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线路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9556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柔性线路板,所述柔性线路板包括多条柔性线路板线路,相邻的两条所述柔性线路板线路中的一条的端部连接有第一异形线路连接端,另一条的端部连接有第二异形线路连接端,所述第一异形线路连接端与所述第二异形线路连接端平行设置且两者之间的最小间距为d1,所述第一异形线路连接端与所述第二异形线路连接端在垂直于所述第一异形线路连接端的平面上的投影之间的最小间距为d2,所述d1大于所述d2。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柔性线路板,采用了非常规的特殊形状的第一异形线路连接端和第二异形线路连接端,使得柔性线路板线路与端子连接器连接部位的线路的间距能够增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柔性线路板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柔性线路板,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车载电池信号采集柔性线路板。
技术介绍
新能源车载电池信号采集柔性线路板作为新能源车载电池的一个组成部分,需要与电池组件及汽车线路连接;柔性线路板的线路需要安装端子连接器与其他线路进行连接,柔性线路板的全部线路最终都会集中在与端子连接器的端部,连接处的线路是整个柔性线路板最为密集的地方,密集的线路造成线路之间的间距被限制,与端子连接器连接后,此处也成为产品在高压状态下最容易被击穿的部位。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所述柔性线路板包括多条柔性线路板线路,相邻的两条所述柔性线路板线路中的一条的端部设置为第一异形线路连接端,另一条的端部设置为第二异形线路连接端,所述第一异形线路连接端与所述第二异形线路连接端平行设置且两者之间的最小间距为d1,所述第一异形线路连接端与所述第二异形线路连接端在垂直于所述第一异形线路连接端的平面上的投影之间的最小间距为d2,所述d1大于所述d2。进一步,所述第一异形线路连接端具有第一PIN针宽线宽连接部和第一PIN针窄线宽连接部,所述第二异形线路连接端具有第二PIN针窄线宽连接部和第二PIN针宽线宽连接,所述第一PIN针宽线宽连接部与所述第二PIN针窄线宽连接部相对设置,所述第一PIN针窄线宽连接部与所述第二PIN针宽线宽连接部相对设置。进一步,所述第一PIN针宽线宽连接部的线宽等于所述第二PIN针宽线宽连接部的线宽,所述第一PIN针窄线宽连接部的线宽等于所述第二PIN针窄线宽连接部。进一步,所述第一PIN针宽线宽连接部和所述第二PIN针窄线宽连接部之间的间距为所述最小间距d1,所述第一PIN针窄线宽连接部和所述第二PIN针宽线宽连接部之间的间距为所述最小间距d1。进一步,所述第一PIN针宽线宽连接部与所述第二PIN针宽线宽连接部在垂直于所述第一异形线路连接端的平面S1上的投影之间的间距为所述最小间距d2。进一步,所述第二PIN针窄线宽连接部轴向长度大于等于所述第一PIN针宽线宽连接部的轴向长度。进一步,所述第一PIN针宽线宽连接部和所述第二PIN针宽线宽连接部相对的部分分别形成有第一倒角和第二倒角,所述第一倒角和所述第二倒角的斜面相互平行。进一步,所述柔性线路板还包括端子连接器,所述端子连接器具有多个端子连接器PIN针,所述多个端子连接器PIN针分别与所述第一异形线路连接端和所述第二异形线路连接端焊接连接。进一步,所述第一PIN针窄线宽连接部和所述第二PIN针窄线宽连接部的线宽等于或者略大于端子连接器PIN针。进一步,所述柔性线路板线路最外侧的所述第一PIN针窄线宽连接部或者第二PIN针窄线宽连接部的线宽大于所述柔性线路板线路中间的所述第一PIN针窄线宽连接部或者第二PIN针窄线宽连接部的线宽。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柔性线路板,采用了非常规的特殊形状的第一异形线路连接端和第二异形线路连接端,使得柔性线路板线路与端子连接器连接部位的线路的间距能够增加,由此,柔性线路板线路在安装端子连接器后线路之间的耐电压值显著增大。附图说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图1为连接有端子连接器的柔性线路板的顶面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显示柔性线路板线路与端子连接器连接处的放大示意图;图3为图2中B处的显示端子连接器PIN针与柔性线路板线路连接处放大的局布示意图;图4为图3去除端子连接器PIN针后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现在参考附图介绍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专利技术可以用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施,并且不局限于此处描述的实施例,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详尽地且完全地公开本专利技术,并且向所属
