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表面触感的高拉伸性的INS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7874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31 23: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表面触感的高拉伸性的INS膜,它包括:转印载体,所述转印载体包括转印基材以及形成在所述转印基材任一表面的转印结构层;外涂保护层,所述外涂保护层形成在所述转印结构层的另一表面上;装饰层,所述装饰层形成在所述外涂保护层的另一表面上;转印接着层,所述转印接着层形成在所述装饰层的另一表面上;底材,所述底材形成在所述转印接着层的另一表面上。使INS膜在较大拉伸外力的作用下仍能保持结构完整性,拉伸率高,结构稳定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表面触感的高拉伸性的INS膜
本技术涉及功能性膜
,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表面触感的高拉伸性的INS膜。
技术介绍
INS(即FilmInsertMolding的简称)技术是通过预制有花纹的膜片,在注塑过程中将其覆盖到零件表面,从而使得零件表面出现不同的色彩、纹理和光泽度,并可根据需要对零件外观做出快速调整。为了增加INS膜的立体感,可通过在INS膜表面利用UV压印或热压相应造型的立体结构层而得到具有表面触感的INS膜,而采用UV压印或热压的方式覆盖于INS膜表面的立体结构层在INS膜受到拉伸时很容易发生破裂,从而对INS膜的外观造成较大影响,因而使得INS膜的拉伸率较低,使用局限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具有表面触感的高拉伸性的INS膜,解决了拉伸率低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表面触感的高拉伸性的INS膜,它包括:转印载体,所述转印载体包括转印基材以及形成在所述转印基材任一表面的转印结构层;外涂保护层,所述外涂保护层形成在所述转印结构层的另一表面上;装饰层,所述装饰层形成在所述外涂保护层的另一表面上;转印接着层,所述转印接着层形成在所述装饰层的另一表面上;底材,所述底材形成在所述转印接着层的另一表面上。优化地,所述转印载体还包括形成在所述转印基材和所述转印结构层之间的底漆层。进一步地,所述底漆层的材质为丙烯酸类材料。优化地,所述转印基材的材质为PET,厚度为38~100μm且表面经过化学处理。优化地,所述转印结构层的材质为光固化有机硅改性的丙烯酸类树脂,其是采用具有预定立体结构的金属辊将对应的材料涂覆于所述转印基材上形成的。优化地,所述外涂保护层的材料选自光固化体系、热固化体系或热塑性涂层体系。优化地,所述装饰层通过油墨的印刷形成,其印刷方式为凹版印刷或丝网印刷。优化地,所述转印接着层的材质为聚氨酯类、丙烯酸类、聚酯类或氯醋树脂类,其厚度为2~5μm。优化地,所述底材的材质为ABS、PC或两者的合金材料,其厚度为175μm~500μm。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技术具有表面触感的高拉伸性的INS膜,采用转印而非UV压印或热压的方式形成具有表面触感的转印结构层,并与其它结构层进行配合,使INS膜在较大拉伸外力的作用下仍能保持结构完整性,拉伸率高,结构稳定性强,并具有良好的成型性、耐候性、耐刮擦性以及耐溶剂性以及更丰富的外观效果;因而,本技术的INS膜能够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场合(如汽车的内外饰、电器等)。附图说明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具有表面触感的高拉伸性的INS膜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如图1所示具有表面触感的高拉伸性的INS膜,它包括转印载体1、外涂保护层2、装饰层3、转印接着层4和底材5等。其中,转印载体1包括转印基材11以及形成在转印基材11任一表面的转印结构层13。在本实施例中,转印基材11的材质为PET材质,厚度为38-100μm且表面经过化学处理。转印结构层13的材质为光固化有机硅改性的丙烯酸类树脂,其是采用具有预定立体结构的金属辊将对应的材料(即前述的光固化有机硅改性的丙烯酸类树脂)涂覆于转印基材11上而快速形成的。该转印载体1还包括形成在转印基材11和转印结构层13之间的底漆层12,即底漆层12形成在转印基材11中靠近转印结构层13的表面上,其材质为丙烯酸类primer材料。外涂保护层2形成在转印结构层13的另一表面上,使得外涂保护层2和底漆层12分别位于转印结构层13的两侧。该外涂保护层2(即3DTopCoat保护层)的材料选自市售的光固化体系、热固化体系或热塑性涂层体系,其主要成分为热塑性丙烯酸酯、羟基丙烯酸酯、聚酯树脂、聚氨酯丙烯酸酯、环氧丙烯酸酯或聚酯丙烯酸酯,可以很容易地复制转印结构层的结构并剥离。装饰层3形成在外涂保护层2的另一表面上,使得装饰层3和转印结构层13分别位于外涂保护层2的两侧。装饰层3可以根据需要采用一层或多层结构。装饰层3通过油墨的印刷形成,其印刷方式为凹版印刷或丝网印刷。转印接着层4形成在装饰层3的另一表面上,使得外涂保护层2和转印接着层4分别位于装饰层3的两侧。转印接着层4为聚氨酯类、丙烯酸类、聚酯类或氯醋树脂,其厚度为2-5μm。底材5形成在转印接着层4的另一表面上,使得装饰层3和底材5分别位于转印接着层4的两侧。底材5的材质为ABS、PC或两者的合金材料,其厚度为175μm~500μm。上述具有表面触感的高拉伸性的INS膜按如下方法进行制备:(1)在转印基材11的底漆层12上用有结构的金属辊涂布材料(光固化有机硅改性的丙烯酸类树脂),经UV固化形成转印结构层13;(2)在转印结构层13上设置一层TopCoat保护层(即外涂保护层2);并用适当的条件干燥固化;(3)在所述3DTopCoat保护层上设置装饰层3,通过油墨的印刷来实现;印刷方式为凹版印刷或丝网印刷;(4)在所述装饰层3上设置转印接着层4,通过涂布、凹版印刷或者丝网印刷的方式实现;制得半成品A;(5)将半成品A与底材5进行热烫印;(6)将成品进行熟化,收卷,分切即可。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技术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表面触感的高拉伸性的INS膜,其特征在于,它包括:/n转印载体(1),所述转印载体(1)包括转印基材(11)以及形成在所述转印基材(11)任一表面的转印结构层(13);/n外涂保护层(2),所述外涂保护层(2)形成在所述转印结构层(13)的另一表面上;/n装饰层(3),所述装饰层(3)形成在所述外涂保护层(2)的另一表面上;/n转印接着层(4),所述转印接着层(4)形成在所述装饰层(3)的另一表面上;/n底材(5),所述底材(5)形成在所述转印接着层(4)的另一表面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表面触感的高拉伸性的INS膜,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转印载体(1),所述转印载体(1)包括转印基材(11)以及形成在所述转印基材(11)任一表面的转印结构层(13);
外涂保护层(2),所述外涂保护层(2)形成在所述转印结构层(13)的另一表面上;
装饰层(3),所述装饰层(3)形成在所述外涂保护层(2)的另一表面上;
转印接着层(4),所述转印接着层(4)形成在所述装饰层(3)的另一表面上;
底材(5),所述底材(5)形成在所述转印接着层(4)的另一表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表面触感的高拉伸性的INS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印载体(1)还包括形成在所述转印基材(11)和所述转印结构层(13)之间的底漆层(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表面触感的高拉伸性的INS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漆层(12)的材质为丙烯酸类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表面触感的高拉伸性的INS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印基材(11)的材质为PET,厚度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晓良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理想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