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的水冷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588785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的水冷系统,属于发动机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摩托车发动机冷却效果差的问题。本发动机包括缸体和固连在缸体上的机冷器,水冷系统包括冷却管、固连在缸体上的水泵以及位于缸体中的缸体水套、进水水套和出水水套,水泵的出水管通过进水水套分别与机冷器和缸体水套相连通,机冷器和缸体水套均通过出水水套与水泵的进水管相连通,出水水套靠近缸体水套的一端连接冷却管,冷却管与水泵的进水管相连通,出水水套与冷却管的连接处设有节温器。本摩托车发动机的水冷系统具有冷却效果好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的水冷系统
本技术属于发动机
,涉及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的水冷系统。
技术介绍
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的主要功用是把受热零件吸收的部分热量及时散发出去,保证发动机在最适宜的温度状态下工作。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以水作为冷却介质,包括小循环水冷系统和大循环水冷系统。现有的摩托车发动机冷却系统,例如中国专利文献资料公开了摩托车水冷发动机的全封闭内循环水冷结构[申请号:201510368371.X;授权公告号:CN104948289A],其包括缸体、缸头,缸体、缸头上设有相连通的冷却水道,缸头设有燃烧室的上半部分,缸体设有燃烧室的下半部分,缸体、缸头上的冷却水道包围燃烧室,缸体、缸头的结合面之间通过环状的密封垫密封,缸体、缸头的结合面上分别设有一环形槽,缸体上的环形槽位于燃烧室的下半部分与缸体上的冷却水道之间,缸头上的环形槽位于燃烧室的上半部分与缸头上的冷却水道之间,还包括两泄气管,各泄气管的一端插入环形槽内,另一端伸出摩托车水冷发动机与外部大气连通。该种结构的内循环水冷结构,冷却水沿着水泵、冷却水道和水箱循环流动,实现冷却。但是该种结构的内循环水冷结构,仅仅是对缸体燃烧室处的位置进行冷却,只形成一个水冷循环,循环的部位有限,冷却的面积有限,功能单一,冷却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的水冷系统,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发动机的冷却效果。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的水冷系统,发动机包括缸体和固连在缸体上的机冷器,水冷系统包括冷却管、固连在缸体上的水泵以及位于缸体中的缸体水套、进水水套和出水水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泵的出水管通过进水水套分别与机冷器和缸体水套相连通,所述机冷器和缸体水套均通过出水水套与水泵的进水管相连通,所述出水水套靠近缸体水套的一端连接所述冷却管,所述冷却管与水泵的进水管相连通,所述出水水套与冷却管的连接处设有节温器。本水冷系统包括三个冷却循环,水冷循环一:水泵、进水水套、机冷器、出水水套和水泵;水冷循环二:水泵、进水水套、缸体水套、出水水套和水泵;水冷循环三:水泵、进水水套、缸体水套、出水水套、节温器、冷却管和水泵。本水冷系统形成多个水冷循环,冷却水流经的范围大,冷却的部位多,不仅仅对缸体中燃烧室附近的部位进行冷却,而且对位于燃烧室下部的缸体以及机冷器等均进行冷却,提高发动机的冷却效果。冷却管中可以设置散热器等辅助散热。在上述的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的水冷系统中,所述缸体中具有若干个缸孔,所述进水水套和出水水套与缸体水套相连通的一端均位于相邻的两个缸孔之间,所述缸体中具有排气孔,所述进水水套和出水水套与缸体水套相连通的一端均位于排气孔处。合理利用空间,提高冷却面积,提高发动机冷却效果;进水水套和出水水套均延伸至排气孔处可以对该处进行冷却,使缸体各个部分的温度尽可能的均匀,提高发动机冷却效果。在上述的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的水冷系统中,所述进水水套和出水水套相邻设置。该种结构,使进水水套和出水水套布置方便,使缸体的结构合理。在上述的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的水冷系统中,所述进水水套包括第一进水段和第二进水段,所述第一进水段的一端与水泵的出水管相连通,所述第一进水段的另一端与第二进水段相连通,所述第二进水段的一端与缸体水套的进水口相连通,所述第二进水段的另一端与机冷器的进水口相连通,所述第一进水段横向布置在缸体的中间处,所述第二进水段竖向布置在缸体的中间处。该种结构,使进水水套布置合理,进水水套整体位于缸体中,结构紧凑,占用的空间小,成本低;同时冷却水流经进水水套的过程中也在进行热交换,提高冷却效果。在上述的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的水冷系统中,所述出水水套包括第一出水段和第二出水段,所述第一出水段的一端与水泵的进水管相连通,所述第一出水段的另一端与第二出水段相连通,所述第二出水段的一端与缸体水套的出水口相连通,所述第二出水段的另一端与机冷器的出水口相连通,所述第一出水段横向布置在缸体的中间处,所述第二出水段竖向布置在缸体的中间处。该种结构,使出水水套布置合理,出水水套整体位于缸体中,结构紧凑,占用的空间小,成本低;同时冷却水流经出水水套的过程中也在进行热交换,提高冷却效果。在上述的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的水冷系统中,所述缸体包括箱体和缸盖,所述缸体水套包括箱体水套、缸盖水套和若干个连通水套,所述箱体水套位于箱体中,所述缸盖水套位于缸盖中,所述连通水套位于箱体水套和缸盖水套之间,且所述箱体水套和缸盖水套通过间隔设置的所述连通水套相连通,所述箱体水套呈扁环形,所述进水水套的出水口位于箱体水套一侧的中间处,所述出水水套与缸盖水套的中心相连通。