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组高压防护盖的泄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60006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20: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模组高压防护盖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模组高压防护盖的泄压装置,包括括泄气机构、气体吸附机构和模组高压防护盖板,所述模组高压防护盖板设置有通腔用于安装所述泄气机构和所述气体吸附机构,所述通腔内壁的底部开设有泄气口,所述泄气口上固定连接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与所述泄气机构固定连接,气体经泄压腔进入所述吸附机构后排出,所述重力球受到气体向上的冲击力与出气孔形成泄气间隙进行泄压,这个过程没有延迟,确保电池的密闭性,经泄气机构排泄的气体经,泄气腔、吸附板和吸附机构暂时储存吸附,将排泄气体中的细小固体颗粒、有机气体、酸性气体等有害物质吸附,净化泄压的气体,保护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组高压防护盖的泄压装置
本技术涉及模组高压防护盖
,具体为一种模组高压防护盖的泄压装置。
技术介绍
锂电池是一类由锂金属或锂合金为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电池,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锂电池已经成为了主流,锂电池在工作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产生气体,当气体达到一定量时,容易出现外壳鼓气、膨胀的情况,影响锂电池的产品质量,严重时导致电池不能正常使用,设置有爆炸的风险,因此需要泄压装置对锂电池的盖板泄压。现有的泄压装置泄压结束后,泄压口处密封性较差,容易造成泄压处泄漏,以及泄压的气体直接外排至环境中,容易产生污染,实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模组高压防护盖的泄压装置,解决了泄压装置泄压结束后,泄压口处密封性较差,容易造成泄压处泄漏,以及泄压的气体直接外排至环境中,污染环境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模组高压防护盖的泄压装置,包括泄气机构、气体吸附机构和模组高压防护盖板;所述模组高压防护盖板设置有通腔用于安装所述泄气机构和所述气体吸附机构;所述泄气机构包括固定杆、弹簧、重力球和球套,所述通腔的底部开设有泄气口,所述泄气口通过单向阀与所述球套底部的出气孔固定连接,且所述出气孔的顶部与所述重力球底部通过密封垫贴合,所述重力球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所述通腔的内壁顶部固定连接有套管,所述固定杆的顶部通过所述弹簧与所述通腔内壁的顶部弹性连接,所述套管上套接有第一吸附板,所述第一吸附板内设置凹槽,所述凹槽上方固定连接有气体吸附机构;所述气体吸附机构内从下往上依次设置有入气通道、吸附柱和第二吸附板,所述凹槽内壁与所述入气通道底部套接,所述入气通道的顶部出气口与所述吸附柱的底部进气口固定连接,所述吸附柱的顶部出气端与所述第二吸附板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二吸附板的上方设置有排气口。优选的,所述重力球包括金属球,所述金属球为中空球,所述金属球表面包覆有一层硅胶,且所述硅胶的底部设置有凸起置于所述出气孔的内腔顶部。优选的,所述凹槽内设置有有多个气体通道,所述气体通道内填充有过滤棉。优选的,所述吸附柱内从下往上依次设置有第一吸附段层、第二吸附段层和第三吸附段层,且第一吸附段层为硅胶,第二吸附段层为氧化钙,第三吸附段层为活性炭颗粒。优选的,所述第一吸附板与所述泄气机构间预留有泄气腔。优选的,所述第二吸附板内腔填充有蜂窝活性炭。优选的,所述出气孔的上端贯穿所述球套的底部且延伸至内腔;所述球套的内径大于所述重力球的外径。工作原理:工作时,当密闭的电池箱内压力过大时,气体通过出气孔给重力球向上的气体压力,使重力球不再与出气孔紧密贴合,产生间隙,排泄的气体由重力球与球套间的缝隙排出到泄气腔暂时储存后,经第一吸附板吸附细小固体颗粒后,经入气通道进入到吸附柱,经吸附柱的层层吸附最后气体第二吸附板再次净化后,经排气口排出,完成泄压;完成泄压后,重力球受到自身重力和固定杆的重力以及弹簧向下的弹力,继续与球套贴合密封。(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模组高压防护盖的泄压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电池内的气体只能单向的经泄气机构排出,外界气体不能进入到电池内部,从而避免了恶劣工作环境下外界气体对电池的影响,同时泄压过程中,重力球受到气体向上的冲击力与出气孔分离形成泄气间隙,泄压,这个过程没有延迟,且泄压结束后,重力球能回复到密封位置,确保电池的密闭性。(2)经泄气机构排泄的气体经吸附板和吸附机构,将排泄气体中的细小固体颗粒、有机气体、酸性气体等有害物质吸附,净化泄压的气体,保护环境,同时外界的杂质也不会进入到泄气装置内,延长吸附机构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模组高压防护盖板的泄压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本技术第一吸附板的俯视图;图3本技术重力球与球套连接剖面图。