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产品弯折处开裂发粗的级进模及成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60606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0 18: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产品弯折处开裂发粗的级进模,它包括45°弯折模具、90°弯折模具、135°弯折模具和180°弯折模具;成型工艺为先打弯后电镀。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紧凑、提高弹片电镀质量、成型更加稳定、成型工艺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产品弯折处开裂发粗的级进模及成型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弹片成型的
,特别是一种防产品弯折处开裂发粗的级进模及成型方法。
技术介绍
弹片的结构如图1所示,它包括主体板(35)和弯折板(36),弯折板(36)与主体板(35)一体成型,弯折板(36)与主体板(35)之间的连接处形成有R形连接部(37),弹片的外表面上电镀有镍层,弯折板(36)与主体板(35)相互平行设置。现有加工该弹片的方式采用级进模加工,将板件输送到级进模的弯折工位,通过级进模上的打弯头将板件的延伸板向下一次性弯折180°,从而成型出弹片;成型后将零件输送到电镀工位中,通过电镀工艺以在弹片的外表面上电镀出一层镍层,从而得到成品弹片。然而,电镀后发现,弹片的R形连接部(37)处有出现大量的开裂和发粗现象,严重的降低了弹片的表面质量。其主要原因是在弯折过程中,级进模直接弯折180°,在R形连接部(37)处应力集中,导致产品不稳定。因此亟需一种提高弹片电镀质量、成型更加稳定的级进模及成型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紧凑、提高弹片电镀质量、成型更加稳定、成型工艺简单的防产品弯折处开裂发粗的级进模及成型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防产品弯折处开裂发粗的级进模,它包括45°弯折模具、90°弯折模具、135°弯折模具和180°弯折模具,所述45°弯折模具、90°弯折模具、135°弯折模具和180°弯折模具均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包括顺次固设于一体的上托、上垫板和固定板,固定板的下方设置有固设于一体的限位板和卸料板,限位板与固定板之间设置有间隙,下模包括顺次固设于一体的底座、下垫板和凹模板;所述45°弯折模具的凹模板的凹腔内固设有位于下垫板上的凹模镶件A,凹模镶件A的顶表面与凹模板的顶表面平齐,凹模镶件A顶端部的左端面上设置有楔形面A,楔形面A与水平面呈45°设置,所述45°弯折模具的上垫板上固设有凸模镶件A,凸模镶件A顺次贯穿固定板、限位板且伸入于卸料板内,凸模镶件A下端部的右侧面上设置有弧形面和斜面A,斜面A与楔形面A相配合,斜面A与弧形面相切;所述90°弯折模具的凹模板的凹腔内固设有位于下垫板上的凹模镶件B,凹模镶件B的顶表面与凹模板的顶表面平齐,凹模镶件B顶端部的左侧设置有打弯头,所述90°弯折模具的上垫板上固设有凸模镶件B,凸模镶件B顺次贯穿固定板、限位板且伸入于卸料板内,凸模镶件B下端部的右侧面上设置有直角弧形面,直角弧形面与打弯头相配合;所述135°弯折模具的凹模板内固设有位于下垫板上的成型镶件C,成型镶件C右侧面上设置有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第二斜面与水平面之间形成的钝角为135°,第二斜面设置于凹模板的下方,第一斜面与水平面之间形成的钝角小于135°,第一斜面设置于