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湖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现浇方柱预制方梁混凝土框架节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85825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现浇方柱预制方梁混凝土框架节点,包括现浇混凝土方柱,多个预制混凝土方梁,多个梁底部纵筋,多个无粘结防屈曲套筒,多个梁顶部纵筋,多个叠合方梁的上部现浇区域。现浇混凝土方柱与两个预制混凝土方梁通过浇筑混凝土连接,叠合方梁的上部现浇区域与预制混凝土方梁通过浇筑混凝土连接,多个梁底部纵筋穿过无粘结防屈曲套筒,多个无粘结防屈曲套筒位于预制混凝土方梁底部,多个梁顶部纵筋位于叠合方梁的上部现浇区域和现浇混凝土方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预制叠合方梁端使用无粘结防屈曲套筒加长钢筋的自由伸长距离,从而增大塑性铰长度,进而改善方梁端转动延性,并且克服了结构在受到往复荷载时,钢筋在套筒内发生屈曲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现浇方柱预制方梁混凝土框架节点
本技术涉及建筑结构
,具体为一种一种现浇方柱预制方梁混凝土框架节点。
技术介绍
在地震时,混凝土框架梁端混凝土在拉力作用下开裂,导致混凝土开裂处钢筋应变急剧增大,在工程中采用PVC套管包裹混凝土梁内钢筋以加长钢筋的自由伸长距离,从而增加梁塑性铰长度,进而改善梁端转动延性。但在地震往复荷载下,钢筋在受到压力时会在PVC套管内屈曲。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目的: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现浇方柱预制方梁混凝土框架节点,通过在梁底部纵筋筋外包裹无粘结防屈曲套筒以加长钢筋的自由伸长距离,从而增大塑性铰长度,进而改善方梁端转动延性,并防止钢筋在套筒内部发生屈曲。技术方案:为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现浇方柱预制方梁混凝土框架节点,该节点包括现浇混凝土方柱(1)和两个预制混凝土方梁(2),所述预制混凝土方梁(2)内部底端有多个梁底部纵筋(21)和无粘结防屈曲套筒(22),所述无粘结防屈曲套筒(22)的一端与预制混凝土方梁(2)的一个面同面且连通,所述每个梁底部纵筋(21)穿过一个无粘结防屈曲套筒(22)伸出预制混凝土方梁(2)的所述面,且梁底部纵筋(21)伸出部分弯折;所述两个预制混凝土方梁(2)相对,每个预制混凝土方梁(2)的梁底部纵筋(21)的弯折部分与另外一个预制混凝土方梁(2)相对侧紧贴,在两个预制混凝土方梁(2)之间浇注形成与两个预制混凝土方梁(2)垂直连接的混凝土方柱(1),所述两个预制混凝土方梁(2)外部顶端有多个梁顶部纵筋(3),并且每一个梁顶部纵筋(3)分别连接所述两个预制混凝土方梁(2),在混凝土方梁(2)外部顶端浇注有混凝土层(4);并且两个预制混凝土方梁(2)、混凝土层(4)、混凝土方柱(1)为一体连接;所述现浇混凝土方柱(1)一端位于两个预制混凝土方梁(2)上方,另一端位于两个预制混凝土方梁(2)下方;所述梁底部纵筋(21)的弯折部分位于现浇混凝土方柱(1)内部。所述无粘结防屈曲套筒(22)为钢管并在内外侧涂抹润滑油脂涂层。所述钢管内径比梁底部纵筋(21)的直径大2-4mm,钢管厚度为3-5mm,钢管的长度为20-30倍方梁底纵筋(21)直径。所述方梁底纵筋(21)穿过无粘结防屈曲套筒的部分涂抹润滑油脂涂层。所述预制混凝土方梁(2)、无粘结屈曲套筒(22)和方梁底纵筋(21)之间无粘结。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本技术利用无粘结防屈曲套管,加长钢筋的自由伸长距离,从而增大塑性铰长度,进而改善方梁端转动延性,并且避免了方梁端钢筋在地震往复荷载下发生屈曲的弊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现浇方柱预制方梁混凝土框架节点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预制叠合方梁示意图;图中:1-现浇混凝土方柱,2-预制混凝土方梁,21-梁底部纵筋,22-无粘结防屈曲套筒,3-梁顶部纵筋,4-混凝土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技术提出一种现浇方柱预制方梁混凝土框架节点,该节点包括现浇混凝土方柱(1)和两个预制混凝土方梁(2),所述预制混凝土方梁(2)内部底端有多个梁底部纵筋(21)和无粘结防屈曲套筒(22),所述无粘结防屈曲套筒(22)的一端与预制混凝土方梁(2)的一个面同面且连通,所述