图中:1、泄气口;2、单向阀;3、球套;31、出气孔;4、重力球;41、金属球;42硅胶;5、模组高压防护盖板;6、泄气腔;7、通腔;8、第一吸附板;81、凹槽;82、气体通道;9、入气通道;10、气体吸附机构;11、套管;12、吸附柱;13、固定杆;14、第二吸附板;15、排气口;16、弹簧;17、密封垫。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模组高压防护盖的泄压装置,包括泄气机构、气体吸附机构10和模组高压防护盖板5;模组高压防护盖板5设置有通腔7用于安装泄气机构和气体吸附机构10;泄气机构包括重力球4、球套3固定杆13和弹簧16,通腔7内壁的底部开设有泄气口1,泄气口1通过单向阀2固定连接在球套3底部设置的出气孔31,用于单向气体泄压,出气孔31的上端贯穿球套3的底部且延伸至内腔,且球套3的内径大于重力球4的外径,出气孔31外壁套接有密封垫17与重力球4贴合,保持球套3和重力球4贴合,且内部压力大于外部时易分离,重力球4包括金属球41,金属球41为中空球,不会因为球体本身过重,而导致气压难以将其与出气孔31分离,金属球41表面包覆有一层硅胶42,且硅胶42的底部设置有凸起置于出气孔31的内腔顶部,防止有害气体对重力球4的腐蚀,且保证重力球4与球套3的密封性,通腔7的内壁顶部固定连接有套管11,固定杆13的顶部通过弹簧16与通腔7的内壁的顶部弹性连接,且设置贴合在套管11的内腔中,且只能沿着套管11的内壁上下移动,使重力球4在泄压结束后恢复到密封的位置,不偏移,套管11上套接有第一吸附板8,第一吸附板8与所述泄气机构间预留有泄气腔6,用于排泄出的气体暂时储存,第一吸附板8内设置凹槽81,凹槽81内设置有有多个气体通道82,气体通道82内,填充有过滤棉,过滤吸附排泄气体中的小颗粒固体杂质,凹槽81上方固定连接有气体吸附机构10;气体吸附机构10内从下往上依次设置有入气通道9、吸附柱12和第二吸附板14,凹槽81内壁与入气通道9底部套接,入气通道9的顶部出气口与所述吸附柱12的底部进气口固定连接,吸附柱12内从下往上依次设置有第一吸附段层、第二吸附段层和第三吸附段层,第一段层为硅胶,用于吸附有机物质,第二段层为氧化钙,用于吸附酸性的物质,第三段层为活性炭颗粒,吸附剩余的物质,三层不同的结构可以将排泄出的气体中的有害物质全部吸附,吸附柱12的顶部出气端与第二吸附板14固定连接,第二吸附板14内腔填充有蜂窝活性炭,防止外界在灰尘杂质进入到泄气装置内部,且第二吸附板14的上方设置有排气口15。工作原理:工作时,当密闭的电池箱内压力过大时,气体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组高压防护盖的泄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泄气机构、气体吸附机构(10)和模组高压防护盖板(5);/n所述模组高压防护盖板(5)设置有通腔(7)用于安装所述泄气机构和所述气体吸附机构(10);/n所述泄气机构包括球套(3)、重力球(4)、固定杆(13)和弹簧(16),所述通腔(7)内壁的底部开设有泄气口(1),所述泄气口(1)通过单向阀(2)与所述球套(3)底部的出气孔(31)固定连接,且所述出气孔(31)的顶部与所述重力球(4)底部通过密封垫(17)贴合,所述重力球(4)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13),所述固定杆(13)的顶部通过所述弹簧(16)与所述通腔(7)内壁的顶部弹性连接,所述通腔(7)的内壁顶部固定连接有套管(11),所述套管(11)上套接有第一吸附板(8),所述第一吸附板(8)内设置凹槽(81),所述凹槽(81)上方固定连接有气体吸附机构(10);/n所述气体吸附机构(10)内从下往上依次设置有入气通道(9)、吸附柱(12)和第二吸附板(14),所述凹槽(81)内壁与所述入气通道(9)底部套接,所述入气通道(9)的顶部出气口与所述吸附柱(12)的底部进气口固定连接,所述吸附柱(12)的顶部出气端与所述第二吸附板(14)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二吸附板(14)的上方设置有排气口(1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组高压防护盖的泄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泄气机构、气体吸附机构(10)和模组高压防护盖板(5);
所述模组高压防护盖板(5)设置有通腔(7)用于安装所述泄气机构和所述气体吸附机构(10);
所述泄气机构包括球套(3)、重力球(4)、固定杆(13)和弹簧(16),所述通腔(7)内壁的底部开设有泄气口(1),所述泄气口(1)通过单向阀(2)与所述球套(3)底部的出气孔(31)固定连接,且所述出气孔(31)的顶部与所述重力球(4)底部通过密封垫(17)贴合,所述重力球(4)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13),所述固定杆(13)的顶部通过所述弹簧(16)与所述通腔(7)内壁的顶部弹性连接,所述通腔(7)的内壁顶部固定连接有套管(11),所述套管(11)上套接有第一吸附板(8),所述第一吸附板(8)内设置凹槽(81),所述凹槽(81)上方固定连接有气体吸附机构(10);
所述气体吸附机构(10)内从下往上依次设置有入气通道(9)、吸附柱(12)和第二吸附板(14),所述凹槽(81)内壁与所述入气通道(9)底部套接,所述入气通道(9)的顶部出气口与所述吸附柱(12)的底部进气口固定连接,所述吸附柱(12)的顶部出气端与所述第二吸附板(14)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二吸附板(14)的上方设置有排气口(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宏昌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伽利洛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