的技术人员充分传达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对于表示在附图中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术语并不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在附图中,相同的单元/元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除非另有说明,此处使用的术语包括科技术语对所属
的技术人员具有通常的理解含义。另外,可以理解的是,以通常使用的词典限定的术语,应当被理解为与其相关领域的语境具有一致的含义,而不应该被理解为理想化的或过于正式的意义。图1为连接有端子连接器的柔性线路板的顶面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显示柔性线路板线路与端子连接器连接处的放大示意图;图3为图2中B处的显示端子连接器PIN针与柔性线路板线路连接处放大的放大示意图;图4为图3去除端子连接器PIN针后的示意图。。如图1至图4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柔性线路板1包括多条柔性线路板线路2,相邻的两条所述柔性线路板线路2中的一条的端部设置为第一异形线路连接端21,另一条的端部设置为第二异形线路连接端22,所述第一异形线路连接端21与所述第二异形线路连接端22平行设置且两者之间的最小间距为d1,所述第一异形线路连接端21与所述第二异形线路连接端22在垂直于所述第一异形线路连接端21的平面S1上的投影之间的最小间距为d2,所述d1大于所述d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柔性线路板1,采用了非常规的特殊形状的第一异形线路连接端21和第二异形线路连接端22,使得柔性线路板线路2与端子连接器3连接部位的线路的间距能够增加,由此,柔性线路板线路2在安装端子连接器后线路之间的耐电压值显著增大。柔性线路板1还包括端子连接器3,端子连接器3具有多个端子连接器PIN针31,多个端子连接器PIN针31插入并连接第一异形线路连接端21和第二异形线路连接端22。具体而言,在本专利技术中,相对于常规设计,相邻的两条柔性线路板线路2的线路连接端分别采用两种不同的异形结构,以避免相邻的两条柔性线路板线路2的线路连接端的最大线宽部分相对设置。在现有技术中,相邻的两条柔性线路板线路2的线路连接端的最大线宽部分是相对设置,导致相邻的两条柔性线路板线路2的线路连接端之间的间隙非常小。而在本专利技术中,第一异形线路连接端21与第二异形线路连接端22平行设置且两者之间的最小间距为d1,第一异形线路连接端21与第二异形线路连接端22在垂直于第一异形线路连接端21的平面上的投影之间的最小间距为d2,d1大于d2,这种设计可以避免相邻的两条柔性线路板线路2的线路连接端的最大线宽部分相对设置,相对于现有技术,可以增加柔性线路板线路2与端子连接器3连接部位的线路的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柔性线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线路板包括多条柔性线路板线路,相邻的两条所述柔性线路板线路中的一条的端部设置为第一异形线路连接端,另一条的端部设置为第二异形线路连接端,所述第一异形线路连接端与所述第二异形线路连接端平行设置且两者之间的最小间距为d1,所述第一异形线路连接端与所述第二异形线路连接端在垂直于所述第一异形线路连接端的平面上的投影之间的最小间距为d2,所述d1大于所述d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柔性线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线路板包括多条柔性线路板线路,相邻的两条所述柔性线路板线路中的一条的端部设置为第一异形线路连接端,另一条的端部设置为第二异形线路连接端,所述第一异形线路连接端与所述第二异形线路连接端平行设置且两者之间的最小间距为d1,所述第一异形线路连接端与所述第二异形线路连接端在垂直于所述第一异形线路连接端的平面上的投影之间的最小间距为d2,所述d1大于所述d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线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异形线路连接端具有第一PIN针宽线宽连接部和第一PIN针窄线宽连接部,所述第二异形线路连接端具有第二PIN针窄线宽连接部和第二PIN针宽线宽连接,所述第一PIN针宽线宽连接部与所述第二PIN针窄线宽连接部相对设置,所述第一PIN针窄线宽连接部与所述第二PIN针宽线宽连接部相对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线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PIN针宽线宽连接部的线宽等于所述第二PIN针宽线宽连接部的线宽,所述第一PIN针窄线宽连接部的线宽等于所述第二PIN针窄线宽连接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柔性线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PIN针宽线宽连接部和所述第二PIN针窄线宽连接部之间的间距为所述最小间距d1,所述第一PIN针窄线宽连接部和所述第二PIN针宽线宽连接部之间的间距为所述最小间距d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文龙王振玲黄伟星张娟王腾飞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紫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