每个梁底部纵筋(21)穿过一个无粘结防屈曲套筒(22)伸出预制混凝土方梁(2)的所述面,且梁底部纵筋(21)伸出部分弯折;所述两个预制混凝土方梁(2)相对,每个预制混凝土方梁(2)的梁底部纵筋(21)的弯折部分与另外一个预制混凝土方梁(2)相对侧紧贴,在两个预制混凝土方梁(2)之间浇注形成与两个预制混凝土方梁(2)垂直连接的混凝土方柱(1),所述两个预制混凝土方梁(2)外部顶端有多个梁顶部纵筋(3),并且每一个梁顶部纵筋(3)分别连接所述两个预制混凝土方梁(2),在混凝土方梁(2)外部顶端浇注有混凝土层(4);并且两个预制混凝土方梁(2)、混凝土层(4)、混凝土方柱(1)为一体连接;所述现浇混凝土方柱(1)一端位于两个预制混凝土方梁(2)上方,另一端位于两个预制混凝土方梁(2)下方;所述梁底部纵筋(21)的弯折部分位于现浇混凝土方柱(1)内部。进一步的,所述无粘结防屈曲套筒(22)为钢管,并在内外侧均有润滑油脂涂层。进一步的,所述无粘结防屈曲套筒(22)内径比梁底部纵筋(21)的直径大2-4mm,无粘结防屈曲套筒(22)厚度为3-5mm,无粘结防屈曲套筒(22)的长度为20-30倍方梁梁底部纵筋(21)直径。进一步的,所述方梁底部钢筋穿过无粘结防屈曲套筒的部分涂抹润滑油脂涂层。进一步的,所述预制混凝土方梁(2)、无粘结屈曲套筒(22)和梁底部纵筋(21)之间无粘结。参阅图1到图2,本技术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先制作预制混凝土方梁1,制作步骤如下,接着将梁底部纵筋21在无粘结防屈曲套筒22内部的区域涂抹润滑油脂涂层,然后将无粘结防屈曲套筒22内外侧涂抹润滑油脂涂层,随后将无粘结防屈曲套筒22穿过梁底部纵筋21到图示位置,弯折梁底部纵筋21,绑扎钢筋笼,最后浇筑混凝土制成预制混凝土方梁。步骤二:吊装两边的预制混凝土方梁2,将梁顶部纵筋3绑扎到预制混凝土方梁2上。步骤三:绑扎现浇混凝土方柱1的钢筋笼,浇筑现浇混凝土方柱1和叠混凝土层4形成整体连接。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现浇方柱预制方梁混凝土框架节点,该节点包括现浇混凝土方柱(1)和两个预制混凝土方梁(2),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混凝土方梁(2)内部底端有多个梁底部纵筋(21)和无粘结防屈曲套筒(22),所述无粘结防屈曲套筒(22)的一端与预制混凝土方梁(2)的一个面同面且连通,所述每个梁底部纵筋(21)穿过一个无粘结防屈曲套筒(22)伸出预制混凝土方梁(2)的所述面,且梁底部纵筋(21)伸出部分弯折;/n所述两个预制混凝土方梁(2)相对,每个预制混凝土方梁(2)的梁底部纵筋(21)的弯折部分与另外一个预制混凝土方梁(2)相对侧紧贴,在两个预制混凝土方梁(2)之间浇注形成与两个预制混凝土方梁(2)垂直连接的现浇混凝土方柱(1),所述两个预制混凝土方梁(2)外部顶端有多个梁顶部纵筋(3),并且每一个梁顶部纵筋(3)分别连接所述两个预制混凝土方梁(2),在预制混凝土方梁(2)外部顶端浇注有混凝土层(4);并且两个预制混凝土方梁(2)、混凝土层(4)、现浇混凝土方柱(1)为一体连接;所述现浇混凝土方柱(1)一端位于两个预制混凝土方梁(2)上方,另一端位于两个预制混凝土方梁(2)下方;所述梁底部纵筋(21)的弯折部分位于现浇混凝土方柱(1)内部;所述无粘结防屈曲套筒(22)内径比梁底部纵筋(21)的直径大2-4mm,无粘结防屈曲套筒(22)厚度为3-5mm,无粘结防屈曲套筒(22)的长度为20-30倍方梁梁底部纵筋(21)直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现浇方柱预制方梁混凝土框架节点,该节点包括现浇混凝土方柱(1)和两个预制混凝土方梁(2),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混凝土方梁(2)内部底端有多个梁底部纵筋(21)和无粘结防屈曲套筒(22),所述无粘结防屈曲套筒(22)的一端与预制混凝土方梁(2)的一个面同面且连通,所述每个梁底部纵筋(21)穿过一个无粘结防屈曲套筒(22)伸出预制混凝土方梁(2)的所述面,且梁底部纵筋(21)伸出部分弯折;
所述两个预制混凝土方梁(2)相对,每个预制混凝土方梁(2)的梁底部纵筋(21)的弯折部分与另外一个预制混凝土方梁(2)相对侧紧贴,在两个预制混凝土方梁(2)之间浇注形成与两个预制混凝土方梁(2)垂直连接的现浇混凝土方柱(1),所述两个预制混凝土方梁(2)外部顶端有多个梁顶部纵筋(3),并且每一个梁顶部纵筋(3)分别连接所述两个预制混凝土方梁(2),在预制混凝土方梁(2)外部顶端浇注有混凝土层(4);并且两个预制混凝土方梁(2)、混凝土层(4)、现浇混凝土方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远陶宇轩邓露周云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