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铁车站设备用房余热回收供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61242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0 18: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地铁车站设备用房余热回收供暖系统,涉及城市轨道交通供暖领域,供暖系统使用设备用房的余热对人员用房进行供暖,包括:设备用房排风风道,设备用房排风风道与设备用房连通,通过设备用房排风风道排出设备用房内的气体;人员用房送风风道,人员用房送风风道与人员用房连通,气体通过人员用房送风风道送入至人员用房内;全热交换器,全热交换器能够将设备用房排风风道内的气体与人员用房送风风道内的气体进行换热,过对新风加热和排风余热利用来实现为人员房间供暖从而能够替代传统的电暖器供暖系统或多联机供暖系统,可有效降低设备的初投资,适用于现有车站改造及新建车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铁车站设备用房余热回收供暖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城市轨道交通供暖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地铁车站设备用房余热回收供暖系统。
技术介绍
为了满足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备区人员管理用房供暖季热舒适要求,供暖区域地铁车站人员管理用房现主要采用电暖器供暖系统和多联机供暖系统。电暖器供暖系统即根据人员管理用房计算热负荷,在房间设置数量不等的电暖器。电暖器供暖系统虽然能够满足供暖季地铁车站人员管理用房供暖需求,但仍存在以下问题:电能作为高品位能源,直接转化为低品位的热能进行供暖,能源利用效率低,不符合合理利用能源、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的追求;电暖器供暖系统以房间计算热负荷为依据进行设备选型。系统运行过程中始终以设计功率运行,无法根据供暖房间热负荷的变化实现房间温度的自动控制。这种运行模式很大程度的造成了能源的浪费,同时也无法满足室内人员热舒适的需求;电暖器供暖主要表现为热辐射与热对流。地铁车站人员管理用房通常为非全天供暖,系统运行初期房间预热时间相对较长,不利于人员热舒适的需求;人员管理用房电暖器多采用落地分散布置,且电暖器表面温度通常在85℃左右,占用房间面积的同时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多联机供暖系统即根据人员管理用房计算热负荷,在房间内设置不同规格的多联机室内机,在室外设置多联机室外机。多联机供暖系统可有效满足房间供暖需求,同时可根据房间热负荷的变化进行自动调节。但在以下几个方面仍存在一定的不足:多联机供暖系统供暖季制热能力随着室外温度的降低而下降,而地铁车站人员房间系统热负荷随着室外温度的降低而升高。供暖系统制热量与房间需热量匹配性较差;地铁车站设备区末端供暖房间距多联机室外机有效管线长度通常远大于100m,修正后系统设计容量通常远大于系统设计热负荷,导致系统运行效率较低;多联机供暖系统设备初投资、安装成本等远大于电暖器供暖系统;多联机供暖系统末端设备、冷媒管线等占用较大的空间,对于设备区层高有一定的影响。同时,设置在地面的多联机室外机对周边环境的协调有较大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铁车站设备用房余热回收供暖系统,通过对牵引变电等设备用房的高温气体进行多次热回收,实现供暖季对人员用房的热舒适的需求。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地铁车站设备用房余热回收供暖系统,所述供暖系统使用所述设备用房的余热对人员用房进行供暖,包括:设备用房排风风道,所述设备用房排风风道与所述设备用房连通,通过所述设备用房排风风道排出所述设备用房内的气体;人员用房送风风道,所述人员用房送风风道与所述人员用房连通,气体通过所述人员用房送风风道送入至所述人员用房内;全热交换器,所述全热交换器能够将所述设备用房排风风道内的气体与所述人员用房送风风道内的气体进行换热。