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和车辆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
,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和车辆。
技术介绍
在相关技术中,车辆在下雨天或者处于温度较低的环境下,容易导致车辆的乘员舱内湿气较重。因此,如何有效的对车辆的乘员舱进行除湿成为了技术人员研究的即使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和车辆。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热管理系统用于车辆,所述热管理系统包括压缩机、室外换热器、气液分离器、蒸发器、暖风芯体和热管理集成单元,所述热管理集成单元与所述压缩机、所述蒸发器以及所述暖风芯体连接,所述热管理集成单元包括:流道板,所述流道板内形成有多个流道;集成设置在所述流道板上泵组件和阀组件,所述泵组件包括采暖水泵,所述采暖水泵的进口通过所述流道连接所述阀组件;和集成设置在所述流道板上的水冷冷凝器,所述水冷冷凝器的冷媒输入端连接所述压缩机,所述水冷冷凝器的冷媒输出端连接所述蒸发器的进口和所述室外换热器的进口,所述蒸发器的出口和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出口均连接所述气液分离器的进口,所述气液分离器连接所述压缩机,所述水冷冷凝器的冷却液输入端通过所述流道连接所述采暖水泵的出口,所述水冷冷凝器的冷却液输出端连接所述暖风芯体的进口,所述暖风芯体的出口通过所述流道连接所述阀组件,所述阀组件用于控制所述热管理集成单元内的冷却液的流向;所述热管理系统具有第一工作模式,在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下,所述采暖水泵和所述压缩机均启动,所述阀组件处于第一预设状态,在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管理系统,用于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系统包括压缩机、室外换热器、气液分离器、蒸发器、暖风芯体和热管理集成单元,所述热管理集成单元与所述压缩机、所述蒸发器以及所述暖风芯体连接,所述热管理集成单元包括:/n流道板,所述流道板内形成有多个流道;/n集成设置在所述流道板上泵组件和阀组件,所述泵组件包括采暖水泵,所述采暖水泵的进口通过所述流道连接所述阀组件;和/n集成设置在所述流道板上的水冷冷凝器,所述水冷冷凝器的冷媒输入端连接所述压缩机,所述水冷冷凝器的冷媒输出端连接所述蒸发器的进口和所述室外换热器的进口,所述蒸发器的出口和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出口均连接所述气液分离器的进口,所述气液分离器连接所述压缩机,所述水冷冷凝器的冷却液输入端通过所述流道连接所述采暖水泵的出口,所述水冷冷凝器的冷却液输出端连接所述暖风芯体的进口,所述暖风芯体的出口通过所述流道连接所述阀组件,所述阀组件用于控制所述热管理集成单元内的冷却液的流向;/n所述热管理系统具有第一工作模式,在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下,所述采暖水泵和所述压缩机均启动,所述阀组件处于第一预设状态,在所述第一预设状态下,所述阀组件连通所述采暖水泵的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管理系统,用于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系统包括压缩机、室外换热器、气液分离器、蒸发器、暖风芯体和热管理集成单元,所述热管理集成单元与所述压缩机、所述蒸发器以及所述暖风芯体连接,所述热管理集成单元包括:
流道板,所述流道板内形成有多个流道;
集成设置在所述流道板上泵组件和阀组件,所述泵组件包括采暖水泵,所述采暖水泵的进口通过所述流道连接所述阀组件;和
集成设置在所述流道板上的水冷冷凝器,所述水冷冷凝器的冷媒输入端连接所述压缩机,所述水冷冷凝器的冷媒输出端连接所述蒸发器的进口和所述室外换热器的进口,所述蒸发器的出口和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出口均连接所述气液分离器的进口,所述气液分离器连接所述压缩机,所述水冷冷凝器的冷却液输入端通过所述流道连接所述采暖水泵的出口,所述水冷冷凝器的冷却液输出端连接所述暖风芯体的进口,所述暖风芯体的出口通过所述流道连接所述阀组件,所述阀组件用于控制所述热管理集成单元内的冷却液的流向;
所述热管理系统具有第一工作模式,在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下,所述采暖水泵和所述压缩机均启动,所述阀组件处于第一预设状态,在所述第一预设状态下,所述阀组件连通所述采暖水泵的进口和所述暖风芯体的出口;所述采暖水泵将冷却液输送至所述水冷冷凝器,从所述压缩机流出的冷媒在所述水冷冷凝器内冷却以加热流经所述水冷冷凝器的冷却液,被加热后的冷却液流入所述暖风芯体以对所述车辆的乘员舱进行加热,在所述水冷冷凝器中冷却后的冷媒能够流经所述室外换热器和所述蒸发器,在流经所述蒸发器时吸热蒸发以对所述乘员舱内的湿空气进行冷凝以对乘员舱进行除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理系统,所述热管理集成单元还包括安装座、第一节流装置、截止阀和单向阀;
