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中原工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废水处理与多功能循环余热回收利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61242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0 18: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废水处理与多功能循环余热回收利用系统,用以解决现有废水处理、废(余)热回收利用较低,不能有效利用酒店宾馆的卫生间与厨房及建筑楼宇的废水和余热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用于收集废水的集水箱,所述集水箱与污水过滤装置相连接,污水过滤装置通过第一换热器分别与太阳能集热系统和相变蓄热系统相连接,相变蓄热系统与用水设备相连接;所述第一换热器与余热回收系统相连接,余热回收系统与热泵空调系统相连接,热泵空调系统上设有除霜系统,除霜系统与余热回收系统相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对酒店宾馆的卫生间与厨房及建筑楼宇的废水和余热进行有效的利用,节约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废水处理与多功能循环余热回收利用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节能环保的
,尤其涉及一种废水处理与多功能循环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具体涉及酒店宾馆卫生间废水处理系统、卫生间废(余)热利用系统、厨房废水处理系统和厨房油烟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服务行业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能源危机、环境恶化、全球气候变暖等问题日益突出。大量的低品位热能尚未被人们充分利用,仅就废(余)热而言,据国际能源署(IEA)的统计,目前全球每年总能源消费的50-60%是以废热的形式损失的。同时,建筑楼宇的废水(雨水、污水)环保处理,节能降耗及能源的有效循环利用已逐渐成为当今服务行业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大型酒店宾馆内的卫生间、厨房及建筑楼宇的废水(雨水、污水)和余热浪费较为严重,洗浴废水和厨房的油烟含有大量可利用的热能,酒店宾馆经营过程中大量的废(余)热未经过回收再利用,不仅能源浪费严重,且对环境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如能有效利用酒店宾馆中卫生间和厨房内的废(余)热,可有助于酒店宾馆经营管理者减轻较多的热能成本的负担,热能包括热泵空调辅热、淋浴及生活热水供应,同时对于优化酒店宾馆经营管理、节能降耗及能源的循环利用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的酒店宾馆及建筑楼宇的卫生间与厨房及的废水处理、废(余)热回收利用较低,不能有效利用酒店宾馆的卫生间与厨房及建筑楼宇的废水和余热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废水处理与多功能循环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可以对酒店宾馆的卫生间与厨房及建筑楼宇的废水和余热进行有效的利用,节约成本。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废水处理与多功能循环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包括用于收集废水的集水箱,所述集水箱与污水过滤装置相连接,污水过滤装置通过第一换热器分别与太阳能集热系统和相变蓄热系统相连接,相变蓄热系统与用水设备相连接;所述第一换热器与余热回收系统相连接,余热回收系统与热泵空调系统相连接,热泵空调系统上设有除霜系统,除霜系统与余热回收系统相连接。所述余热回收系统包括设置在油烟机上的第一余热回收单元、设置在烟筒上的第二余热回收单元和回收房间余热的第三余热回收单元,所述第一余热回收单元、第二余热回收单元均和第三余热回收单元均与热泵空调系统的室内换热器相连接,热泵空调系统的室外换热器上设有除霜系统,除霜系统分别与第一余热回收单元、第二余热回收单元和第三余热回收单元相连接。所述油烟机的上部设有风机,油烟机的下部设有过滤除油机构,风机的两侧设有吸声装置,风机上设有第一余热回收单元;所述风机的上部与主烟筒相连通,主烟筒上设有温度检测仪,主烟筒的上部分别与第一烟筒和第二烟筒相连通;所述第二烟筒内设有第二余热回收单元。所述第一余热回收单元包括软带,软带缠绕在油烟机上的风机的叶片上,软带用于吸收叶片转动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同时,吸收由于空气摩擦储存在吸声装置的吸声纤维的多孔结构中的热量;所述第二余热回收单元包括弹性膜片和引流片,弹性膜片设置在第二烟筒的内壁上,引流片设置在第二烟筒的内部;所述软带上的热量、经过弹性膜片和引流片处理后的高温烟气经过泵分别输送至第一换热器、室内换热器和\或除霜系统,实现与第一换热器中的水换热、通过室内换热器对房间进行辅热或通过除霜系统对室外换热器进行融霜;所述第三余热回收单元包括排热风机,排热风机设置在卫生间的上方;所述排热风机分别与除霜系统和热泵空调系统的室内换热器相连接。所述过滤除油机构包括过滤网、离子净化器和集油盒,集油盒设置在油烟机的下部,过滤网设置在集油盒的上方,离子净化器设置在过滤网的上方;所述吸声装置包括吸声纤维,吸声纤维为多孔材料;所述吸声纤维设置在支架上,支架上含有孔洞;所述离子净化器包括发射基座和等离子管,发射基座可发射紫外线,等离子管位于发射基座的中间且呈W型排布。所述污水过滤装置包括初步过滤机构和二次过滤机构,污水过滤装置的上部与集水箱的下部相连接,初步过滤机构设置在污水过滤装置的上部,二次过滤机构设置在污水过滤装置的下部。所述初步过滤机构包括交错排列的板式过滤网,板式过滤网上铺设有活性炭;所述二次过滤机构包括旋转过滤筒,旋转过滤筒内设有螺旋梯,螺旋梯与旋转电机相连接,旋转过滤筒内壁上设有超滤膜,旋转过滤筒下部设有出水口,出水口与第一换热器相连通;所述旋转过滤筒底部与排污口相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器内设有换热管,换热管的外壁上设有若干个纵向涡环发生器,纵向涡环发生器的形状为矩形,纵向涡环发生器与换热管的管壁面的夹角为30°,纵向涡环发生器交错布置在换热管的管壁面上。所述集水箱分别与设置在卫生间的第一集水槽和设置在厨房的洗菜池下方的第二集水槽相连接;所述第一集水槽和第二集水槽均为下沉式漏斗形集水槽,所述第二集水槽的下方设有防止臭味倒流的U型管;所述用水设备包括洗菜池上部的水龙头和卫生间内的淋浴喷头,水龙头与相变蓄热系统相连接,淋浴喷头通过空化器与相变蓄热系统相连接。