进一步地,在上述的一种地铁车站设备用房余热回收供暖系统中,还包括:设备用房送风风道,所述设备用房送风风道与所述设备用房连通,气体通过所述设备用房送风风道送入至所述设备用房内;人员用房排风风道,所述人员用房排风风道与所述人员用房连通,通过所述人员用房排风风道排出所述人员用房内的气体;第一风量调节阀,所述第一风量调节阀设于所述设备用房送风风道上,所述第一风量调节阀用于调节室外气体由所述设备用房送风风道进入所述设备用房的速率;第二风量调节阀,所述第二风量调节阀设于所述人员用房排风风道上,所述第二风量调节阀用于调节气体由所述人员用房排风风道排出的速率。进一步地,在上述的一种地铁车站设备用房余热回收供暖系统中,还包括第三风量调节阀和第四风量调节阀;所述第三风量调节阀设于所述设备用房排风风道上,所述第三风量调节阀用于调节气体由所述设备用房排风风道排出的速率;所述第四风量调节阀设于所述人员用房送风风道上,所述第四风量调节阀用于调节气体由所述人员用房送风风道进入所述人员用房的速率。进一步地,在上述的一种地铁车站设备用房余热回收供暖系统中,还包括设备用房换热进气通道、设备用房换热排气通道、人员用房换热进气通道和人员用房换热出气通道;所述全热交换器包括送风进气口、送风出气口、热风进气口和热风出气口,所述设备用房换热进气通道与所述热风进气口连通,所述设备用房换热排气通道与所述热风出气口连通,所述人员用房换热进气通道与所述送风进气口连通,所述人员用房换热出气通道与所述送风出气口连通,所述送风进气口和所述送风出气口通过位于所述全热交换器内部的管路连通,所述热风进气口和所述热风出气口通过位于所述全热交换器内部的管路连通;所述设备用房换热进气通道和所述设备用房换热排气通道均与所述设备用房排风风道连通,且所述设备用房换热进气通道位于所述第三风量调节阀的进气口的一侧,所述设备用房换热排气通道位于所述第三风量调节阀的出气口的一侧;所述人员用房换热进气通道和所述人员用房换热出气通道均与所述人员用房送风风道连通,且所述人员用房换热进气通道位于所述第四风量调节阀的进气口的一侧,所述人员用房换热出气通道位于所述第四风量调节阀的进气口的一侧。进一步地,在上述的一种地铁车站设备用房余热回收供暖系统中,还包括第五风量调节阀和第六风量调节阀;所述第五风量调节阀设于所述设备用房换热进气通道,所述第五风量调节阀用于调节所述设备用房换热进气通道内的气体的流速;所述第六风量调节阀设于所述人员用房换热进气通道,所述第六风量调节阀用于调节所述人员用房换热进气通道内的气体的流速。进一步地,在上述的一种地铁车站设备用房余热回收供暖系统中,还包括第一混风箱、第一混风风道和第七风量调节阀;所述第一混风箱设于所述设备用房送风风道上,且所述第一混风箱位于所述第一风量调节阀和所述设备用房之间,所述第一混风箱包括第一进气口、第一出气口和第一回气口,所述第一混风箱的第一出气口与所述设备用房送风风道连通,所述第一混风箱的第一回气口与所述第一混风风道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混风风道的另一端与所述设备用房排风风道连通,且所述第一混风风道位于所述第三风量调节阀和所述设备用房之间;从所述第一风量调节阀排出的气体经所述第一混风箱的第一进气口进入所述第一混风箱,所述第一混风箱内的气体通过所述第一混风箱的第一出气口排出,其中,所述第一混风箱的第一出气口将气体通过所述设备用房送风风道排入至所述设备用房中,所述设备用房排出的气体能够经所述第一混风箱的第一回气口进入至所述第一混风箱中;所述第七风量调节阀设于所述第一混风风道上,所述第七风量调节阀用于调节所述第一混风风道内的气体向所述第一混风箱排入的速率。进一步地,在上述的一种地铁车站设备用房余热回收供暖系统中,还包括第二混风箱、第二混风风道、第三混风风道、第八风量调节阀和第九风量调节阀;所述第二混风箱设于所述人员用房送风风道上,所述第二混风箱位于所述第四风量调节阀与所述人员用房之间,所述第二混风箱包括第二进气口、第三进气口、第三出气口和第二回气口,所述第二混风箱的第三进气口与所述第二混风风道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混风箱的第三出气口与所述人员用房送风风道连通,所述第二混风箱的第二回气口与所述第三混风风道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混风风道的另一端与所述设备用房排风风道连通,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铁车站设备用房余热回收供暖系统,所述供暖系统使用所述设备用房的余热对人员用房进行供暖,其特征在于,包括:/n设备用房排风风道,所述设备用房排风风道与所述设备用房连通,通过所述设备用房排风风