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框架的梁柱节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9844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9:11
混凝土框架的梁柱节点,属于土木工程技术领域,包括一体化整体式箍筋、纵向钢筋以及混凝土柱,所述一体化整体式箍筋包括外矩形内接多边形箍筋、外矩形内正放拉筋型箍筋和外矩形内斜放拉筋型箍筋,一体化整体式箍筋水平设置在混凝土柱的内部;所述纵向钢筋竖直设置在混凝土柱的内部,与一体化整体式箍筋在边缘处的拐点位置绑扎在一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核心区的普通箍筋以一体化整体式箍筋代替,避免箍筋弯钩和重叠部分的钢材浪费,提高混凝土柱节点核心区的箍筋绑扎效率,降低建造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混凝土框架的梁柱节点
本技术属于土木工程
,特别是涉及到一种采用一体式箍筋制作混凝土框架的梁柱节点。
技术介绍
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的建造方法,目前普遍采用的是《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2010)规定的方法,就是框架柱和梁的纵向钢筋贯穿柱梁交叉空间的节点核心区,节点核心区柱箍筋的布置同柱端箍筋加密区。《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版)第11.4.17条第1款规定,计算柱箍筋加密区箍筋的体积配筋率,应扣除重叠部分的箍筋体积。现有混凝土柱箍筋的作法,大多采用普通箍筋,其端部弯钩再加上箍筋重叠部分不能计入柱箍筋加密区箍筋的体积配筋率,造成钢筋浪费严重。如果能将此部分被浪费的钢筋节省下来,可大量减少钢材的消耗,降低成本,有利于环境保护。专利技术专利申请说明书CN202010106685.3,公开了一种新型钢筋混凝土结构梁柱节点,包括梁柱节点核心区和钢筋混凝土环梁,其中钢筋混凝土环梁设置在所述梁柱节点核心区周围。所述梁柱节点核心区包括框架柱中穿过节点核心区的主筋、及核心区内的箍筋、加强箍筋、钢板套、混凝土等,所述箍筋绑扎在主筋外,套在箍筋外的钢板套支于穿越核心区的框架梁底部钢筋之上;采取钢板带替代部分箍筋、缩小箍筋间距、完善构造措施等,在节点核心区中心腾出大约直径为200mm的空间,为钢筋绑扎与安装提供操作空间;同时便于振动棒的插拔,使混凝土受振密实成为可能;处在钢板套封闭区域内的节点核心区混凝土可与下柱同时浇筑,可轻松解决柱混凝土强度高于梁板时,核心区混凝土的浇筑难题。但此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可能给设计计算简化模型带来困难,而且构造过于复杂,施工效率低下,难以实施;同时增加钢材用量,浪费材料。技术专利授权说明书CN201920238278.0,公开了一种复杂梁柱节点的钢筋结构,包括第一架梁主筋、框架、主钢筋、底座和第三卡件,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两组主钢筋,所述主钢筋的外侧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卡件,第二卡件和第三卡件,所述第一卡件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框架,所述第二卡件的两侧固定安装有第一架梁主筋,所述第一架梁主筋的两端通过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三卡件的底部两侧固定安装有第二架梁主筋。本技术安装有多个第一卡件可方便安装,减少施工得到时间,提高施工的效率,同时通过安装有第三卡件可等化钢筋之间的间距,使钢筋排布满足规范要求,满足设计意图,保证了混凝土握裹力。但是,柱箍筋加密区箍筋的体积配筋率没有变化,箍筋浪费现象依然存在。因此,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现有技术中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混凝土框架的梁柱节点来减少钢材消耗。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混凝土框架的梁柱节点,将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核心区的普通箍筋以一体化整体式箍筋代替,避免箍筋弯钩和重叠部分的钢材浪费,提高混凝土柱节点核心区的箍筋绑扎效率,降低建造成本。混凝土框架的梁柱节点,其特征是:包括一体化整体式箍筋、纵向钢筋以及混凝土柱,所述一体化整体式箍筋包括外矩形内接多边形箍筋、外矩形内正放拉筋型箍筋和外矩形内斜放拉筋型箍筋,一体化整体式箍筋水平设置在混凝土柱的内部;所述纵向钢筋竖直设置在混凝土柱的内部,与一体化整体式箍筋在边缘处的拐点位置绑扎在一起。所述外矩形内接多边形箍筋包括矩形外箍筋Ⅰ以及设置在矩形外箍筋Ⅰ内部的斜拉筋Ⅰ,拐点位置为拉筋Ⅰ与矩形外箍筋Ⅰ的交点和矩形外箍筋Ⅰ的四个顶点。所述外矩形内正放拉筋型箍筋包括矩形外箍筋Ⅱ以及设置在矩形外箍筋Ⅱ内部的直拉筋,拐点位置为直拉筋与矩形外箍筋Ⅱ的交点和矩形外箍筋Ⅱ四个顶点。