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前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7735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一种自行车前叉,包括:一根竖管;分设于所述竖管两侧的两根外脚管,所述两根外脚管的顶端部朝向竖管方向弯曲并与所述竖管的底端部对应固定连接;以及两根内脚管,所述两根内脚管一一对应地自所述两根外脚管的底端管口插入对应外脚管内。所述自行车前叉还包括肩盖,所述肩盖套设于所述竖管的底端部并遮盖住所述竖管与所述两根外脚管的连接部位。所述肩盖由塑胶材料制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通过将两根外脚管的顶端部设计为朝向竖管方向弯曲并与进而与所述竖管的底端部对应固定连接,从而可以不借助于肩盖来实施中转连接,组装更为便捷,成本低;而且,连接部位减少,对结构强度影响小,相应提高了结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行车前叉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自行车零配件
,尤其是指一种自行车前叉。
技术介绍
传统自行车前叉包括一根竖管、两根脚管以及一个肩盖,在具体组装时,需要分别将所述一根竖管与户盖中部固定连接,以及将所述两根脚管分别与肩盖的两侧部固定连接,由此实现竖管和脚管的相对固定。在这种结构的自行车前叉中,肩盖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对结构强度要求很高,相应提升了肩盖的制造难度和成本。而且,需要在多处实施组装连接,导致自行车前叉的结构稳定性也会受到一定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自行车前叉,其结构稳定性好且成本相对较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自行车前叉,包括:一根竖管;分设于所述竖管两侧的两根外脚管,所述两根外脚管的顶端部朝向竖管方向弯曲并与所述竖管的底端部对应固定连接;以及两根内脚管,所述两根内脚管一一对应地自所述两根外脚管的底端管口插入对应外脚管内。进一步地,所述两根外脚管的顶端部与竖管底端部焊接连为一体或采用螺栓锁固连接。进一步地,每根所述内脚管的底端部还对应固定有勾爪组件。进一步地,每根所述内脚管的底端部与勾爪组件对应焊接相连或采用螺栓锁固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自行车前叉还包括肩盖,所述肩盖套设于所述竖管的底端部并遮盖住所述竖管与所述两根外脚管的连接部位。进一步地,所述肩盖由塑胶材料制成。进一步地,所述外脚管的底端管口处还组装有油封,所述内脚管穿过所述油封插入外脚管内。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实施例通过将两根外脚管的顶端部设计为朝向竖管方向弯曲并与进而与所述竖管的底端部对应固定连接,从而可以不借助于肩盖来实施中转连接,组装更为便捷,成本低;而且,连接部位减少,对结构强度影响小,相应提高了结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自行车前叉一个可选实施例的组合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自行车前叉一个可选实施例的分拆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以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说明仅用来解释本技术,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而且,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如图1至图2所示,本技术一个可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行车前叉,包括:一根竖管1;分设于所述竖管1两侧的两根外脚管2,所述两根外脚管2的顶端部朝向竖管1方向弯曲并与所述竖管1的底端部对应固定连接;以及两根内脚管3,所述两根内脚管3一一对应地自所述两根外脚管2的底端管口插入对应外脚管2内。本实施例通过将两根外脚管2的顶端部设计为朝向竖管1方向弯曲并与进而与所述竖管1的底端部对应固定连接,从而可以不借助于肩盖来实施中转连接,组装更为便捷,成本低;而且,连接部位减少,对结构强度影响小,相应提高了结构稳定性。在本技术一个可选实施例,如图2所示,所述两根外脚管2的顶端部与竖管1底端部焊接连为一体。而在另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两根外脚管2的顶端部与竖管1底端部也可以采用螺栓锁固连接。通过焊接方式将外脚管2的顶端部与竖管1的底端部连为一体,其连接强度高,可有效提升自行车前叉整体的结构稳定性;而通过螺栓锁固连接,其组装快捷。在具体应用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地选择外脚管2与竖管1的固定连接方式。在本技术另一个可选实施例,每根所述内脚管3的底端部还对应固定有勾爪组件4。本实施例通过在内脚管3的底端部固定勾爪组件4,可以提升自行车前叉的结构集成度,方便与自行车其他配件相应配合组装。在本技术另一个可选实施例,每根所述内脚管3的底端部与勾爪组件4对应焊接相连或采用螺栓锁固连接。本实施例通过焊接或螺栓锁固方式连接内脚管3的底端部和勾爪组件4,可使内脚管3与勾爪组件4连接稳固。在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内脚管3的底端部和勾爪组件4采用焊接方式相连。在本技术另一个可选实施例,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自行车前叉还包括肩盖5,所述肩盖5套设于所述竖管1的底端部并遮盖住所述竖管1与所述两根外脚管2的连接部位。本实施例通过增加肩盖5套在竖管1底端部并遮盖住所述竖管1与所述两根外脚管2的连接部位,可以很好地保护所述连接部位,并具有更美观的外观。在本技术另一个可选实施例,所述肩盖5由塑胶材料制成。由于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肩盖5无需起到承上启下的连接作用,故而对其强度要求相对较低,从而可以采用相对低廉的塑胶材料来制成,有效降低成本。在本技术另一个可选实施例,所述外脚管2的底端管口处还组装有油封6,所述内脚管3穿过所述油封6插入外脚管2内。本实施例通过在外脚管2的底端管口处设置油封6,可以使内脚管3相对于外脚管2升降时更为顺畅。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技术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行车前叉,其特征在于,包括:/n一根竖管;/n分设于所述竖管两侧的两根外脚管,所述两根外脚管的顶端部朝向竖管方向弯曲并与所述竖管的底端部对应固定连接;以及/n两根内脚管,所述两根内脚管一一对应地自所述两根外脚管的底端管口插入对应外脚管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行车前叉,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根竖管;
分设于所述竖管两侧的两根外脚管,所述两根外脚管的顶端部朝向竖管方向弯曲并与所述竖管的底端部对应固定连接;以及
两根内脚管,所述两根内脚管一一对应地自所述两根外脚管的底端管口插入对应外脚管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前叉,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根外脚管的顶端部与竖管底端部焊接连为一体或采用螺栓锁固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前叉,其特征在于,每根所述内脚管的底端部还对应固定有勾爪组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学金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信隆健康产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