凹模板的上方,凹模板内滑动安装有与成型镶件C滑动配合的顶块C,顶块C延伸于第一斜面的上方,135°弯折模具的底座内设置有弹簧C,弹簧C的顶部连接有传力柱C,传力柱C贯穿下垫板且抵压在顶块C的底表面上,所述135°弯折模具的限位板上固设有位于卸料板内的压料块C;所述180°弯折模具的凹模板内固设有位于下垫板上的成型镶件D,成型镶件D右侧面上设置有第三斜面和水平面,第三斜面设置于凹模板的上方,水平面设置于凹模板的下方,凹模板内滑动安装有与成型镶件D相配合的顶块D,顶块D延伸于第三斜面的上方,180°弯折模具的底座内设置有弹簧D,弹簧D的顶部连接有传力柱D,传力柱D贯穿下垫板且抵压在顶块D的底表面上,所述180°弯折模具的限位板上固设有位于卸料板内的压料块D。各个上模的上托内设置有立式弹簧,立式弹簧的底部连接有连接柱,连接柱向下顺次贯穿上垫板、固定板、限位板且固设于卸料板上。所述成型镶件C和成型镶件D均为矩形柱。所述135°弯折模具的下垫板上开设有导向孔,所述传力柱C滑动安装于导向孔内。所180°弯折模具的下垫板上开设有导向孔,所述传力柱D滑动安装于导向孔内。所述防产品弯折处开裂发粗的级进模的成型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S1、45°弯折部的加工,具体包括如下步骤:S11、将45°弯折模具的上托连接于冲压模具A的冲压头上;S12、将板件平放置于凹模镶件A的顶表面上,且将板件的左端部延伸于斜面A的正上方;S13、控制冲压模具A的冲压头向下运动,冲头带动上托向下运动,上托带动固定板、上垫板、限位板、卸料板和凸模镶件A同步向下运动,当板件被夹在限位板的底表面和凹模镶件A的顶表面之间后,卸料板保持不动,而凸模镶件A继续向下运动并从卸料板中伸出,当处于闭模状态后,凸模镶件A伸入于凹模板的凹腔内,且凸模镶件A上的斜面A与楔形面A相配合,从而加工出带有45°弯折部半成品;S14、成型后控制冲压模具A的冲压头复位,当上模完全复位后,工人将带有45°弯折部的半成品从凹模镶件A上取走;S2、90°弯折部的加工,具体包括如下步骤:S21、将90°弯折模具的上托连接于冲压模具B的冲压头上;S22、将带有45°弯折部半成品的水平板平放置于凹模镶件B的顶表面上,且将带有45°弯折部半成品的弯折部贴覆在打弯头上;S23、控制冲压模具B的冲压头向下运动,冲头带动上托向下运动,上托带动固定板、上垫板、限位板、卸料板和凸模镶件B同步向下运动,当带有45°弯折部半成品的水平板被夹在限位板的底表面和凹模镶件B的顶表面之间后,卸料板保持不动,而凸模镶件B继续向下运动并从卸料板中伸出,当处于闭模状态后,凸模镶件B伸入于凹模板的凹腔内,且凸模镶件B上的直角弧形面与打弯头相配合,从而加工出带有90°弯折部半成品;S23、成型后控制冲压模具B的冲压头复位,当上模完全复位后,工人将带有90°弯折部半成品从凹模镶件B上取走;S3、135°弯折部的加工,具体包括如下步骤:S31、将135°弯折模具的上托连接于冲压模具C的冲压头上;S32、将带有90°弯折部半成品的水平板平放置于顶块C的顶表面上,且将带有90°弯折部半成品的弯折部悬置在顶块C的左侧;S33、控制冲压模具C的冲压头向下运动,冲头带动上托向下运动,上托带动固定板、上垫板、限位板、卸料板和压料块C同步向下运动,压料块C压在90°弯折部半成品的水平板上,并带动顶块C向下运动,从而使带有90°弯折部半成品处于夹持状态下向下运动,当处于闭模状态后,带有90°弯折部半成品的弯折部贴合在第二斜面上,从而加工出带有135°弯折部半成品;S34、成型后控制冲压模具C的冲压头复位,当上模完全复位后,工人将带有135°弯折部的半成品从顶块C上取走;S4、180°弯折部的加工,具体包括如下步骤:S41、将180°弯折模具的上托连接于冲压模具D的冲压头上;S42、将带有135°弯折部半成品的水平板平放置于顶块D的顶表面上,且将带有90°弯折部半成品的弯折部悬置在顶块D的左侧;S43、控制冲压模具D的冲压头向下运动,冲头带动上托向下运动,上托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