积液与流痕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车窗结构,包括车窗本体和透明面板,其特征是,所述车窗本体和透明面板采用PC材质双色压缩注塑成型,所述车窗结构还包括盖板,所述车窗本体靠近边缘处设置有焊接柱,所述盖板设有通孔,所述盖板通过通孔套装至焊接柱后紧贴车窗本体,所述盖板部分伸出透明面板。本方案中,车窗采用PC材质,焊接柱与车窗本体一体成型,透明面板先进行淋涂,淋涂工序完成后将带通孔的盖板通过焊接柱焊接至车窗本体,盖板部分伸出透明面板并与其形成台阶结构,盖板为单独零部件,避免淋涂时车窗外观面上积液与流痕,影响客户外观感受。作为优选,所述透明面板部分延伸至车窗本体外侧,所述盖板包括第一面板、第二面板以及连接第一面板、第二面板的弧面,所述第一面板与第二面板形成台阶结构,所述通孔设置在第一面板,所述第二面板设置在透明面板外侧并且与透明面板形成台阶结构,所述弧面包覆车窗本体边缘。透明面板的边缘收窄,盖板的弧面结构能紧密包覆车窗本体的边缘,第二面板搭设在透明面板上并从收窄处向外延伸,与透明面板形成台阶结构,这种结构严丝合缝,工艺精湛,外观姣好,满足用户对品质的追求。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面板设有凹槽,凹槽中设有所述通孔。凹槽的设置使得焊接柱在焊接后部分熔融在凹槽中,焊接效果以及感官效果更好,并且可以节省盖板用料。作为优选,车窗本体至少设置有3根分布不在一条直线上的所述焊接柱。通过此设置方案的焊接柱焊接完成后,盖板可牢牢连接至车窗本体,不产生松动。作为优选,所述车窗本体设置有定位柱,所述盖板设有定位孔,所述盖板通过定位孔套装至定位柱。通过定位柱与定位孔的配合,使得盖板的安装更加轻松。作为优选,所述透明面板涂有用于吸收紫外线的底涂层,所述底涂层外涂覆有耐刮擦的面涂层。采用底涂层和面涂层弥补聚碳酸酯材料的抗紫外性和耐化学性差且易被刮擦缺点。作为优选,所述底涂层厚度为2~4μm,所述面涂层厚度为4~10μm。在此厚度范围内,有利于底涂层吸收紫外线,耐候性强,防止PC老化,增强PC塑料玻璃使用寿命;面涂层为硬质涂层耐刮擦,防止PC塑料玻璃被刮伤。底涂层和面涂层的双重保护下,PC塑料玻璃具有高耐冲击力和高安全性,使用更持久;此外在底涂层和面涂层的协同下,PC塑料玻璃能透光线的同时还具有隐私色,无需贴膜,节约成本。表面涂层不亲水,可降低水滴与车窗的粘结,减少杂质粘附,外观更优,也方便车内乘客向外观望。因此,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防止车窗在淋涂时因台阶结构出现积液与流痕问题;(2)安装简单方便;(3)车窗采用带涂层的PC板材减轻整车重量,且具有耐刮擦耐候抗紫外线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车窗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一种盖板与车窗本体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一种盖板结构示意图。图中:1、车窗本体2、透明面板3、盖板3-1、第一面板3-2、第二面板3-3、弧面4、焊接柱5、定位柱6、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一种车窗结构,包括车窗本体1、透明面板2以及盖板3,所述车窗本体和透明面板均采用PC(聚碳酸酯)双色压缩注塑成型,所述透明面板涂有用于吸收紫外线的底涂层,所述底涂层外涂覆有耐刮擦的面涂层。采用底涂层和面涂层弥补聚碳酸酯材料的抗紫外性和耐化学性差且易被刮擦缺点。所述底涂层厚度为2~4μm,所述面涂层厚度为4~10μm。在此厚度范围内,有利于底涂层吸收紫外线,耐候性强,防止PC老化,增强PC塑料玻璃使用寿命;面涂层为硬质涂层耐刮擦,防止PC塑料玻璃被刮伤。底涂层和面涂层的双重保护下,PC塑料玻璃具有高耐冲击力和高安全性,使用更持久;此外在底涂层和面涂层的协同下,PC塑料玻璃能透光线的同时还具有隐私色,无需贴膜,节约成本。表面涂层不亲水,可降低水滴与车窗的粘结,减少杂质粘附,外观更优,也方便车内乘客向外观望。所述车窗本体靠近边缘处设置有4根焊接柱4以及定位柱5,所述盖板包括第一面板3-1、第二面板3-2以及连接第一面板、第二面板的弧面3-3,所述第一面板与第二面板形成台阶结构,所述第一面板设置有配合定位柱的定位孔以及凹槽,凹槽中设有对应焊接柱的通孔6。凹槽的设置使得焊接柱在焊接后部分熔融在凹槽中,焊接效果以及感官效果更好,并且可以节省盖板用料,定位孔包括第一定位孔及第二定位孔,第一定位孔为圆柱形定位孔,第二定位孔的截面呈哑铃状,第二定位孔的两侧大于中部,中部与车窗本体的扁型定位柱适配,这种结构在装配时能更轻松地将盖板嵌入定位柱。4根焊接柱穿过布置在第一面板四个角落的通孔,通过这种设置方案的焊接柱焊接完成后,盖板可牢牢连接至车窗本体,不产生松动。所述第二面板设置在透明面板外侧并且与透明面板形成台阶结构,所述弧面包覆车窗本体边缘。所述透明面板的边缘收窄,盖板的弧面结构能紧密包覆车窗本体的边缘,第二面板搭设在透明面板上并从收窄处向外延伸,与透明面板形成台阶结构,这种结构严丝合缝,工艺精湛,外观姣好,满足用户对品质的追求,所述盖板通过通孔套装至焊接柱后紧贴车窗本体。本方案中,车窗采用PC材质,焊接柱与车窗本体一体成型,透明面板先进行淋涂,淋涂工序完成后将带通孔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窗结构,包括车窗本体和透明面板,其特征是,所述车窗本体和透明面板采用PC材质双色压缩注塑成型,所述车窗结构还包括盖板,所述车窗本体靠近边缘处设置有焊接柱,所述盖板设有通孔,所述盖板通过通孔套装至焊接柱后紧贴车窗本体,所述盖板部分伸出透明面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窗结构,包括车窗本体和透明面板,其特征是,所述车窗本体和透明面板采用PC材质双色压缩注塑成型,所述车窗结构还包括盖板,所述车窗本体靠近边缘处设置有焊接柱,所述盖板设有通孔,所述盖板通过通孔套装至焊接柱后紧贴车窗本体,所述盖板部分伸出透明面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窗结构,其特征是,所述透明面板部分延伸至车窗本体外侧,所述盖板包括第一面板、第二面板以及连接第一面板、第二面板的弧面,所述第一面板与第二面板形成台阶结构,所述通孔设置在第一面板,所述第二面板设置在透明面板外侧并且与透明面板形成台阶结构,所述弧面包覆车窗本体边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窗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立锋周宝聪高左左
申请(专利权)人:神通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