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合套铆压装配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63170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压合装配治具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全自动合套铆压装配线,包括操作台,操作台顶面安装有铆压装置,铆压装置前端设置防护装置,铆压装置底端设置有固定座,固定座顶面竖直安装有导杆,导杆底端与顶端分别套接有基座与压座,基座前端顶面设置有第一夹子压座前端下面吗设置有第二夹子,导杆中端活动套接有限位扣,固定座顶面后端安装有压力装置,防护装置底端设置有滑轨,滑轨顶面滑动卡接滑轮,滑轮顶端设置有框架。该全自动合套铆压装配线,通过在导杆外围旋转套接有限位扣,利用限位扣能够显示压座与基座之间的铆压深度,使得同一模具能够铆压出不同深度的效果,且铆压深度可以进行控制,达到精准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自动合套铆压装配线
本专利技术涉及压合装配治具
,具体为一种全自动合套铆压装配线。
技术介绍
辅助装配装置,又可称为治具,是一个木工、铁工、钳工、机械、电控以及其他一些手工艺品的大类工具,主要是作为协助控制位置或动作(或两者)的一种工具,其能够协助人工或者独自的完成工艺装配、项目测试以及线路板测试等工作,用以提高生产力、重复特定动作,使得工作更加精确。现有的装配线提供更换治具的种类较少,且对于铆压的深度与力度未能精确的进行控制,而是需要通过治具模具进行控制,对人工的防护性较低。有鉴于此,研发设计出一种全自动合套铆压装配线的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全自动合套铆压装配线,具备治具便于更换,防护性强,且数据精准等优点,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全自动合套铆压装配线,包括操作台,所述操作台顶面安装有铆压装置,所述铆压装置前端设置防护装置;所述铆压装置底端设置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顶面竖直安装有导杆,所述导杆底端与顶端分别套接有基座与压座,所述基座前端顶面设置有第一夹子所述压座前端下面吗设置有第二夹子,所述导杆中端活动套接有限位扣,所述固定座顶面后端安装有压力装置;所述防护装置底端设置有滑轨,所述滑轨顶面滑动卡接滑轮,所述滑轮顶端设置有框架,所述框架顶端设置有卡环。进一步,所述操作台位于铆压装置底面,所述铆压装置通过螺栓固定安装于操作台顶面中心,所述防护装置固定安装于铆压装置两侧端,所述防滑装置设置有两组。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铆压装置与操作台之间通过螺栓达到固定安装的效果,且防护装置活动安装于铆压装置的两侧,利用防护装置对操作人员进行保护,铆压装置可以对材料进行铆压,利用防护装置与铆压装置之间的配合,能够达到正常工作的同时防护性强的效果。进一步,所述固定座位于铆压装置底端,所述铆压装置通过固定座稳定安装于操作台顶面中心,所述固定座后端设置有支撑板,所述导杆表面开设有螺纹槽,所述导杆竖直安装于固定座顶面中心。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固定座底面为与操作台顶面紧密连接,固定座前端设置有斜面,利用斜面能够使得导杆顶端基座旋转安装的时候没有较强的摩擦,使得安装/拆卸简便的效果,导杆外围设置有螺纹槽,便于将零配件通过旋转进行安装。进一步,所述基座与压座对应套接于导杆底端与顶端,所述第一夹子与第二夹子形状相等,所述第一夹子与第二夹子侧端都设有螺栓,所述螺栓侧端位于第一夹子与第二夹子内部设置有推进块,所述限位扣位于第一夹子与第二夹子之间,所述限位扣旋转套接于导杆表面。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基座与压座对应安装于导杆底座与顶端,且基座与导杆之间通过旋转固定安装,压座通过后端的套筒套接在导杆顶端,且压座后端通过连接块连接于压力装置,使得压力装置辅助压座向下施加压力,达到与基座配合铆压的效果,第一夹子与第二夹子内部结构相等,且通过侧端的螺栓旋转能够使得推进板向内部挤压,能够使得模具固定安装在基座与压座之间,限位扣内部设置螺纹圈,使得能够旋转卡接在导杆表面,且利用限位扣能够达到限制基座与压座之间铆压深度的效果。进一步,所述压力装置顶端连接于导杆顶端,所述压力装置包括丝杆、电机和连接块,所述电机位于固定座顶面后端,所述丝杆连接于电机顶端,所述连接块安装于滑块与压座背面之间。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压力装置竖直安装在固定座顶面后端,且压力装置顶端通过连接块连接压座,使得压座能够上下移动,达到与固定座配合铆压的效果,连接块中端安装有轴承,通过轴承能够使得连接块在丝杆上下滑动,电机外围设置有框架且电机顶端连接丝杆底端,利用电机辅助丝杆转动,能够达到连接块上下滑动的效果。