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混凝土组合梁与钢管混凝土柱节点及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组合节点及节点施工方法,具体涉及一种钢-混凝土组合梁与钢管混凝土柱节点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U形钢-混凝土组合梁具有承载力高、刚度大、抗震性能好、截面尺寸小、施工速度快、抗火性能好以及施工后墙体表面平整、建筑效果好等优点,常与钢管混凝土柱和钢筋混凝土楼板配合应用。然而,当U形组合梁与T形或L形钢管混凝土柱连接时,外侧上翼缘外翻将严重影响使用功能,并会影响外墙保温和装饰施工。框架节点处负弯矩较大,当采用U形钢-混凝土组合梁时,U形梁上翼缘一般位于钢筋混凝土楼板底部,仅靠组合梁上翼缘承受负弯矩作用下产生的拉力,无法充分发挥组合梁的优越受力性能,同时也会导致结构中梁高度和用钢量增加。因此,为进一步提高组合梁负弯矩区的承载力,降低钢梁刚度,减小钢材用量,需要在组合梁上部及周围楼板一定范围内设置纵向受力钢筋。为了保证节点区的刚度和承载力,上部负弯矩钢筋若穿过柱构件,会对柱的承载力造成一定程度削弱,同时施工也较为复杂;若钢筋不穿设组合柱,此时需要实现钢筋端部有效、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混凝土组合梁与钢管混凝土柱节点,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钢-混凝土组合梁(1)、钢管混凝土柱(2)、钢筋混凝土板(4)和两个连接端板(3),钢管混凝土柱(2)竖直设置,钢-混凝土组合梁(1)和钢筋混凝土板(4)一体设置,钢-混凝土组合梁(1)的一端和钢筋混凝土板(4)的一端均与钢管混凝土柱(2)的外侧壁固定连接,两个连接端板(3)安装在钢-混凝土组合梁(1)和钢管混凝土柱(2)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混凝土组合梁与钢管混凝土柱节点,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钢-混凝土组合梁(1)、钢管混凝土柱(2)、钢筋混凝土板(4)和两个连接端板(3),钢管混凝土柱(2)竖直设置,钢-混凝土组合梁(1)和钢筋混凝土板(4)一体设置,钢-混凝土组合梁(1)的一端和钢筋混凝土板(4)的一端均与钢管混凝土柱(2)的外侧壁固定连接,两个连接端板(3)安装在钢-混凝土组合梁(1)和钢管混凝土柱(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钢-混凝土组合梁与钢管混凝土柱节点,其特征在于:钢管混凝土柱(2)包括垂直柱肢(2-1)、平行柱肢(2-2)和柱内部混凝土(2-3),垂直柱肢(2-1)与平行柱肢(2-2)固定连接组成钢管体,柱内部混凝土(2-3)设置在钢管体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钢-混凝土组合梁与钢管混凝土柱节点,其特征在于:钢-混凝土组合梁(1)包括下翼缘(1-3)、外侧腹板(1-4)、内侧腹板(1-5)、梁内部混凝土(1-6)和多个抗剪连接件(1-7);外侧腹板(1-4)和内侧腹板(1-5)平行安装在下翼缘(1-3)上,梁内部混凝土(1-6)安装在外侧腹板(1-4)、内侧腹板(1-5)和下翼缘(1-3)上,外侧腹板(1-4)、内侧腹板(1-5)和下翼缘(1-3)与钢管混凝土柱(2)固定连接,多个抗剪连接件(1-7)焊接安装在下翼缘(1-3)的上端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钢-混凝土组合梁与钢管混凝土柱节点,其特征在于:钢-混凝土组合梁(1)包括外侧翼缘(1-1)和内侧翼缘(1-2),外侧翼缘(1-1)水平安装在外侧腹板(1-4)顶端的内侧壁上,内侧翼缘(1-2)安装在内侧腹板(1-5)顶端的外侧壁上,两个连接端板(3)焊接安装在钢-混凝土组合梁(1)和钢管混凝土柱(2)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钢-混凝土组合梁与钢管混凝土柱节点,其特征在于:钢-混凝土组合梁(1)包括外侧翼缘(1-1)和内侧翼缘(1-2),外侧翼缘(1-1)水平安装在外侧腹板(1-4)顶端的内侧壁上,内侧翼缘(1-2)安装在内侧腹板(1-5)顶端的内侧壁上,两个连接端板(3)焊接安装在钢-混凝土组合梁(1)和钢管混凝土柱(2)上。
6.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一种钢-混凝土组合梁与钢管混凝土柱节点,其特征在于:一个连接端板(3)焊接安装在平行柱肢(2-2)和外侧腹板(1-4)的外侧壁上,另一个连接端板(3)焊接安装在内侧腹板(1-5)和平行柱肢(2-2)的外侧壁上。
7.根据权利要求2或5所述一种钢-混凝土组合梁与钢管混凝土柱节点,其特征在于:一个连接端板(3)焊接安装在平行柱肢(2-2)和外侧腹板(1-4)的外侧壁上,另一个连接端板(3)焊接安装在内侧腹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兰慧,贾晨,徐炎,邓来明,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