所述外矩形内斜放拉筋型箍筋包括矩形外箍筋Ⅲ以及设置在矩形外箍筋Ⅲ内部的斜拉筋Ⅱ和正交斜拉筋,拐点位置为斜拉筋Ⅱ和正交斜拉筋与矩形外箍筋Ⅲ的交点以及外部箍筋矩形的四个顶点。通过上述设计方案,本技术可以带来如下有益效果:混凝土框架的梁柱节点,将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核心区的普通箍筋以一体化整体式箍筋代替,避免箍筋弯钩和重叠部分的钢材浪费,提高混凝土柱节点核心区的箍筋绑扎效率,降低建造成本。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外矩形内接多边形箍筋的俯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外矩形内正放拉筋型箍筋的俯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外矩形内斜放拉筋型箍筋的俯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外矩形内接多边形箍筋框架梁柱节点水平剖面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外矩形内正放拉筋型箍筋框架梁柱节点水平剖面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外矩形内斜放拉筋型箍筋框架梁柱节点水平剖面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框架梁柱节点的立面示意图。图中1-外矩形内接多边形箍筋、2-外矩形内正放拉筋型箍筋、3-外矩形内斜放拉筋型箍筋、101-矩形外箍筋Ⅰ、102-斜拉筋Ⅰ、201-矩形外箍筋Ⅱ、202-直拉筋、301-矩形外箍筋Ⅲ、302-斜拉筋Ⅱ、303-正交斜拉筋、4-纵向钢筋、5-混凝土柱、6-一体化整体式箍筋。具体实施方式混凝土框架的梁柱节点,如图4~图7所示,包括一体化整体式箍筋6、纵向钢筋4以及混凝土柱5,所述一体化整体式箍筋6包括外矩形内接多边形箍筋1、外矩形内正放拉筋型箍筋2和外矩形内斜放拉筋型箍筋3,一体化整体式箍筋6水平设置在混凝土柱5的内部;所述纵向钢筋4竖直设置在混凝土柱5的内部,与一体化整体式箍筋6在边缘处的拐点位置绑扎在一起。如图1所示,所述外矩形内接多边形箍筋1包括矩形外箍筋Ⅰ101以及设置在矩形外箍筋Ⅰ101内部的斜拉筋Ⅰ102,所述斜拉筋Ⅰ102设置为4根以上,斜拉筋Ⅰ102的一端固定设置在矩形外箍筋Ⅰ101的一边上,另一端固定设置在矩形外箍筋Ⅰ101的相邻边,4根以上的斜拉筋Ⅰ102与矩形外箍筋Ⅰ101在矩形外箍筋Ⅰ101的内部组合形状为多边形;拐点位置为拉筋Ⅰ102与矩形外箍筋Ⅰ101的交点和矩形外箍筋Ⅰ101的四个顶点。如图2所示,所述外矩形内正放拉筋型箍筋2包括矩形外箍筋Ⅱ201以及设置在矩形外箍筋Ⅱ201内部的直拉筋202,所述直拉筋202设置为4根以上,直拉筋202的一端垂直固定设置在矩形外箍筋Ⅱ201的一边上,另一端垂直固定设置在矩形外箍筋Ⅱ201的相对边;拐点位置为直拉筋202与矩形外箍筋Ⅱ201的交点和矩形外箍筋Ⅱ201四个顶点。如图3所示,所述外矩形内斜放拉筋型箍筋3包括矩形外箍筋Ⅲ301以及设置在矩形外箍筋Ⅲ301内部的斜拉筋Ⅱ302和正交斜拉筋303,所述斜拉筋Ⅱ302的两端分别设置在矩形外箍筋Ⅲ301的相邻两边上;所述正交斜拉筋303设置为一道以上,正交斜拉筋303的斜边与斜拉筋Ⅱ302平行设置;拐点位置为斜拉筋Ⅱ302和正交斜拉筋303与矩形外箍筋Ⅲ301的交点以及外部箍筋矩形的四个顶点。本技术的建造过程为:步骤一、制备一体化整体式箍筋6采用钢水铸造或钢板冲压的方式制备一体化整体式箍筋6,材质同常规箍筋用钢材的材质;如图1~图3所示,一体化整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混凝土框架的梁柱节点,其特征是:包括一体化整体式箍筋(6)、纵向钢筋(4)以及混凝土柱(5),所述一体化整体式箍筋(6)包括外矩形内接多边形箍筋(1)、外矩形内正放拉筋型箍筋(2)和外矩形内斜放拉筋型箍筋(3),一体化整体式箍筋(6)水平设置在混凝土柱(5)的内部;所述纵向钢筋(4)竖直设置在混凝土柱(5)的内部,与一体化整体式箍筋(6)在边缘处的拐点位置绑扎在一起。/n

【技术特征摘要】
1.混凝土框架的梁柱节点,其特征是:包括一体化整体式箍筋(6)、纵向钢筋(4)以及混凝土柱(5),所述一体化整体式箍筋(6)包括外矩形内接多边形箍筋(1)、外矩形内正放拉筋型箍筋(2)和外矩形内斜放拉筋型箍筋(3),一体化整体式箍筋(6)水平设置在混凝土柱(5)的内部;所述纵向钢筋(4)竖直设置在混凝土柱(5)的内部,与一体化整体式箍筋(6)在边缘处的拐点位置绑扎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框架的梁柱节点,其特征是:所述外矩形内接多边形箍筋(1)包括矩形外箍筋Ⅰ(101)以及设置在矩形外箍筋Ⅰ(101)内部的斜拉筋Ⅰ(102),拐点位置为拉筋Ⅰ(102)与矩形外箍筋Ⅰ(101)的交点和矩形外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科桑思宇李兆杰殷承诺梁媛孟凡林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建筑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