道排出所述设备用房内的气体;/n人员用房送风风道,所述人员用房送风风道与所述人员用房连通,气体通过所述人员用房送风风道送入至所述人员用房内;/n全热交换器,所述全热交换器能够将所述设备用房排风风道内的气体与所述人员用房送风风道内的气体进行换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铁车站设备用房余热回收供暖系统,所述供暖系统使用所述设备用房的余热对人员用房进行供暖,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备用房排风风道,所述设备用房排风风道与所述设备用房连通,通过所述设备用房排风风道排出所述设备用房内的气体;
人员用房送风风道,所述人员用房送风风道与所述人员用房连通,气体通过所述人员用房送风风道送入至所述人员用房内;
全热交换器,所述全热交换器能够将所述设备用房排风风道内的气体与所述人员用房送风风道内的气体进行换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铁车站设备用房余热回收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设备用房送风风道,所述设备用房送风风道与所述设备用房连通,气体通过所述设备用房送风风道送入至所述设备用房内;
人员用房排风风道,所述人员用房排风风道与所述人员用房连通,通过所述人员用房排风风道排出所述人员用房内的气体;
第一风量调节阀,所述第一风量调节阀设于所述设备用房送风风道上,所述第一风量调节阀用于调节室外气体由所述设备用房送风风道进入所述设备用房的速率;
第二风量调节阀,所述第二风量调节阀设于所述人员用房排风风道上,所述第二风量调节阀用于调节气体由所述人员用房排风风道排出的速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铁车站设备用房余热回收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风量调节阀和第四风量调节阀;
所述第三风量调节阀设于所述设备用房排风风道上,所述第三风量调节阀用于调节气体由所述设备用房排风风道排出的速率;
所述第四风量调节阀设于所述人员用房送风风道上,所述第四风量调节阀用于调节气体由所述人员用房送风风道进入所述人员用房的速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地铁车站设备用房余热回收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备用房换热进气通道、设备用房换热排气通道、人员用房换热进气通道和人员用房换热出气通道;
所述全热交换器包括送风进气口、送风出气口、热风进气口和热风出气口,所述设备用房换热进气通道与所述热风进气口连通,所述设备用房换热排气通道与所述热风出气口连通,所述人员用房换热进气通道与所述送风进气口连通,所述人员用房换热出气通道与所述送风出气口连通,所述送风进气口和所述送风出气口通过位于所述全热交换器内部的管路连通,所述热风进气口和所述热风出气口通过位于所述全热交换器内部的管路连通;
所述设备用房换热进气通道和所述设备用房换热排气通道均与所述设备用房排风风道连通,且所述设备用房换热进气通道位于所述第三风量调节阀的进气口的一侧,所述设备用房换热排气通道位于所述第三风量调节阀的出气口的一侧;
所述人员用房换热进气通道和所述人员用房换热出气通道均与所述人员用房送风风道连通,且所述人员用房换热进气通道位于所述第四风量调节阀的进气口的一侧,所述人员用房换热出气通道位于所述第四风量调节阀的进气口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地铁车站设备用房余热回收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五风量调节阀和第六风量调节阀;
所述第五风量调节阀设于所述设备用房换热进气通道,所述第五风量调节阀用于调节所述设备用房换热进气通道内的气体的流速;
所述第六风量调节阀设于所述人员用房换热进气通道,所述第六风量调节阀用于调节所述人员用房换热进气通道内的气体的流速。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地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涂旭炜许鸿焦玉洗张勇高耀宏张鹏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