箱体水套中的冷却水通过连通水套进入到缸盖水套中,连通水套的设置,使箱体水套中的冷却水进入到缸盖水套中时,缸盖水套各个边沿的冷却水的水量尽可能的一致,出水水套与缸盖水套的中心相连通,使缸盖水套中的冷却水从边沿朝向中心流动,最后从出水水套流出;进水水套位于箱体水套一侧的中间处,且出水水套与缸盖水套的中心相连通,使冷却水的流速和流向较为对称,冷却水流动的行程短,冷却水对缸体和燃烧室处的冷却较为均匀,使缸体和燃烧室各个部位的温差小,提高发动机的冷却效果,使发动机工作时均衡稳定,提高发动机的性能。在上述的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的水冷系统中,所述缸盖水套包括呈环形的外部水套和位于外部水套内的内部水套,所述外部水套部分沿着箱体水套设置且所述外部水套通过连通水套与箱体水套相连,所述内部水套的中心与出水水套相连通。呈扁环形的箱体水套以及呈环形的外部水套是为了配合燃烧室的结构,起到更好的均匀冷却燃烧室的作用;缸盖水套该种结构,保证冷却水从边沿朝向中心流动,使冷却水的流程尽可能的一致,使冷却水的冷却效果尽可能的均匀,提高发动机的冷却效果。在上述的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的水冷系统中,所述箱体水套以所述缸盖水套的中心为中心左右对称设置,所述缸盖水套以所述缸盖水套的中心为中心左右对称设置,所有所述连通水套以所述缸盖水套的中心为中心左右对称设置。使冷却水在箱体水套、缸盖水套和连通水套中的流速和流向尽可能的对称,起到更好的冷却效果,使缸体和燃烧室各个部位的温差小,提高发动机的冷却效果,使发动机工作时均衡稳定,提高发动机的性能。在上述的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的水冷系统中,所述箱体水套包括一段呈开口环状的环形水套,所述出水水套中具有避让通道,所述出水水套在避让通道处一分为二且该分开的两部分对称设置,所述避让通道与环形水套内部的空腔正对设置。通过环形水套的设置形成避让空间,避让通道配合环形水套使用,使发动机内部的轴或者其他零部件可以穿设,合理利用空间,使各零部件布置合理,使发动机结构紧凑。在上述的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的水冷系统中,所述缸盖水套、连通水套和箱体水套的深度之和在30-50mm之间,所述箱体水套的深度大于缸盖水套的深度。该种结构,缸体水套深度较低,有利于怠速暖机,利于排放;同时可以更好的引导冷却水的流动,提高发动机的冷却效果。在上述的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的水冷系统,发动机包括缸体(1)和固连在缸体(1)上的机冷器(2),水冷系统包括冷却管(3)、固连在缸体(1)上的水泵(4)以及位于缸体(1)中的缸体水套(5)、进水水套(6)和出水水套(7),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泵(4)的出水管通过进水水套(6)分别与机冷器(2)和缸体水套(5)相连通,所述机冷器(2)和缸体水套(5)均通过出水水套(7)与水泵(4)的进水管相连通,所述出水水套(7)靠近缸体水套(5)的一端连接所述冷却管(3),所述冷却管(3)与水泵(4)的进水管相连通,所述出水水套(7)与冷却管(3)的连接处设有节温器(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的水冷系统,发动机包括缸体(1)和固连在缸体(1)上的机冷器(2),水冷系统包括冷却管(3)、固连在缸体(1)上的水泵(4)以及位于缸体(1)中的缸体水套(5)、进水水套(6)和出水水套(7),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泵(4)的出水管通过进水水套(6)分别与机冷器(2)和缸体水套(5)相连通,所述机冷器(2)和缸体水套(5)均通过出水水套(7)与水泵(4)的进水管相连通,所述出水水套(7)靠近缸体水套(5)的一端连接所述冷却管(3),所述冷却管(3)与水泵(4)的进水管相连通,所述出水水套(7)与冷却管(3)的连接处设有节温器(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的水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1)中具有若干个缸孔(9),所述进水水套(6)和出水水套(7)与缸体水套(5)相连通的一端均位于相邻的两个缸孔(9)之间,所述缸体(1)中具有排气孔(10),所述进水水套(6)和出水水套(7)与缸体水套(5)相连通的一端均位于排气孔(10)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的水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水套(6)和出水水套(7)相邻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的水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水套(6)包括第一进水段(61)和第二进水段(62),所述第一进水段(61)的一端与水泵(4)的出水管相连通,所述第一进水段(61)的另一端与第二进水段(62)相连通,所述第二进水段(62)的一端与缸体水套(5)的进水口相连通,所述第二进水段(62)的另一端与机冷器(2)的进水口相连通,所述第一进水段(61)横向布置在缸体(1)的中间处,所述第二进水段(62)竖向布置在缸体(1)的中间处。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的水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水套(7)包括第一出水段(71)和第二出水段(72),所述第一出水段(71)的一端与水泵(4)的进水管相连通,所述第一出水段(71)的另一端与第二出水段(72)相连通,所述第二出水段(72)的一端与缸体水套(5)的出水口相连通,所述第二出水段(72)的另一端与机冷器(2)的出水口相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立成邓定红程雪君李良周鹏博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钱江摩托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