产品弯折处开裂发粗的级进模,其特征在于:它包括45°弯折模具、90°弯折模具、135°弯折模具和180°弯折模具,所述45°弯折模具、90°弯折模具、135°弯折模具和180°弯折模具均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包括顺次固设于一体的上托(1)、上垫板(2)和固定板(3),固定板(3)的下方设置有固设于一体的限位板(4)和卸料板(5),限位板(4)与固定板(3)之间设置有间隙(6),下模包括顺次固设于一体的底座(7)、下垫板(8)和凹模板(9);/n所述45°弯折模具的凹模板(9)的凹腔内固设有位于下垫板(8)上的凹模镶件A(10),凹模镶件A(10)的顶表面与凹模板(9)的顶表面平齐,凹模镶件A(10)顶端部的左端面上设置有楔形面A(11),楔形面A(11)与水平面呈45°设置,所述45°弯折模具的上垫板(2)上固设有凸模镶件A(12),凸模镶件A(12)顺次贯穿固定板(3)、限位板(4)且伸入于卸料板(5)内,凸模镶件A(12)下端部的右侧面上设置有弧形面(13)和斜面A(14),斜面A(14)与楔形面A(11)相配合,斜面A(14)与弧形面(13)相切;/n所述90°弯折模具的凹模板(9)的凹腔内固设有位于下垫板(8)上的凹模镶件B(15),凹模镶件B(15)的顶表面与凹模板(9)的顶表面平齐,凹模镶件B(15)顶端部的左侧设置有打弯头(16),所述90°弯折模具的上垫板(2)上固设有凸模镶件B(17),凸模镶件B(17)顺次贯穿固定板(3)、限位板(4)且伸入于卸料板(5)内,凸模镶件B(17)下端部的右侧面上设置有直角弧形面(18),直角弧形面(18)与打弯头(16)相配合;/n所述135°弯折模具的凹模板(9)内固设有位于下垫板(8)上的成型镶件C(19),成型镶件C(19)右侧面上设置有第一斜面(20)和第二斜面(21),第二斜面(21)与水平面之间形成的钝角为135°,第二斜面(21)设置于凹模板(9)的下方,第一斜面(20)与水平面之间形成的钝角小于135°,第一斜面(20)设置于凹模板(9)的上方,凹模板(9)内滑动安装有与成型镶件C(19)滑动配合的顶块C(22),顶块C(22)延伸于第一斜面(20)的上方,135°弯折模具的底座(7)内设置有弹簧C(23),弹簧C(23)的顶部连接有传力柱C(24),传力柱C(24)贯穿下垫板(8)且抵压在顶块C(22)的底表面上,所述135°弯折模具的限位板(4)上固设有位于卸料板(5)内的压料块C(25);/n所述180°弯折模具的凹模板(9)内固设有位于下垫板(8)上的成型镶件D(26),成型镶件D(26)右侧面上设置有第三斜面(27)和水平面(28),第三斜面(27)设置于凹模板(9)的上方,水平面(28)设置于凹模板(9)的下方,凹模板(9)内滑动安装有与成型镶件D(26)相配合的顶块D(29),顶块D(29)延伸于第三斜面(27)的上方,180°弯折模具的底座(7)内设置有弹簧D(30),弹簧D(30)的顶部连接有传力柱D(31),传力柱D(31)贯穿下垫板(8)且抵压在顶块D(29)的底表面上,所述180°弯折模具的限位板(4)上固设有位于卸料板(5)内的压料块D(3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产品弯折处开裂发粗的级进模,其特征在于:它包括45°弯折模具、90°弯折模具、135°弯折模具和180°弯折模具,所述45°弯折模具、90°弯折模具、135°弯折模具和180°弯折模具均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包括顺次固设于一体的上托(1)、上垫板(2)和固定板(3),固定板(3)的下方设置有固设于一体的限位板(4)和卸料板(5),限位板(4)与固定板(3)之间设置有间隙(6),下模包括顺次固设于一体的底座(7)、下垫板(8)和凹模板(9);
