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INS膜的汽车安全气囊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7670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INS膜的汽车安全气囊盖,它包括气囊盖注塑壳体以及形成在所述气囊盖注塑壳体表面的INS膜,所述INS膜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表面保护层、装饰层、接着层和底材,所述底材形成在所述气囊盖注塑壳体的表面上,所述底材的材质为TPO、TPV、TPEE或TPU热塑性弹性体,或PP。可保证汽车遇到交通事故且安全气囊弹出时装饰件不会产生破裂碎屑飞溅伤害车内人员,而且具有良好的成型性、耐候性、耐刮擦性以及耐溶剂性以满足汽车内饰的装饰性和功能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INS膜的汽车安全气囊盖
本技术涉及功能性膜
,涉及一种INS膜,具体涉及一种具有INS膜的汽车安全气囊盖。
技术介绍
INS(即FilmInsertMolding的简称)技术是通过预制有花纹的膜片,在注塑过程中将其覆盖到零件表面,从而使得零件表面出现不同的色彩、纹理和光泽度,并可根据需要对零件外观做出快速调整。由于ABS、PC具有良好的成型加工型,优良的综合性能,刚性大,蠕变小,耐冲击性、耐热性、硬度及抗老化性均优,广泛应用于汽车内饰的零部件上;所以汽车内饰中传统的INS膜最多使用的底材是ABS、PC或者两者的合金材料。但是这些材质刚性大、韧性较差,容易在安全气囊弹出时产生碎屑飞溅,造成二次伤害,并不适用于汽车安全气囊盖等零件。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上述缺点,本技术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具有INS膜的汽车安全气囊盖。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INS膜的汽车安全气囊盖,它包括气囊盖注塑壳体以及形成在所述气囊盖注塑壳体表面的INS膜,所述INS膜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表面保护层、装饰层、接着层和底材,所述底材形成在所述气囊盖注塑壳体的表面上,所述底材的材质为TPO、TPV、TPEE或TPU热塑性弹性体,或PP。优化地,所述表面保护层的材质为PMMA。进一步地,所述表面保护层的光泽度为高光、平光或哑光。优化地,所述装饰层为油墨、金属镀层或两者的层叠组合体。优化地,所述接着层为双组份聚氨酯体系涂层。进一步地,所述表面保护层的厚度为50μm-125μm。优化地,所述底材的厚度为125μm-300μm。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技术具有INS膜的汽车安全气囊盖,通过采用特定材质的底材配合其它结构以形成在气囊盖注塑壳体作为INS膜,可保证汽车遇到交通事故且安全气囊弹出时装饰件不会产生破裂碎屑飞溅伤害车内人员,而且具有良好的成型性、耐候性、耐刮擦性以及耐溶剂性以满足汽车内饰的装饰性和功能性。附图说明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具有INS膜的汽车安全气囊盖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具有INS膜的汽车安全气囊盖INS膜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如图1所示的具有INS膜的汽车安全气囊盖,它包括气囊盖注塑壳体2’以及形成在气囊盖注塑壳体2’表面(即外表面)的INS膜1’。该INS膜1’的结构如图2所示,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表面保护层1、装饰层2、接着层3和底材4,底材4形成在气囊盖注塑壳体2’的表面上(定义汽车安全气囊盖中INS膜1’所处的一侧为外侧,气囊盖注塑壳体2’所处的一侧为内侧,则INS膜1’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底材4、接着层3、装饰层2和表面保护层1),该底材4的材质为热塑性弹性体(如TPO、TPV、TPEE和TPU等中的一种),或者是PP材料。通过采用特定材质的底材4配合其它结构以形成在气囊盖注塑壳体2’作为INS膜1’,可保证汽车遇到交通事故且安全气囊弹出时装饰件(即汽车安全气囊盖)不会产生破裂碎屑飞溅伤害车内人员(底材4与气囊盖注塑壳体2’、接着层3等具有良好的附着力),而且具有良好的成型性、耐候性、耐刮擦性以及耐溶剂性以满足汽车内饰的装饰性和功能性。在本实施例中,表面保护层1的材质为PMMA,其光泽度为高光、平光或哑光。装饰层2为油墨、金属镀层或两者的层叠组合体。接着层3为双组份聚氨酯体系涂层。表面保护层1的厚度优选为50μm-125μm。底材4的厚度优选为125μm-300μm。上述具有INS膜的汽车安全气囊盖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使用凹版印刷、丝网印刷、蒸镀或溅镀等工艺在表面保护层1(PMMA)表面形成装饰层2;(2)使用微凹涂布等方式在装饰层2上形成接着层3,用热干燥的方式除去接着层3中的有机溶剂;(3)通过热复合辊对底材4和接着层3进行复合;(4)将步骤(3)所得到的成品进行熟化、收卷、分切得INS膜1’;(5)将INS膜1’吸塑成型成安全气囊盖形状的INS预成型体;(6)使用配套的安全气囊盖冲切模具将所述INS预成型体的边角料冲切掉;(7)将冲切后的所述INS预成型体嵌入到配套的注塑模具中,进行注塑成型即可。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技术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INS膜的汽车安全气囊盖,它包括气囊盖注塑壳体(2’)以及形成在所述气囊盖注塑壳体(2’)表面的INS膜(1’),所述INS膜(1’)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表面保护层(1)、装饰层(2)、接着层(3)和底材(4),所述底材(4)形成在所述气囊盖注塑壳体(2’)的表面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材(4)的材质为TPO、TPV、TPEE或TPU热塑性弹性体,或PP。/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INS膜的汽车安全气囊盖,它包括气囊盖注塑壳体(2’)以及形成在所述气囊盖注塑壳体(2’)表面的INS膜(1’),所述INS膜(1’)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表面保护层(1)、装饰层(2)、接着层(3)和底材(4),所述底材(4)形成在所述气囊盖注塑壳体(2’)的表面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材(4)的材质为TPO、TPV、TPEE或TPU热塑性弹性体,或PP。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INS膜的汽车安全气囊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保护层(1)的材质为PMMA。


3.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晓良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理想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