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驾驶舱风挡玻璃防冰除雾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88325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8: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驾驶舱风挡玻璃防冰除雾结构,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玻璃本体,所述玻璃本体上设有用于加热的电热膜,所述壳体设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内竖直设有第一转动轴,所述壳体下方设有和第一转动轴连接的伺服电机,所述第一转动轴上设有第一齿轮,所述安装腔内设有和第一齿轮配合使用的转动机构,所述壳体上设有移动机构以及滑动机构。使得玻璃本体可以受热均匀,防止玻璃本体受热不均破裂,当玻璃本体上的结冰弄完后,可以将移动柱取下,可以快速除去玻璃本体的结冰或者结雾,之后在电热膜的作用下也可以防止玻璃本体上结冰结雾,使得驾驶员的视线清晰,使用车辆十分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驾驶舱风挡玻璃防冰除雾结构
本技术涉及驾驶舱风挡玻璃
,尤其涉及一种驾驶舱风挡玻璃防冰除雾结构。
技术介绍
在下雪的天气中,停在露天的汽车的驾驶舱风挡玻璃上经常会有结冰和起雾的现象。行驶在冰雪天气的车辆由于风挡玻璃上的冰雪不能及时融化掉,会严重影响驾驶员的视线,就有带电热膜的风挡玻璃,通常都是将电热膜夹在两层玻璃中间,以保证驾驶员的视线清晰。但是由于驾驶舱风挡玻璃一般厚度较大,电热膜发热的热量无法快速的传播到风挡玻璃上,所以仅仅依靠电热膜是无法快速的将风挡玻璃上的结冰和起雾弄掉,需要弄掉结冰和结雾的时间较长,当急需使用车辆时,十分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但是由于驾驶舱风挡玻璃一般厚度较大,电热膜发热的热量无法快速的传播到风挡玻璃上,所以仅仅依靠电热膜是无法快速的将风挡玻璃上的结冰和起雾弄掉,需要弄掉结冰和结雾的时间较长,当急需使用车辆时,十分不方便,而提出的一种驾驶舱风挡玻璃防冰除雾结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驾驶舱风挡玻璃防冰除雾结构,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玻璃本体,所述玻璃本体上设有用于加热的电热膜,所述壳体设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内竖直设有第一转动轴,所述壳体下方设有和第一转动轴连接的伺服电机,所述第一转动轴上设有第一齿轮,所述安装腔内设有和第一齿轮配合使用的转动机构,所述壳体上设有移动机构以及滑动机构。优选地,所述转动机构包括对称设置在安装腔内的第二转动轴以及设置在第二转动轴上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二转动轴上设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上设有第一磁石。优选地,所述移动机构包括设置在安装腔内的固定套以及设置在固定套内的滑动杆,所述固定套设有用于滑动杆左右滑动的滑动腔,所述滑动杆上设有和第一磁石相向面磁性相同的第二磁石。优选地,所述转动机构包括移动柱和设置在移动柱上的加热片,所述移动柱上设有用于传导热量的导热垫。优选地,所述安装腔内设有与固定套以及滑动杆均紧密连接的直弹簧。优选地,所述移动柱上设有用于连接滑动杆的连接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当壳体上的玻璃本体上有结冰或者结雾的现象时,通过打开电热膜的开关使得,电热膜可以对玻璃本体进行加热,使得玻璃本体表面的结冰去除,通过将移动柱卡接到连接块上,在伺服电机的驱动下,第一转动轴开始转动,和第一转动轴固定连接的第一齿轮也随着第一转动轴一起转动,由于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啮合连接,第二齿轮也会随着第一齿轮一起转动,第二齿轮和第二转动轴固定连接,第二转动轴就会随着第二齿轮在安装腔内转动,第二转动轴上的转动杆也会在安装腔内转动,滑动杆在作用力的作用下就会在固定套内滑动,直弹簧就会随着滑动杆的滑动发生形变,当第一磁石远离第二磁石时,滑动杆就会由于直弹簧的弹力回到初始位置,重复这样的过程,滑动杆上通过连接块连接的移动柱也在来回移动,移动柱上的导热垫在加热片的作用下,传导热量给玻璃本体,同时导热垫的来回移动,使得玻璃本体可以受热均匀,防止玻璃本体受热不均破裂,当玻璃本体上的结冰弄完后,可以将移动柱取下,之后玻璃本体在电热膜的作用下也不会结冰,可以快速除去玻璃本体的结冰或者结雾,之后在电热膜的作用下也可以防止玻璃本体上结冰结雾,使得驾驶员的视线清晰,使用车辆十分方便。2、伺服电机驱动第一转动轴转动,第一转动轴上固定连接的第一齿轮就会随着第一转动轴转动,由于第二齿轮和第一齿轮啮合连接,第二齿轮也会随着第一齿轮一起转动,第二齿轮固定连接的第二转动轴也会在安装腔内发生转动,第二转动轴上的转动杆也随着第二转动轴一起转动。