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房空调机柜及其风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1243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0 18: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风道结构,进风由气流通道的进风口向出风口流出,受换热器和挡板的阻挡,穿过换热器至其出风侧,挡板的通风缺口连通换热器的出风侧至出风口,使得经过换热器的进风经通风缺口后由出风口排出气流通道,进风穿过换热器经通风缺口流出,使得进风通过通风缺口时流速增加,设置通风缺口上伸出挡水板遮盖在接水盘上方,使得接水盘内由进风带出的水流遮挡于挡水板的下方,有效避免接水盘中的水被气流带走而产生飞水现象,防止风机腐蚀以及避免气流将水珠从出风口带出而流向机房,保证了机房内设备的正常运行。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机房空调机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机房空调机柜及其风道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房空调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机房空调机柜及其风道结构。
技术介绍
在机柜式机房数据中心中,环境相对湿度与数据中心服务器的正常运作密切相关,不同元器件有其特定的耐受值,不同器件受静电损伤的耐受值不同;当机房中空气相对湿度过低时,工作人员在机房中活动也非常容易产生静电。现有计算机机房空调进风由风道通入,风道内设置接水盘和蒸发器,空调进风经接水盘后穿过蒸发器,机房空调具备体积小、单位时间内加湿量大、对水质要求低等优势,但同时要求机房空调对机房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具备快速调节能力;同时,由于蒸发器前后压力差,或接水盘故障,容易出现水飞出情况,影响机柜式机房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风道结构,以提高机房空调机柜的进风能力;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机房空调机柜。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包括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之间形成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道内设置有接水盘,所述接水盘上方设置有换热器,所述气流通道内还设有位于所述换热器与所述出风口之间、且用于隔断所述换热器的进风侧至所述出风口的挡板,所述挡板上形成有连通所述换热器的出风侧至所述出风口的通风缺口,所述通风缺口上设置有向靠近所述进风口方向延伸且遮盖部分所述接水盘的挡水板。优选地,在上述风道结构中,所述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部分和第二换热部分,所述第一换热部分的一端和所述第二换热部分的一端相互靠近并相连布置,所述第一换热部分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换热部分的另一端相互远离、且均与所述挡板连接,所述通风缺口位于所述第一换热部分和所述第二换热部分相互远离的一端之间。优选地,在上述风道结构中,所述第一换热部分和所述第二换热部分通过连接板相连,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连通所述换热器进风侧和出风侧的第一通气孔。优选地,在上述风道结构中,还包括围合形成所述气流通道的两个侧壁板、顶板以及底板,所述接水盘和所述挡板设于所述两个侧壁板之间且均与两所述侧壁板连接。优选地,在上述风道结构中,所述挡板与两个所述侧壁板之间分别开设有开设第一走线孔和第二走线孔,所述第一走线孔和所述第二走线孔分别为强电线缆孔和弱电线缆孔。优选地,在上述风道结构中,所述挡板与两个所述侧壁板、所述顶板以及所述底板之间均设置有密封件;和或所述挡板与所述换热器之间设置有密封件。优选地,在上述风道结构中,所述挡板设置有连通所述换热器进风侧和出风侧的第二通气孔。优选地,在上述风道结构中,所述通气缺口上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两端与所述通气缺口两侧的所述挡板连接。优选地,在上述风道结构中,所述挡水板上设有水泵固定板,所述水泵固定板上还设有对所述接水盘内的水位进行监测的水位开关。一种机房空调机柜,包括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风道结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风道结构,包括进风口和出风口,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形成气流通道,气流通道内设置有接水盘,接水盘上方设置有换热器,气流通道内还设有位于换热器与出风口之间、且用于隔断换热器的进风侧至出风口的挡板,挡板上形成有连通换热器的出风侧至出风口的通风缺口,通风缺口上设置有向靠近进风口方向延伸且遮盖部分接水盘的挡水板。进风由气流通道的进风口向出风口流出,受换热器和挡板的阻挡,穿过换热器至其出风侧,挡板的通风缺口连通换热器的出风侧至出风口,使得经过换热器的进风经通风缺口后由出风口排出气流通道,进风穿过换热器经通风缺口流出,使得进风通过通风缺口时流速增加,设置通风缺口上伸出挡水板遮盖在接水盘上方,使得接水盘内由进风带出的水流遮挡于挡水板的下方,有效避免接水盘中的水被气流带走而产生飞水现象,防止风机腐蚀以及避免气流将水珠从出风口带出而流向机房,保证了机房内设备的正常运行。