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颈动脉斑块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技术

技术编号:29604720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0 18: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治疗颈动脉斑块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是以水蛭、地龙、黄芪、人参、红曲、陈皮依一定比例配比,经提取,浓缩,干燥,加制剂辅料按常规方法制成相应的制剂。本发明专利技术治疗颈动脉斑块具有良好效果,高效,无毒,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治疗颈动脉斑块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治疗颈动脉斑块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属中药领域。
技术介绍
颈动脉斑块的形成与脂质代谢异常和炎性因子作用有关,是脂质在颈动脉内过多沉积的一种疾病。颈动脉斑块是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的窗口,动脉粥样硬化是全身性病变,也是常见的致残和致死原因,严重威胁着中老年人的健康。当颈动脉斑块形成并整块或部分脱落塞入管腔时,由于富含脂质或管壁压力的增大,斑块可发生破裂,暴露的脂质和胶原可激活血小板,启动凝血反应,形成血栓,构成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病死率和致残率非常高;因颈动脉斑块造成的缺血性卒中占19%~35%,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大多数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变不是位于血管最狭窄处,而是因为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破裂、血小板激活、血栓形成堵塞血管所致,颈动脉斑块破裂和继发的血栓形成是比动脉狭窄更重要的卒中危险因素。据调查,在我国40岁以上人群中颈动脉斑块检出率为41.3%,并呈逐年上升趋势,颈动脉斑块已成为心脑血管恶性疾病发生的首要元凶,及时、有效的防治颈动脉斑块对减少和防止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现代医学对颈动脉斑块的治疗主要是调脂稳斑及抗血小板聚集,但这些药物的使用存在局限性和诱发转氨酶升高、出血等用药安全性问题。中医药在抗动脉粥样硬化治疗,稳定斑块以及消退斑块方面取得了很好的发展,显示了在该领域中医药可大有作为。颈动脉斑块中医属“脉痹”范畴。“脉痹”证候描述始见于《素问·痹论》:“心痹者,脉不通”,“痹在于脉则血凝而不流”,“痹或痛,或不痛,或不仁……其不痛不仁者,病久入深,营卫之行涩,经络时疏,故不通”。明·李梃在《医学入门·痹风》中提出“皮、脉、肌、筋、骨五痹”之说。颈动脉斑块归属五体痹之“颈部脉痹”。颈部脉痹的致病因素多因进食肥甘厚味,或嗜酒过量,损伤脾胃;或因年老肾亏,水液代谢失常,气不化津,清从浊化,而成痰湿;或因气血亏虚,血行不畅,脉络壅塞,痰浊气血互结于颈部而致病,病位多责之于肝脾肾范畴,根据病症类型可分为脾虚湿阻证、痰瘀互结证、气虚血瘀证、瘀毒内蕴证、肝肾亏虚证等。其本质是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为气虚、阴虚,而标实则以血瘀、痰浊多见;痰瘀互结、痹阻脉络是本病的病机,而血瘀则贯穿于该病的整个过程。因此,治疗颈动脉斑块以活血通络、燥湿化痰、健脾益气、补益肝肾为主。颈动脉斑块临床除血瘀外,临床常伴有气虚、痰浊、高血脂、血稠等症状,不同病症的相互作用影响较大,中药复方配伍筛选是个关键,本专利技术配方由水蛭、地龙、黄芪、人参、红曲、陈皮六味中药组成,以补气化痰、活血通络为主要治则,为治疗颈动脉斑块的一有效方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更有效的,副作用小的,价格低廉的,无污染的,具有协同作用的治疗颈动脉斑块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是提供该药物制剂在治疗颈动脉斑块的药物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目的第一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专利技术人提供一种用于治疗颈动脉斑块的中药组合物,该药物组合物原料药的用量是经过专利技术人进行大量摸索总结得出的,各原料药用量在下述范围都有较好的疗效:水蛭90~150份、地龙90~150份、黄芪360~600份、人参180~300份、红曲270~450份、陈皮270~450份。进一步优化的中药原料药重量配比为:水蛭120份、地龙120份、黄芪480份、人参240份、红曲360份、陈皮360份。水蛭、地龙为动物类药材,本专利技术所用水蛭为水蛭科动物蚂蟥(宽体金线蛭)WhitmaniapigraWhitman的干燥全体,所用地龙为钜蚓科动物参环毛蚓Pheretimaaspergillum(E.Perrier)的干燥体,非其他种属水蛭、地龙。本专利技术药物可将这些原料药研成粉末混合均匀冲服或泡服,但为了使该药物各原料药更好的发挥药效,优选对这些原料药进行酶解或醇提或水提,然后浓缩,干燥,采用中药制剂常规方法制备成胶囊剂,但是这不能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上述用于治疗颈动脉斑块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方便地将本专利技术配合适当的辅料,制备成各种常规制剂。本专利技术根据各药材的有效成分的性质,为便于患者服用,减少服用剂量,通过对原料药材采用现代的提取方法提取有效成分,能更好的发挥药效,提高原料药材的生物利用率,更容易被人体吸收。