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两轮式可侧倾前叉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6664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适用于三轮以上车辆的两轮式可侧倾前叉组,所述前叉组只用一个减震器,可以防止传统车辆惯用两个减震器容易产生的死亡摇摆事故,确保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两轮式可侧倾前叉组的电动自行车、滑板车及摩托车行车更安全,达到剎车距缩短、剎车不打转、转弯不侧滑、减震更舒适、行车过障更平稳的骑行感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两轮式可侧倾前叉组
本专利技术属于一种三轮以上车辆用前叉组,更具体的是一种两轮式可侧倾前叉组。技术背景本专利技术是中国专利技术申请公告号CN108657337A(以下简称A案)的改善设计,申请案相较于A案具有技术效果的进步性。首先,申请案的前叉组只采用一个减震器,取代A案须要装置两个减震器的结构,这样一来,除了整体结构更简单、轻量、紧凑化之外,最突出的技术效果是申请案可以完全避免A案左右并排的两个减震器容易产生共振引发车辆「死亡摇摆、方向失控、摔车」的灾难后果,所述死亡摇摆(SpeedWobble)是传统高速机动车辆(尤其是摩托车)的世纪难题,其中主要原因是前叉组用以支撑前轮的两个左右平行并排的减震器存在阻泥差异或是前轮侧向受力不均都会使前轮左右恍动引发「死亡摇摆」,虽然A案装置了两个前轮不像是传统(摩托)车辆只有一个前轮,但是A案仍然装置左右并排的两个减震器,它一旦发生共振,其振动源会经由和前叉肩架连接的两支减震器缸杆传递给肩架,又因为所述两支缸杆是左右排列很容易引起把手和车身左右抖动,严重时便会发生剧烈左右恍动的死亡摇摆,相对的,申请案的权利要求1实施例就只采用一个减震器,没有了两个减震器也就绝对性地避免产生「死亡摇摆」的可能性。还有,相较于A案权利要求1,因为申请案的减震器只有一个,也就可以让出一个减震器的空间,方便申请案再更进一步的缩减两轮中心距,若有窄轮距的产品需求,便可更进一步的窄化两个前轮中心距,达到产品更窄化的设计要求。申请案相较于A案的权利要求2,申请案的曲柄枢轴是随着减震器上下同动,有别于A案的曲柄枢轴是固定不能随减震器同动的设计,于是,在同样曲柄长度的设计条件下,申请案的前叉组可以免于曲柄长度影响,任意地选择所要搭配的减震器行程,而A案就因为其减震行程和两轮的侧倾的相加总幅度存在不可超出曲柄有效摆动幅度的限制,因为曲柄摆幅不能大于180度,否则超过180度的最大转折点时,曲柄会卡死不能正常运动,因此,装置A案前叉组的车辆其减震和侧倾表现就处处受限于所述曲柄的长度和有效摆幅,其产品整体表现、结构设计灵活度及制造成本都不及申请案了。A案和申请案同属一个申请人,A案的缺点是申请人亲身经历过,为何要改善A案和改善后的效果也是经过申请人亲身测试的,A案设计之初以为有了两个可以平衡补正、自由侧倾的前轮结构便可以免除两个前轮的死亡摇摆,但在A案授权后的一年多来经过密集的试验比对,证实A案仍有不足,相较于A案,申请案在避免「车辆死亡摇摆」、进一步「简化结构窄化车宽」和降低「产品成本」等技术效果方面确实具有突出显着的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一种两轮式可侧倾前叉组,适用于自行车、摩托车、滑板车,旨在提供一种更安全的车辆设计,彻底防止传统式两轮或三轮车高速行驶时前叉容易发生死亡摇摆的缺失。