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电池电芯去毛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57084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锂电池电芯去毛刺装置,包括底座、电芯、电机和液压杆,还包括箱体;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侧壁上转动连接有对称设置的转动板,所述电机固定连接在固定板的侧壁上并与转动板传动连接;所述液压杆水平固定连接在转动板上,所述液压杆远离转动板的一端面固定连接有对称设置的打磨板;所述箱体固定连接在底座的上表面,所述箱体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收料斗,且电芯固定连接在箱体的顶板上表面并与打磨板相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能够同时对多个电芯进行去毛刺处理,提高了电芯去毛刺的效率,同时能够避免人工手动对电芯进行翻转,节省了人力与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锂电池电芯去毛刺装置
本技术涉及锂电池电芯加工设备
,具体是一种锂电池电芯去毛刺装置。
技术介绍
锂电池是一类由锂金属或锂合金为正/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电池。1912年锂金属电池最早由GilbertN.Lewis提出并研究;20世纪70年代时,M.S.Whittingham提出并开始研究锂离子电池;由于锂金属的化学特性非常活泼,使得锂金属的加工、保存、使用,对环境要求非常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锂电池已经成为了主流。而锂电池在加工生产的过程中需要对电芯上的毛刺进行处理,而现有的锂电池电芯去毛刺装置一般仅仅只能对单个的电芯进行去毛刺处理,同时在电芯一面的毛刺取出之后,需要人工手动对电芯进行翻面,在对电芯的反面进行去毛刺处理,这样不仅降低了电芯去毛刺的效率,而且也耗费人力与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锂电池电芯去毛刺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锂电池电芯去毛刺装置,包括底座、电芯、电机和液压杆,还包括箱体;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侧壁上转动连接有对称设置的转动板,所述电机固定连接在固定板的侧壁上并与转动板传动连接;所述液压杆水平固定连接在转动板上,所述液压杆远离转动板的一端面固定连接有对称设置的打磨板;所述箱体固定连接在底座的上表面,所述箱体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收料斗,且电芯固定连接在箱体的顶板上表面并与打磨板相配合。优选的,所述固定板的侧壁内开设有空腔,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以及转动板的一端部均贯穿固定板的侧壁并延伸至空腔内,且电机的输出轴与转动板相互配合。优选的,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齿轮,所述转动板的圆周壁上固定连接有外齿圈,所述外齿圈与齿轮相互啮合。优选的,所述液压杆远离转动板的一端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打磨板的一端面固定连接在连接板的侧壁上。优选的,所述打磨板的纵截面为U字形,且打磨板与电芯相配合。优选的,所述箱体内设置有收集盒,所述收集盒的一端部贯穿箱体的侧壁并与箱体的外侧壁相平齐。优选的,所述箱体靠近转动板的侧壁上开设有条形通孔,所述收料斗的底板贯穿条形通孔并延伸至收集盒的上侧。优选的,所述箱体的顶板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对称设置的吸盘,所述电芯吸附在吸盘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在通过在箱体上设置多个吸盘,便于同时对多个电芯进行固定,通过在吸盘的一侧设置多个打磨板,便于对电芯上的电极片进行打磨处理,通过在打磨板的一侧设置液压杆,便于控制打磨板的来回移动,通过在液压杆的一侧设置转动,便于控制打磨板的转动,从而便于打磨板对电芯上电极片的下表面进行打磨,从而避免工作人员手动对电芯进行翻转;这种锂电池电芯去毛刺装置不仅能够同时对多个电芯进行去毛刺处理,提高了电芯去毛刺的效率,同时能够避免人工手动对电芯进行翻转,节省了人力与时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正面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俯面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打磨板的立体图;图5为本技术中齿轮与外齿圈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座;2、电芯;3、电机;4、液压杆;5、箱体;6、打磨板;7、固定板;8、转动板;9、收料斗;10、空腔;11、齿轮;12、外齿圈;13、连接板;14、收集盒;15、条形通孔;16、吸盘。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锂电池电芯去毛刺装置,包括底座1、电芯2、电机3和液压杆4,还包括箱体5;底座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板7,固定板7的侧壁上转动连接有对称设置的转动板8,电机3固定连接在固定板7的侧壁上并与转动板8传动连接;液压杆4水平固定连接在转动板8上,液压杆4远离转动板8的一端面固定连接有对称设置的打磨板6;箱体5固定连接在底座1的上表面,箱体5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收料斗9,且电芯2固定连接在箱体5的顶板上表面并与打磨板6相配合。