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检模块及清洁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2006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0 18: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涉机器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地检模块及清洁机器人,地检模块包括壳体、电路板和地检芯片,所述壳体具有透光端,所述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地检芯片安装于所述电路板并与所述透光端相对设置,所述地检芯片包括至少一发射器和至少一接收器。通过以上设置,减小了地检模块的体积,从而减小了安装地检模块所占用的空间,提高地检模块的适配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地检模块及清洁机器人
本技术实施方式涉及机器人
,特别是涉及一种地检模块及清洁机器人。
技术介绍
通常而言,清洁机器人的底盘上设有至少三个地检模块,当清洁机器人在地面执行清洁工作时,地检模块检测地面是否有阶梯结构,从而防止清洁机器人从较高处摔落。该地检模块包括至少一发射器和至少一接收器,发射器发出红外光,经地面反射而被接收器接收,从而判断地面是否有阶梯结构。然后,该地检模块体积大,占用底盘较大空间,不利于整体布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方式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占用空间较小、结构简单的地检模块及清洁机器人。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方式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地检模块,包括:壳体,具有透光端;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地检芯片,安装于所述电路板并与所述透光端相对设置,所述地检芯片包括至少一发射器和至少一接收器。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外壳和防水件;所述透光端设置于所述外壳的一端,所述外壳的另一端设有封胶口;所述防水件设于所述外壳内,所述防水件的一端与所述外壳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路板安装于所述防水件的另一端,所述电路板的引线经所述封胶口引出,所述封胶口灌封有密封胶。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包括安装座和安装于所述安装座上的罩体;所述封胶口设于所述安装座,所述防水件安装于所述安装座且围绕所述封胶口设置;所述罩体围罩所述防水件和所述地检芯片,而与所述防水件连接所述安装座的一端的侧面紧配合,所述透光端设置于所述罩体远离所述安装座的一端。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水件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安装座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配合,使得所述防水件固定于所述安装座。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为连接柱,所述第二连接部为连接孔,所述连接柱插装于所述连接孔,且所述连接柱插装于所述连接孔的一端设置有台阶部,所述连接孔设置有台阶槽,所述台阶部抵接于所述台阶槽,使得所述防水件固定于所述安装座。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座和所述防水件为一体成型而成。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水件设置有导线槽,所述导线槽与所述封胶口连通,且所述防水件围设于所述封胶口靠近所述罩体的一端,所述电路板安装于所述导线槽远离所述安装座的一端。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水件还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位于所述导线槽远离所述安装座的一端,所述电路板安装于所述安装槽。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地检芯片的上表面靠近或者贴合所述透光端的内表面。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地检芯片的上表面与所述透光端的内表面间隔设置,所述地检芯片包括一所述发射器和一所述接收器;所述地检模块还包括隔档件,所述隔档件具有第一透光孔、第二透光孔以及位于所述第一透光孔、所述第二透光孔之间的隔档部;所述透光端的内表面设有凹槽,所述隔档件嵌入所述凹槽中,所述隔档部隔档在所述发射器和所述接收器之间,所述第一透光孔对应所述发射器设置,所述第二透光孔对应所述接收器设置。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罩体设置有卡槽,所述安装座设置有卡扣,所述卡扣扣接于所述卡槽,使得所述罩体固定于所述安装座;或者,所述罩体设置有卡扣,所述安装座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扣扣接于所述卡槽,使得所述罩体固定于所述安装座。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罩体由透明材料制成。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水件由软胶材料制成。另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清洁机器人,清洁机器人包括机器人主体以及设置于所述机器人主体的底部的地检模块,所述地检模块为如上所述的地检模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地检模块包括壳体、电路板和地检芯片,所述壳体具有透光端,所述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地检芯片安装于所述电路板并与所述透光端相对设置,所述地检芯片包括至少一发射器和至少一接收器,简化了地检模块的整体结构,从而减小了地检模块的体积,进而减小了安装地检模块所占用的空间,提高地检模块的适配性,成本较低。附图说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且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图1是本技术其中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地检模块的结构立体图图2是图1的地检模块的结构分解图;图3是图1的地检模块的另一角度结构分解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安装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内”、“外”、“垂直的”、“水平的”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技术。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不同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请参阅图1-图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地检模块100的结构立体图,图2为图1的地检模块100的结构分解图,图3为图1的地检模块100的另一角度结构分解图。该地检模块100可应用于移动机器人中,用于检测移动机器人与检测目标的距离,以判断地面是否出现阶梯结构,防止移动机器人从高处摔落。地检模块100包括壳体10、电路板20和地检芯片30。壳体10具有透光端101,电路板20设置于壳体10内,地检芯片30安装于电路板20并与透光端101相对设置,地检芯片30与电路板20电连接,地检芯片30包括至少一发射器31和至少一接收器32,发射器用于发射探测光,接收器用于接收所述探测光,其中,发射器31发出的探测光经透光端101射向检测目标,再从检测目标反射经透光端101由接收器32所接收。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地检模块100中,简化了地检模块100的整体结构,从而减小了地检模块100的体积,进而减小了安装地检模块100所占用的空间,提高地检模块100的适配性,成本较低。以下对地检模块100进行详述。对于上述的壳体10,壳体10包括外壳11和防水件12。上述的透光端101设置于外壳11的一端,外壳11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检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n壳体,具有透光端;/n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壳体内;/n地检芯片,安装于所述电路板并与所述透光端相对设置,所述地检芯片包括至少一发射器和至少一接收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检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具有透光端;
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壳体内;
地检芯片,安装于所述电路板并与所述透光端相对设置,所述地检芯片包括至少一发射器和至少一接收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检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外壳和防水件;
所述透光端设置于所述外壳的一端,所述外壳的另一端设有封胶口;
所述防水件设于所述外壳内,所述防水件的一端与所述外壳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路板安装于所述防水件的另一端,所述电路板的引线经所述封胶口引出,所述封胶口灌封有密封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检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安装座和安装于所述安装座上的罩体;
所述封胶口设于所述安装座,所述防水件安装于所述安装座且围绕所述封胶口设置;
所述罩体围罩所述防水件和所述地检芯片,而与所述防水件连接所述安装座的一端的侧面紧配合,所述透光端设置于所述罩体远离所述安装座的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检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件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安装座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配合,使得所述防水件固定于所述安装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地检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为连接柱,所述第二连接部为连接孔,所述连接柱插装于所述连接孔,且所述连接柱插装于所述连接孔的一端设置有台阶部,所述连接孔设置有台阶槽,所述台阶部抵接于所述台阶槽,使得所述防水件固定于所述安装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地检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和所述防水件为一体成型而成。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检模块,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肖程自云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银星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