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599687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20: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提出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具有第一区及第二区,该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发光层、第一电极和多个透明抑制图案;发光层设于衬底基板的一侧,发光层包括多个发光图案,多个发光图案互不交叠;多个透明抑制图案设于衬底基板的一侧,并位于至少部分相邻的发光图案之间,且位于第一区,多个透明抑制图案之间间隔设置;第一电极设于发光层的远离衬底基板的一侧,第一电极上设置有多个通孔,通孔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与透明抑制图案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重合。该显示面板在透明抑制图案之上没有设置第一电极,避免第一电极对光线的遮挡,提高第一区的透光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本技术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包括该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全面屏技术的发展,手机屏占比向着极致化的方向迈进,屏占比越高,视觉观感就越震撼。继刘海屏、水滴屏之后,又出现了“挖孔屏”,但这些并非真全面屏,对全面屏技术来说,要想达到满眼全是显示屏的效果。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前置摄像头的“隐藏”,因此显示屏下摄像才是终极解决方案,即做到如屏幕指纹技术一样,将前置摄像头真正“藏”起来。屏下摄像方案对屏下摄像显示区的显示屏的透光率提出一定要求,OLED(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中真正透光的部分是发光二极管(子像素)间的缝隙部分。目前,比较主流的做法是“低像素密度方案”,即降低屏下摄像显示区的像素密度,使屏下摄像显示区的子像素间的空隙增大,从而提升透光率。但是,该区域稀疏的像素密度会导致与周围正常显示区的显示有差异,降低观感,因此,如何在保证显示无差异的前提下,提高屏下摄像显示区的显示面板的透光率是一个难题。所述
技术介绍
分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面板,具有第一区以及第二区,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n衬底基板;/n发光层,设于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所述发光层包括多个发光图案,所述多个发光图案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互不交叠;/n多个透明抑制图案,设于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并位于至少部分相邻的所述发光图案之间,且所述透明抑制图案位于所述第一区,多个所述透明抑制图案之间间隔设置;/n第一电极,设于所述发光层的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一电极上设置有多个通孔,所述通孔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透明抑制图案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面板,具有第一区以及第二区,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衬底基板;
发光层,设于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所述发光层包括多个发光图案,所述多个发光图案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互不交叠;
多个透明抑制图案,设于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并位于至少部分相邻的所述发光图案之间,且所述透明抑制图案位于所述第一区,多个所述透明抑制图案之间间隔设置;
第一电极,设于所述发光层的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一电极上设置有多个通孔,所述通孔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透明抑制图案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的像素密度与所述第二区的像素密度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平坦化层,设于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所述平坦化层上设置有第一过孔;
像素定义层,设于所述平坦化层的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所述像素定义层上设置有第三过孔和第四过孔,所述第三过孔与所述第一过孔连通;
所述透明抑制图案设置在连通的所述第一过孔和所述第三过孔内,所述发光图案设置在所述第四过孔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抑制图案的材料是强极性无机材料或强极性有机材料,所述第一电极的材料是导电金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阵列排布的像素单元,所述像素单元包括一个第一发光图案、一个第二发光图案和两个第三发光图案,所述像素单元的外围切线形成矩形;
在第一方向上,相邻两个所述矩形的角部相对设置,且多个所述矩形排列形成多行,相邻两行错位设置;相邻至少两个所述像素单元之间设置有一个所述透明抑制图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彦松刘月毕娜白珊珊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