固定板7的侧壁内开设有空腔10,电机3的输出轴以及转动板8的一端部均贯穿固定板7的侧壁并延伸至空腔10内,且电机3的输出轴与转动板8相互配合,便于转动板8转动连接在固定板7上。电机3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齿轮11,转动板8的圆周壁上固定连接有外齿圈12,外齿圈12与齿轮11相互啮合,便于电机3通过齿轮11与外齿圈12的啮合驱动转动板8的间歇转动。液压杆4远离转动板8的一端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3,打磨板6的一端面固定连接在连接板13的侧壁上,便于液压杆4驱动打磨板6的来回移动,从而便于打磨板6对电芯2上的毛刺进行打磨处理。打磨板6的纵截面为U字形,且打磨板6与电芯2相配合,便于打磨板6通过U形缺口套设在电芯2上,从而便于对电芯2的打磨。箱体5内设置有收集盒14,收集盒14的一端部贯穿箱体5的侧壁并与箱体5的外侧壁相平齐,便于对磨屑进行回收处理,从而避免人工清扫。箱体5靠近转动板8的侧壁上开设有条形通孔15,收料斗9的底板贯穿条形通孔15并延伸至收集盒14的上侧,便于收料斗9内的磨屑经收料斗9的斜面滑落至收集盒14内,从而便于对磨屑的收集处理。箱体5的顶板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对称设置的吸盘16,电芯2吸附在吸盘16上,便于将电芯2固定在箱体5上,避免电芯2随着打磨板6位置的移动而移动。本技术在使用时,将电芯2的光滑面吸附在吸盘16上,并使得电芯2上的电极片与打磨板6相对,从而对电芯2进行固定,启动液压杆4,驱动打磨板6向电芯2的一侧移动,从而使得打磨板6套设在电芯2上的电极片上,再启动液压杆4,带动打磨板6的来回移动,从而实现对电芯2电极片的打磨;当电芯2上电极片的正面打磨完毕后,使得液压杆4带动打磨板6移离电芯2上的电极片,再启动电机3,通过齿轮11与外齿圈12的啮合,驱动转动板8的转动,再带动打磨板6的转动,使得打磨板6的开口朝上设置,再次启动液压杆4,从而便于打磨板6对电芯2上电极片的下表面进行打磨处理,避免人工手动对电芯2进行翻转,而磨屑能够下落至收料斗9内,再经收料斗9的倾斜边向下滑落至收集盒14内,从而避免人工手动对磨屑进行清扫收集,给工作人员带来了便捷。在本技术中所描述的“固定连接”表示相互连接的两部件之间是固定在一起,一般是通过焊接、螺钉或胶粘等方式固定在一起;“转动连接”是指两部件连接在一起并能相对运动。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锂电池电芯去毛刺装置,包括底座(1)、电芯(2)、电机(3)和液压杆(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箱体(5);/n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板(7),所述固定板(7)的侧壁上转动连接有对称设置的转动板(8),所述电机(3)固定连接在固定板(7)的侧壁上并与转动板(8)传动连接;/n所述液压杆(4)水平固定连接在转动板(8)上,所述液压杆(4)远离转动板(8)的一端面固定连接有对称设置的打磨板(6);/n所述箱体(5)固定连接在底座(1)的上表面,所述箱体(5)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收料斗(9),且电芯(2)固定连接在箱体(5)的顶板上表面并与打磨板(6)相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锂电池电芯去毛刺装置,包括底座(1)、电芯(2)、电机(3)和液压杆(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箱体(5);
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板(7),所述固定板(7)的侧壁上转动连接有对称设置的转动板(8),所述电机(3)固定连接在固定板(7)的侧壁上并与转动板(8)传动连接;
所述液压杆(4)水平固定连接在转动板(8)上,所述液压杆(4)远离转动板(8)的一端面固定连接有对称设置的打磨板(6);
所述箱体(5)固定连接在底座(1)的上表面,所述箱体(5)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收料斗(9),且电芯(2)固定连接在箱体(5)的顶板上表面并与打磨板(6)相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电池电芯去毛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7)的侧壁内开设有空腔(10),所述电机(3)的输出轴以及转动板(8)的一端部均贯穿固定板(7)的侧壁并延伸至空腔(10)内,且电机(3)的输出轴与转动板(8)相互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锂电池电芯去毛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3)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齿轮(11),所述转动板(8)的圆周壁上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杨洪树徐超陈丽鲜杨冬生翟博刘朋朋蔡方平马鹏飞马洪波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利维能动力电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