所述太阳能集热系统为太阳能集热板,太阳能集热板分别与第一换热器和相变蓄热系统相连接,太阳能集热板通过阀门K7与用水设备相连接;所述相变蓄热系统为相变蓄热器,相变蓄热器分别与第一换热器、太阳能集热板、出水口和用水设备相连接;所述除霜系统包括喷淋头,喷淋头设置在热泵空调系统的室外换热器上,喷淋头通过阀门K1与第三余热回收单元的排热风机相连接;所述热泵空调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室内换热器、节流阀、室外换热器和压缩机,室内换热器通过阀门K2与第三余热回收单元的排热风机相连接,室内换热器(17)通过阀门K5与泵相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主要包括:(1)酒店宾馆的卫生间、厨房废水处理(过滤、余热回收)系统;(2)建筑楼宇的废水高效过滤及废(余)热回收利用系统;(3)酒店宾馆厨房过滤除油、降噪处理系统;(4)热泵空调盘管辅热除冰(霜)、室内辅热系统。本专利技术具有2种辅热除冰(霜)模式、2种房间辅热模式、3种余热利用模式,可以对酒店宾馆的卫生间与厨房及建筑楼宇的废水和余热进行有效的利用,节约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油烟机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吸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支架的放大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余热回收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烟筒的平面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污水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板式过滤网的放大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离子净化器的放大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的纵向涡环发生器的布置示意图。图中,1为卫生间,2为排热风机,3为淋浴喷头,4为第一集水槽,5为水龙头,6为洗菜池,7为第二集水槽,8为U型管,9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废水处理与多功能循环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包括用于收集废水的集水箱(26),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箱(26)与污水过滤装置(27)相连接,污水过滤装置(27)通过第一换热器(34)分别与太阳能集热系统和相变蓄热系统相连接,相变蓄热系统与用水设备相连接;所述第一换热器(34)与余热回收系统相连接,余热回收系统与热泵空调系统相连接,热泵空调系统上设有除霜系统,除霜系统与余热回收系统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废水处理与多功能循环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包括用于收集废水的集水箱(26),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箱(26)与污水过滤装置(27)相连接,污水过滤装置(27)通过第一换热器(34)分别与太阳能集热系统和相变蓄热系统相连接,相变蓄热系统与用水设备相连接;所述第一换热器(34)与余热回收系统相连接,余热回收系统与热泵空调系统相连接,热泵空调系统上设有除霜系统,除霜系统与余热回收系统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水处理与多功能循环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回收系统包括设置在油烟机(10)上的第一余热回收单元、设置在烟筒上的第二余热回收单元和回收房间余热的第三余热回收单元,所述第一余热回收单元、第二余热回收单元均和第三余热回收单元均与热泵空调系统的室内换热器(17)相连接,热泵空调系统的室外换热器(38)上设有除霜系统,除霜系统分别与第一余热回收单元、第二余热回收单元和第三余热回收单元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废水处理与多功能循环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烟机(10)的上部设有风机(36),油烟机(10)的下部设有过滤除油机构,风机(16)的两侧设有吸声装置(11),风机(36)上设有第一余热回收单元;所述风机(36)的上部与主烟筒(39)相连通,主烟筒(39)上设有温度检测仪(9),主烟筒(39)的上部分别与第一烟筒(22)和第二烟筒(23)相连通;所述第二烟筒(23)内设有第二余热回收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废水处理与多功能循环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余热回收单元包括软带(42),软带(42)缠绕在油烟机(10)上的风机(36)的叶片(43)上,软带(42)用于吸收叶片(43)转动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同时,吸收由于空气摩擦储存在吸声装置(11)的吸声纤维(12)的多孔结构中的热量;所述第二余热回收单元包括弹性膜片(47)和引流片(48),弹性膜片(47)设置在第二烟筒(23)的内壁上,引流片(48)设置在第二烟筒(23)的内部;所述软带(42)上的热量、经过弹性膜片(47)和引流片(48)处理后的高温烟气经过泵(24)分别输送至第一换热器(34)、室内换热器(17)和\或除霜系统,实现与第一换热器(34)中的水换热、通过室内换热器(17)对房间进行辅热或通过除霜系统对室外换热器(38)进行融霜;所述第三余热回收单元包括排热风机(2),排热风机(2)设置在卫生间的上方;所述排热风机(2)分别与除霜系统和热泵空调系统的室内换热器(17)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废水处理与多功能循环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除油机构包括过滤网(14)、离子净化器(13)和集油盒(15),集油盒(15)设置在油烟机(10)的下部,过滤网(14)设置在集油盒(15)的上方,离子净化器(13)设置在过滤网(14)的上方;所述吸声装置(11)包括吸声纤维(12),吸声纤维(12)为多孔材料;所述吸声纤维(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慧凡刘恩海田国记巨福军殷勇高魏晓童张文芸
申请(专利权)人:中原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