3、由于转动杆上的第一磁石和滑动杆内的第二磁石相向面的磁性相同,第一磁石和第二磁石距离最近时,滑动杆就会由于第一磁石和第二磁石之间相互排斥的作用力的作用,在固定套的滑动腔内发生移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驾驶舱风挡玻璃防冰除雾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A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壳体、2玻璃本体、3电热膜、4加热片、5导热垫、6移动柱、7安装腔、8滑动杆、9直弹簧、10第一转动轴、11伺服电机、12连接块、13固定套、14第二齿轮、15转动杆、16第一磁石、17第二磁石、18第二转动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2,一种驾驶舱风挡玻璃防冰除雾结构,包括壳体1和设置在壳体1内的玻璃本体2,玻璃本体2上设有用于加热的电热膜3,壳体1设有安装腔7,安装腔7内竖直设有第一转动轴10,壳体1下方设有和第一转动轴10连接的伺服电机11,第一转动轴10上设有第一齿轮,安装腔7内设有和第一齿轮配合使用的转动机构,转动机构包括对称设置在安装腔7内的第二转动轴18以及设置在第二转动轴18上的第二齿轮14,第二转动轴18上设有转动杆15,转动杆15上设有第一磁石16,伺服电机11驱动第一转动轴10转动,第一转动轴10上固定连接的第一齿轮就会随着第一转动轴10转动,由于第二齿轮14和第一齿轮啮合连接,第二齿轮14也会随着第一齿轮一起转动,第二齿轮14固定连接的第二转动轴18也会在安装腔7内发生转动,第二转动轴18上的转动杆15也随着第二转动轴18一起转动。壳体1上设有移动机构以及滑动机构,移动机构包括设置在安装腔7内的固定套13以及设置在固定套13内的滑动杆8,固定套13设有用于滑动杆8左右滑动的滑动腔,滑动杆8上设有和第一磁石16相向面磁性相同的第二磁石17,由于转动杆15上的第一磁石16和滑动杆8内的第二磁石17相向面的磁性相同,第一磁石16和第二磁石17距离最近时,滑动杆8就会由于第一磁石16和第二磁石17之间相互排斥的作用力的作用,在固定套13的滑动腔内发生移动,转动机构包括移动柱6和设置在移动柱6上的加热片4,移动柱6上设有用于传导热量的导热垫5,由于移动柱6上设置有加热片4,移动柱6上的导热垫5在加热片4的作用下,就可以将加热片4的热量传导到玻璃本体2上,玻璃本体2在电热膜3和导热垫5的双重作用下,可以更加快速的将表面的结冰和结雾去除,使得驾驶员驾驶车辆时,视线可以清晰。移动柱6上设有用于连接滑动杆8的连接块12,由于移动柱6通过连接块12和滑动杆8连接,移动柱6和连接块12卡接,当需要去除玻璃本体2表面的结冰时,可以将移动柱6和连接块12卡接,以便于快速的将玻璃本体2表面的结冰去除,当去除结束后,直接将移动柱6从连接块12上取下,防止移动柱6遮挡驾驶员的视线,安装腔7内设有与固定套13以及滑动杆8均紧密连接的直弹簧9,当滑动杆8在固定套13的滑动腔内滑动,由于直弹簧9的两端分别和固定套13的内壁以及滑动杆8固定连接,滑动杆8滑动的同时,直弹簧9就会发生形变,当第一磁石16远离第二磁石17时,滑动杆8在直弹簧9的弹力作用下,就会回到初始位置,滑动杆8通过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驾驶舱风挡玻璃防冰除雾结构,包括壳体(1)和设置在壳体(1)内的玻璃本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本体(2)上设有用于加热的电热膜(3),所述壳体(1)设有安装腔(7),所述安装腔(7)内竖直设有第一转动轴(10),所述壳体(1)下方设有和第一转动轴(10)连接的伺服电机(11),所述第一转动轴(10)上设有第一齿轮,所述安装腔(7)内设有和第一齿轮配合使用的转动机构,所述壳体(1)上设有移动机构以及滑动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驾驶舱风挡玻璃防冰除雾结构,包括壳体(1)和设置在壳体(1)内的玻璃本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本体(2)上设有用于加热的电热膜(3),所述壳体(1)设有安装腔(7),所述安装腔(7)内竖直设有第一转动轴(10),所述壳体(1)下方设有和第一转动轴(10)连接的伺服电机(11),所述第一转动轴(10)上设有第一齿轮,所述安装腔(7)内设有和第一齿轮配合使用的转动机构,所述壳体(1)上设有移动机构以及滑动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驾驶舱风挡玻璃防冰除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机构包括对称设置在安装腔(7)内的第二转动轴(18)以及设置在第二转动轴(18)上的第二齿轮(14),所述第二转动轴(18)上设有转动杆(15),所述转动杆(15)上设有第一磁石(1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驾驶舱风挡玻璃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利民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九天国际飞行学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