本专利技术装置的特征和目的本专利技术主要特征在于:本专利技术一种两轮式可侧倾前叉组所装置的两个车轮和地面之间所有受力的合力最终都会传递给单一的减震器吸收、缓冲、阻泥达到减震效果,就因为单一的减震器设计便可免除传统设计采用两个减震器之间的互激、干扰、共振,有效防止车辆前叉组发生死亡摇摆(SpeedWobble);本专利技术次要特征是:采用单一减震器的结构布置,提供了更简约的结构和更窄化的两前轮中心距的设计空间,同时也降低了产品制造和养护成本;申请案也同时提出采用前后平行并排的双减震器实施例,虽然在防止前叉摇摆的效果比不了上述单一减震器的设计,但也可以显着地降低前轮死亡摇摆的发生,因为减震器是前后平行并排的结构布置,即使两个减震器发生了动作不同步,所产生的振动也是平行于前叉组的行车指向,这种振动只会导致连接前叉组的把手和车架上下跳动,不会导致车架左右倾斜或把手左右恍动引发死亡摇摆、车辆失控的后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种实施例的前叉组外观图图2为图1所示第一种实施例的前叉组组装图图3为图1所示第一种实施例的前叉组爆炸分解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二种实施例的前叉组外观图图5为图4所示第二种实施例的前叉组组装图图6为图5所示第二种实施例的前叉组剖面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第三种实施例的前叉组外观图图8为图7所示第三种实施例的前叉组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图1、图2和图3所示是申请案一种两轮式可侧倾前叉组的第一种实施例,图1所示的两轮式可侧倾前叉组(1)适合于组装一个左前轮组(2)和一个右前轮组(3),还可被枢接到习用车辆的车架(4)的头管(4-1)并且和把手(4-2)连接,可直接操作把手(4-2)带动整个前叉组(1)和左右前轮组(2、3)同步转向;从图2,可以清楚的看出其特征还包括:一个竖立柱(5),它可被枢接到所述车架(4)的头管(4-1)并且和所述把手(4-2)连接;一个肩架(6),它的一端点连接在上述一个竖立柱(5);一个曲柄枢轴(7);一个车辆习用附有阻泥机能的直筒式减震器(8),它包括:一个缸杆(8-1)和一个缸筒(8-2),所述缸杆(8-1)的一端被固接到肩架(6),缸杆(8-1)的另一端穿入缸筒(8-2)的内腔可上下滑动;一个防打转导向器(9);一个连接桥(10),它将所述防打转导向器(9)和减震器的缸筒(8-2)平行同动地连接在一起用以防止所述缸筒(8-2)打转,所述连接桥(10)的一端设有一个固定部固接所述一个曲柄枢轴(7),所述导向器(9)的一端(a)固定枢接在所述肩架(6)上,导向器(9)的另一端(b)固定枢接在连接桥(10),当缸筒(8-2)和连接桥(10)同步上下运动时便会透过b点带动导向器以d为中心产生摆转,因为a、b、d是平行的枢轴结构不容许连接桥(10)在缸杆(8-1)轴心垂直面上发生和肩架(6)的相对回转,于是达到导正缸筒(8-2)和曲柄枢轴(7)不可以摆转的设计要求;一个左曲柄(11)和一个右曲柄(12)的一端被分别枢接在所述曲柄枢轴(7)可以自由摆动,两个曲柄的另一端可以分别固接对应的左前轮组(2)和右前轮组(3),在所述两个曲柄(11、12)上距其曲柄枢轴枢接中心适当距离分别设有一个受力枢接点(13);一个摇臂组(14),它的中央轴心部(14-1)利用支架(14-2)枢接到所述连接桥(10)上和所述减震器的缸筒(8-2)同步上下运动,所述摇臂组(14)可以依中央轴心部(14-1)为轴心自由摆转,所述摇臂组(14)还设有等长的左右摇臂,两个摇臂的外侧端分别设有一个摇臂枢接点(14-3);一个左连接轴(15)和一个右连接轴(16),两者的一端分别挠性地枢接到对应的摇臂的枢接点(14-3),另一端枢接到对应的所述两个曲柄的受力枢接点(13);当任何一侧的前轮受力或位移时,藉由该侧曲柄以枢轴(7)为支点,以受力枢接点(13)为出力点,透过对应的连接轴(15或16)传递到摇臂组(14),然后利用等长摇臂的杠杆作用将所述前轮受力或位移传递给另一侧前轮达到前叉组(1)可侧倾、平衡补正机能,在不考虑减震效果下,单侧前轮过障时车架跳动高度减半,车辆侧倾转弯时,两前轮抓地力更平均、更安全、更不易侧滑;所述一种两轮式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两轮式可侧倾前叉组(1), 适合于组装一个左前轮组(2)和一个右前轮组(3),可被枢接到习用车辆车架(4)的头管(4-1)并且和把手(4-2)连接; 其特征是它包括:/na, 一个竖立柱(5), 它可被枢接到所述车架(4)的头管(4-1)并且和所述把手(4-2)连接用以操作整个前叉组(1)的摆转;/nb, 一个肩架(6), 它的上端固接所述一个竖立柱(5)使之保持同步回转 ;/nc, 一个曲柄枢轴(7);/nd, 一个车辆习用附有阻泥机能的直筒式减震器(8), 它至少包括: 一个缸杆(8-1)和一个缸筒(8-2), 所述缸杆(8-1)的上端被固接到所述肩架(6)的一个连接点, 缸杆(8-1)的另一端穿入所述缸筒(8-2)的内腔容许所述缸筒(8-2)同轴地上下滑动 ;/ne, 一个防打转导向器(9), 它的一个固定端(a)连接在所述肩架(6)上, 用以防止所述导向器(9)在所述缸杆(8‐1)的轴心垂直方向打转, 所述导向器(9)还设有一个移动端(b) ;/nf, 一个连接桥(10), 它设有一个固定部固接所述一个曲柄枢轴(7), 还设一个固定部连接所述导向器(9)的一个移动端(b), 所述连接桥(10)把所述防打转导向器(9)的移动端(b)和减震器的缸筒(8-2)连接在一起促使两者同步运动并且用以防止所述缸筒(8-2)相对于所述肩架(6)发生垂直于所述缸杆(8‐1)的轴心垂直方向打转;/ng, 一个左前曲柄(11)和一个右前曲柄(12), 两个曲柄的一端被分别枢接在所述曲柄枢轴(7)上自由摆动, 两个曲柄的另一端(c)可以分别固定对应的左前轮组(2)和右前轮组(3), 在所述两个曲柄(11、12)上面距其曲柄枢轴(7)枢接点适当距离分别设有一个受力枢接点(13);/nh, 一个摇臂组(14), 它的中央轴心部(14-1)被枢接在所述连接桥(10)上和所述减震器的缸筒(8-2)同步上下运动, 并且使所述摇臂组(14)可以依中央轴心部(14-1)为轴心自由摆转, 所述摇臂组(14)还设有等长的左右摇臂, 两个摇臂的外侧端分别设有一个摇臂枢接点(14-3); 一个左连接轴(15)和一个右连接轴(16), 两者的一端分别挠性地枢接到对应的摇臂的枢接点(14-3)上, 另一端枢接到对应的两个曲柄的受力枢接点(13);/n所述一种两轮式可侧倾前叉组(1)的特殊功能特征在于: 所述左右前轮组的任何一个前轮单独受力或两个前轮同时受力时, 该受力都会经由所述等长的左右摇臂的传递和补正, 使左右两前轮受力保持均等平衡, 最终, 左右两前轮受力的合力会通过摇臂组中央轴心部传递给单一的减震器(8)吸收、缓冲、阻泥以达到减震效果。/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两轮式可侧倾前叉组(1),适合于组装一个左前轮组(2)和一个右前轮组(3),可被枢接到习用车辆车架(4)的头管(4-1)并且和把手(4-2)连接;其特征是它包括:
a,一个竖立柱(5),它可被枢接到所述车架(4)的头管(4-1)并且和所述把手(4-2)连接用以操作整个前叉组(1)的摆转;
b,一个肩架(6),它的上端固接所述一个竖立柱(5)使之保持同步回转;
c,一个曲柄枢轴(7);
d,一个车辆习用附有阻泥机能的直筒式减震器(8),它至少包括:一个缸杆(8-1)和一个缸筒(8-2),所述缸杆(8-1)的上端被固接到所述肩架(6)的一个连接点,缸杆(8-1)的另一端穿入所述缸筒(8-2)的内腔容许所述缸筒(8-2)同轴地上下滑动;
e,一个防打转导向器(9),它的一个固定端(a)连接在所述肩架(6)上,用以防止所述导向器(9)在所述缸杆(8‐1)的轴心垂直方向打转,所述导向器(9)还设有一个移动端(b);
f,一个连接桥(10),它设有一个固定部固接所述一个曲柄枢轴(7),还设一个固定部连接所述导向器(9)的一个移动端(b),所述连接桥(10)把所述防打转导向器(9)的移动端(b)和减震器的缸筒(8-2)连接在一起促使两者同步运动并且用以防止所述缸筒(8-2)相对于所述肩架(6)发生垂直于所述缸杆(8‐1)的轴心垂直方向打转;
g,一个左前曲柄(11)和一个右前曲柄(12),两个曲柄的一端被分别枢接在所述曲柄枢轴(7)上自由摆动,两个曲柄的另一端(c)可以分别固定对应的左前轮组(2)和右前轮组(3),在所述两个曲柄(11、12)上面距其曲柄枢轴(7)枢接点适当距离分别设有一个受力枢接点(13);
h,一个摇臂组(14),它的中央轴心部(14-1)被枢接在所述连接桥(10)上和所述减震器的缸筒(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伏荣
申请(专利权)人:扬顶天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