所述安装座集成安装在所述水冷冷凝器上,所述安装座上形成有第一冷媒接口、第二冷媒接口和第三冷媒接口,所述第一冷媒接口连接所述水冷冷凝器的冷媒输出端和所述室外换热器的进口,所述第一节流装置安装在所述安装座上且与所述第一冷媒接口串联;
所述截止阀安装在所述安装座上,所述第二冷媒接口连接所述水冷冷凝器的冷媒输出端且与所述第一冷媒接口并联,所述截止阀与所述第二冷媒接口串联,所述截止阀用于连通和中断所述第二冷媒接口和所述水冷冷凝器的冷媒输出端,所述第二冷媒接口连接所述蒸发器的进口;
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出口与所述气液分离器之间设置有外部截止阀,所述第三冷媒接口连接在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出口与所述外部截止阀之间,所述第三冷媒接口还与所述第二冷媒接口连通,所述第三冷媒接口处安装有单向阀;
在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下,所述第一节流装置处于节流状态,所述截止阀处于关闭状态,所述外部截止阀也处于关闭状态,冷媒在所述水冷冷凝器进行第一次冷却后流经所述第一节流装置进入所述室外换热器内进行第二次冷却,第二次冷却后的冷媒流经所述单向阀后从所述第二冷媒接口流入所述蒸发器内吸热蒸发以对所述乘员舱内的湿空气进行冷凝,从所述蒸发器流出的冷媒流入所述气液分离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集成单元还包括安装座、第一节流装置、截止阀和单向阀;
所述安装座集成安装在所述水冷冷凝器上,所述安装座上形成有第一冷媒接口、第二冷媒接口和第三冷媒接口,所述第一冷媒接口连接所述水冷冷凝器的冷媒输出端和所述室外换热器的进口,所述第一节流装置安装在所述安装座上且与所述第一冷媒接口串联;
所述截止阀安装在所述安装座上,所述第二冷媒接口连接所述水冷冷凝器的冷媒输出端且与所述第一冷媒接口并联,所述截止阀与所述第二冷媒接口串联,所述截止阀用于连通和中断所述第二冷媒接口和所述水冷冷凝器的冷媒输出端,所述第二冷媒接口连接所述蒸发器的进口;
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出口与所述气液分离器之间设置有外部截止阀,所述第三冷媒接口的连接在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出口与所述外部截止阀之间,所述第三冷媒接口还与所述第二冷媒接口连通,所述第三冷媒接口处安装有单向阀;
在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下,所述第一节流装置处于节流状态,所述截止阀处于打开状态,所述外部截止也阀处于打开状态,冷媒在所述水冷冷凝器进行冷却后一部分流经所述第一节流装置后进入所述室外换热器进行吸热蒸发后通过所述外部截止阀流入所述气液分离器,另一部分流经所述截止阀后从所述第二冷媒接口流入所述蒸发器内吸热蒸发以对所述乘员舱内的湿空气进行冷凝,从所述蒸发器流出的冷媒流入所述气液分离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系统还包括液体加热器,所述液体加热器的进口连接所述水冷冷凝器的冷却液输出端,所述液体加热器的出口连接所述暖风芯体的入口,所述液体加热器用于加热从所述水冷冷凝器中流出的冷却液。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泵组件还包括电池水泵和电机水泵,所述热管理集成单元还包括集成设置在所述流道板上的电池冷却器和水水换热器,所述电池冷却器的冷却液输入端与所述水水换热器的第一冷却液输入端以及第一冷却液输出端连通,所述水水换热器的第一冷却液输出端通过所述流道连接所述阀组件,所述热管理系统还包括动力电池、电驱部件和散热器;
所述流道板上形成有第一至第八接口,所述阀组件包括第一五通阀和第二五通阀;
所述第一五通阀的第一端通过所述流道连接所述第八接口,所述第八接口连接所述暖风芯体的出口;
所述第一五通阀的第二端通过所述流道连通所述采暖水泵;
所述第一五通阀的第三端通过所述流道连通所述第一接口,所述第一接口连接所述散热器的出口;
所述第一五通阀的第四端通过所述流道连接所述第二五通阀的第五端;
所述第一五通阀的第五端通过所述流道连接所述水水换热器的第二冷却液输出端;
所述第二五通阀的第一端通过所述流道连接所述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所述第二接口连接所述散热器的进口,所述第三接口连接所述电驱部件的出口,所述第二接口连通所述第三接口;
所述第二五通阀的第二端通过所述流道连接所述电机水泵的进口,所述电机水泵通过所述流道连接所述第四接口,所述第四接口连接所述电驱部件的进口;
所述第二五通阀的第三端通过所述流道连接所述水水换热器的第一冷却液输出端;
所述第二五通阀的第四端通过所述流道连接电池水泵的进口,所述电池水泵通过所述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东斌,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