本专利技术的制备工艺按下述步骤进行:(1)取水蛭、地龙,粉碎过50~80目筛,加8~12倍量水加热煮沸15~30分钟,待冷至约40~50℃,以稀盐酸调节pH1.5~2.0,加入0.5%~1.0%的胃蛋白酶,40℃保温2~4小时,以20%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8.0~8.5,加入1.0~1.5%的胰蛋白酶,40℃保温2~4小时,以稀盐酸调节pH6.9~7.1,加热煮沸15~30分钟,离心,上清液以电渗析器除盐,于70±5℃减压浓缩至60℃相对密度为1.20~1.30的浸膏;(2)取黄芪、陈皮,加8~10倍量水煎煮2~3次,每次1.0~1.5小时,滤过,合并水煎液,于70±5℃减压浓缩至60℃相对密度为1.20~1.30的浸膏;(3)取人参、红曲,加6~8倍量70%乙醇回流提取2~3次,每次1.0~1.5小时,滤过,合并乙醇提取液,于70±5℃减压回收乙醇并继续浓缩至60℃相对密度为1.20~1.30的浸膏;(4)合并上述浓缩液,干燥,干浸膏粉碎成细粉,加入微粉硅胶1.0g,并加入微晶纤维素至总量,混合均匀,装入胶囊。进一步优选制备工艺为:(1)取水蛭、地龙,粉碎过50目筛,加10倍量水加热煮沸15分钟,待冷至约40℃,以稀盐酸调节pH1.5~2.0,加入0.5%的胃蛋白酶,40℃保温4小时,以20%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8.0~8.5,加入1.5%的胰蛋白酶,40℃保温2小时,以稀盐酸调节pH6.9~7.1,加热煮沸15分钟,离心,上清液以电渗析器除盐,于70±5℃减压浓缩至60℃相对密度为1.25~1.30的浸膏;(2)取黄芪、陈皮,加8倍量水煎煮2次,每次1.5小时,滤过,合并水煎液,于70±5℃减压浓缩至60℃相对密度为1.25~1.30的浸膏;(3)取人参、红曲,加8倍量7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1.5小时,滤过,合并乙醇提取液,于70±5℃减压回收乙醇并继续浓缩至60℃相对密度为1.25~1.30的浸膏;(4)合并上述浓缩液,于70±5℃真空干燥,干浸膏粉碎成细粉,加入微粉硅胶1.0g,并加入微晶纤维素至总量,混合均匀,装入胶囊。以上工艺中所用的胃蛋白酶酶活力为1:15000,胰蛋白酶酶活力为2500U/mg。以上各组成中,重量是以生药计算的,在本专利技术中,若重量以克为单位,该组成可制成药物制剂1000剂,所述1000剂指,制成的成品药物制剂1000剂,如制成胶囊制剂1000粒。在生产时可按照相应的比例增大或减少,如大规模生产可以以公斤或以吨为单位,小规模生产也可以以克为单位,重量可以增大或减少,但各组成之间的生药材重量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治疗颈动脉斑块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原料药由水蛭、地龙、黄芪、人参、红曲、陈皮组成,并按下述中药原料药重量配比制成:/n水蛭90~150份、地龙90~150份、黄芪360~600份、人参180~300份、红曲270~450份、陈皮270~450份;/n该组合物的制备工艺含有如下步骤:/n(1)取水蛭、地龙,粉碎过50~80目筛,加8~12倍量水加热煮沸15~30分钟,待冷至约40~50℃,以稀盐酸调节pH1.5~2.0,加入0.5%~1.0%的胃蛋白酶,40℃保温2~4小时,以20%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8.0~8.5,加入1.0~1.5%的胰蛋白酶,40℃保温2~4小时,以稀盐酸调节pH6.9~7.1,加热煮沸15~30分钟,离心,上清液以电渗析器除盐,于65~75℃减压浓缩至60℃相对密度为1.20~1.30的浸膏;/n(2)取黄芪、陈皮,加8~10倍量水煎煮2~3次,每次1.0~1.5小时,滤过,合并水煎液,于65~75℃减压浓缩至60℃相对密度为1.20~1.30的浸膏;/n(3)取人参、红曲,加6~8倍量70%乙醇回流提取2~3次,每次1.0~1.5小时,滤过,合并乙醇提取液,于65~75℃减压回收乙醇并继续浓缩至60℃相对密度为1.20~1.30的浸膏;/n(4)合并上述浓缩液,干燥,干浸膏粉碎成细粉,加入微粉硅胶1.0g,并加入微晶纤维素至总量,混合均匀,装入胶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治疗颈动脉斑块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原料药由水蛭、地龙、黄芪、人参、红曲、陈皮组成,并按下述中药原料药重量配比制成:
水蛭90~150份、地龙90~150份、黄芪360~600份、人参180~300份、红曲270~450份、陈皮270~450份;
该组合物的制备工艺含有如下步骤:
(1)取水蛭、地龙,粉碎过50~80目筛,加8~12倍量水加热煮沸15~30分钟,待冷至约40~50℃,以稀盐酸调节pH1.5~2.0,加入0.5%~1.0%的胃蛋白酶,40℃保温2~4小时,以20%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8.0~8.5,加入1.0~1.5%的胰蛋白酶,40℃保温2~4小时,以稀盐酸调节pH6.9~7.1,加热煮沸15~30分钟,离心,上清液以电渗析器除盐,于65~75℃减压浓缩至60℃相对密度为1.20~1.30的浸膏;
(2)取黄芪、陈皮,加8~10倍量水煎煮2~3次,每次1.0~1.5小时,滤过,合并水煎液,于65~75℃减压浓缩至60℃相对密度为1.20~1.30的浸膏;
(3)取人参、红曲,加6~8倍量70%乙醇回流提取2~3次,每次1.0~1.5小时,滤过,合并乙醇提取液,于65~75℃减压回收乙醇并继续浓缩至60℃相对密度为1.20~1.30的浸膏;
(4)合并上述浓缩液,干燥,干浸膏粉碎成细粉,加入微粉硅胶1.0g,并加入微晶纤维素至总量,混合均匀,装入胶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优化的中药原料药重量配比为:
水蛭120份、地龙120份、黄芪480份、人参240份、红曲360份、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代龙高鹏刘国飞孙志强柏道鸣于海涛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禹泽药康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山东中医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