所述45°弯折模具的凹模板(9)的凹腔内固设有位于下垫板(8)上的凹模镶件A(10),凹模镶件A(10)的顶表面与凹模板(9)的顶表面平齐,凹模镶件A(10)顶端部的左端面上设置有楔形面A(11),楔形面A(11)与水平面呈45°设置,所述45°弯折模具的上垫板(2)上固设有凸模镶件A(12),凸模镶件A(12)顺次贯穿固定板(3)、限位板(4)且伸入于卸料板(5)内,凸模镶件A(12)下端部的右侧面上设置有弧形面(13)和斜面A(14),斜面A(14)与楔形面A(11)相配合,斜面A(14)与弧形面(13)相切;
所述90°弯折模具的凹模板(9)的凹腔内固设有位于下垫板(8)上的凹模镶件B(15),凹模镶件B(15)的顶表面与凹模板(9)的顶表面平齐,凹模镶件B(15)顶端部的左侧设置有打弯头(16),所述90°弯折模具的上垫板(2)上固设有凸模镶件B(17),凸模镶件B(17)顺次贯穿固定板(3)、限位板(4)且伸入于卸料板(5)内,凸模镶件B(17)下端部的右侧面上设置有直角弧形面(18),直角弧形面(18)与打弯头(16)相配合;
所述135°弯折模具的凹模板(9)内固设有位于下垫板(8)上的成型镶件C(19),成型镶件C(19)右侧面上设置有第一斜面(20)和第二斜面(21),第二斜面(21)与水平面之间形成的钝角为135°,第二斜面(21)设置于凹模板(9)的下方,第一斜面(20)与水平面之间形成的钝角小于135°,第一斜面(20)设置于凹模板(9)的上方,凹模板(9)内滑动安装有与成型镶件C(19)滑动配合的顶块C(22),顶块C(22)延伸于第一斜面(20)的上方,135°弯折模具的底座(7)内设置有弹簧C(23),弹簧C(23)的顶部连接有传力柱C(24),传力柱C(24)贯穿下垫板(8)且抵压在顶块C(22)的底表面上,所述135°弯折模具的限位板(4)上固设有位于卸料板(5)内的压料块C(25);
所述180°弯折模具的凹模板(9)内固设有位于下垫板(8)上的成型镶件D(26),成型镶件D(26)右侧面上设置有第三斜面(27)和水平面(28),第三斜面(27)设置于凹模板(9)的上方,水平面(28)设置于凹模板(9)的下方,凹模板(9)内滑动安装有与成型镶件D(26)相配合的顶块D(29),顶块D(29)延伸于第三斜面(27)的上方,180°弯折模具的底座(7)内设置有弹簧D(30),弹簧D(30)的顶部连接有传力柱D(31),传力柱D(31)贯穿下垫板(8)且抵压在顶块D(29)的底表面上,所述180°弯折模具的限位板(4)上固设有位于卸料板(5)内的压料块D(3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产品弯折处开裂发粗的级进模,其特征在于:各个上模的上托(1)内设置有立式弹簧(33),立式弹簧(33)的底部连接有连接柱(34),连接柱(34)向下顺次贯穿上垫板(2)、固定板(3)、限位板(4)且固设于卸料板(5)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产品弯折处开裂发粗的级进模,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镶件C(19)和成型镶件D(26)均为矩形柱。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产品弯折处开裂发粗的级进模,其特征在于:所述135°弯折模具的下垫板(8)上开设有导向孔,所述传力柱C(24)滑动安装于导向孔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产品弯折处开裂发粗的级进模,其特征在于:所180°弯折模具的下垫板(8)上开设有导向孔,所述传力柱D(31)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华杨翠刚滕斌庄严游健李志华王中俊王洪伟陈自力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宏明双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