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风道结构的第一方向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风道结构的第二方向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风道结构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风道结构,提高了机房空调机柜的进风能力;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机房空调机柜。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图3所示,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风道结构的第一方向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风道结构的第二方向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风道结构的俯视图。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道结构,包括进风口1和出风口2,进风口1和出风口2之间形成气流通道,气流通道内设置有接水盘3,接水盘3上方设置有换热器4,气流通道内还设有位于换热器4与出风口之间、且用于隔断换热器4的进风侧至出风口2的挡板5,挡板5上形成有连通换热器4的出风侧至出风口2的通风缺口51,通风缺口51上设置有向靠近进风口1方向延伸且遮盖部分接水盘3的挡水板52。进风由气流通道的进风口1向出风口2流出,受换热器4和挡板5的阻挡,穿过换热器4至其出风侧,挡板5的通风缺口51连通换热器4的出风侧至出风口,使得经过换热器4的进风经通风缺口51后由出风口2排出气流通道,进风穿过换热器4经通风缺口51流出,使得进风通过通风缺口51时流速增加,设置通风缺口51上伸出挡水板52遮盖在接水盘3上方,使得接水盘3内由进风带出的水流遮挡于挡水板52的下方,有效避免接水盘3中的水被气流带走而产生飞水现象,防止风机腐蚀以及避免气流将水珠从出风口2带出而流向机房,保证了机房内设备的正常运行。在本案一具体实施例中,换热器4包括第一换热部分41和第二换热部分42,第一换热部分41的一端和第二换热部分42的一端相互靠近并相连布置,第一换热部分的另一端和第二换热部分的另一端相互远离,并均与挡板5连接,通风缺口51位于第一换热部分41和第二换热部分42相互远离的一端之间。也即换热器4由两部分组成,第一换热部分41和第二换热部分42呈V型布置,在有限的空间内增加进风穿过换热器4的接触面积,提高对进风的冷却能力,第一换热部分41和第二换热部分42相互远离的一端均与挡板5连接,即挡板5上设置对应第一换热部分41和第二换热部分的两个安装部,两个安装部与气流通道的通道侧壁固接,保证与换热器4安装结构稳定性。同时,V字型布置的第一换热部分41和第二换热部分42将进入气流通道内的气流由V型外侧向V型内侧汇聚后排出,换热面积大,可在有限的空间内充分布置足够大面积的换热器4,提高换热能力。在本案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换热部分41和第二换热部分42通过连接板6相连,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之间形成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道内设置有接水盘,所述接水盘上方设置有换热器,所述气流通道内还设有位于所述换热器与所述出风口之间、且用于隔断所述换热器的进风侧至所述出风口的挡板,所述挡板上形成有连通所述换热器的出风侧至所述出风口的通风缺口,所述通风缺口上设置有向靠近所述进风口方向延伸且遮盖部分所述接水盘的挡水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之间形成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道内设置有接水盘,所述接水盘上方设置有换热器,所述气流通道内还设有位于所述换热器与所述出风口之间、且用于隔断所述换热器的进风侧至所述出风口的挡板,所述挡板上形成有连通所述换热器的出风侧至所述出风口的通风缺口,所述通风缺口上设置有向靠近所述进风口方向延伸且遮盖部分所述接水盘的挡水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部分和第二换热部分,所述第一换热部分的一端和所述第二换热部分的一端相互靠近并相连布置,所述第一换热部分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换热部分的另一端相互远离且均与所述挡板连接,所述通风缺口位于所述第一换热部分和所述第二换热部分相互远离的一端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部分和所述第二换热部分通过连接板相连,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连通所述换热器进风侧和出风侧的第一通气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围合形成所述气流通道的两个侧壁板、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政委杨欣旭吉平王先锋朱豪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英维克温控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