进一步,所述滑轨呈弧形,所述滑轮设置有两组,所述框架底面连接于滑轮顶面,所述卡环焊接于框架内侧顶端,所述卡环内部截面大小与导杆截面大小相等。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滑轨设置有两组,且滑轨内部卡接有滑轮,利用滑轮能够使得框架在铆压装置两侧端进行移动,且框架内部为镂空,便于工人正常的作业的同时进行保护肢体的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全自动合套铆压装配线,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全自动合套铆压装配线,通过在导杆顶端与底端分别套接有基座与压座,且基座与压座分别在前端顶面与底端安装有第一夹子与第二夹子,利用第一夹子与第二夹子能够将铆压需要用到的模具进行固定安装,且第一夹子与第二夹子都通过螺栓与推进块配合进行夹取铆压模具的效果。2、该全自动合套铆压装配线,通过在固定座的两侧端安装有滑轨,且滑轨顶面通过滑轮滑动安装有框架,利用框架能够使得工作人员在伸入手的时候起到防护的效果,框架顶端内侧安装的卡环能够卡接在导杆上,使得压座下压的时候收到限制,有效的起到了防护工作人员肢体的效果。3、该全自动合套铆压装配线,通过在导杆外围旋转套接有限位扣,利用限位扣能够显示压座与基座之间的铆压深度,使得同一模具能够铆压出不同深度的效果,且铆压深度可以进行控制,达到精准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铆压装置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结构1中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结构1中B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结构铆压装置侧剖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结构铆压装置正面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结构铆压装置侧面示意图。其中:1、操作台;2、铆压装置;21、固定座;22、导杆;23、基座;231、第一夹子;24、压座;241、第二夹子;25、限位扣;26、压力装置;3、防护装置;31、滑轨;32、滑轮;33、框架;34、卡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6,一种全自动合套铆压装配线,包括操作台1,操作台1顶面安装有铆压装置2,铆压装置2前端设置防护装置3;铆压装置2底端设置有固定座21,固定座21顶面竖直安装有导杆22,导杆22底端与顶端分别套接有基座23与压座24,基座23前端顶面设置有第一夹子231压座24前端下面吗设置有第二夹子241,导杆22中端活动套接有限位扣25,固定座21顶面后端安装有压力装置26;防护装置3底端设置有滑轨31,滑轨31顶面滑动卡接滑轮32,滑轮32顶端设置有框架33,框架33顶端设置有卡环34。具体的,操作台1位于铆压装置2底面,铆压装置2通过螺栓固定安装于操作台1顶面中心,防护装置3固定安装于铆压装置2两侧端,防滑装置3设置有两组。铆压装置2与操作台1之间通过螺栓达到固定安装的效果,且防护装置3活动安装于铆压装置2的两侧,利用防护装置3对操作人员进行保护,铆压装置2可以对材料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自动合套铆压装配线,包括操作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台(1)顶面安装有铆压装置(2),所述铆压装置(2)前端设置防护装置(3);/n所述铆压装置(2)底端设置有固定座(21),所述固定座(21)顶面竖直安装有导杆(22),所述导杆(22)底端与顶端分别套接有基座(23)与压座(24),所述基座(23)前端顶面设置有第一夹子(231),所述压座(24)前端下面设置有第二夹子(241),所述导杆(22)中端活动套接有限位扣(25),所述固定座(21)顶面后端安装有压力装置(26);/n所述防护装置(3)底端设置有滑轨(31),所述滑轨(31)顶面滑动卡接滑轮(32),所述滑轮(32)顶端设置有框架(33),所述框架(33)顶端设置有卡环(3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自动合套铆压装配线,包括操作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台(1)顶面安装有铆压装置(2),所述铆压装置(2)前端设置防护装置(3);
所述铆压装置(2)底端设置有固定座(21),所述固定座(21)顶面竖直安装有导杆(22),所述导杆(22)底端与顶端分别套接有基座(23)与压座(24),所述基座(23)前端顶面设置有第一夹子(231),所述压座(24)前端下面设置有第二夹子(241),所述导杆(22)中端活动套接有限位扣(25),所述固定座(21)顶面后端安装有压力装置(26);
所述防护装置(3)底端设置有滑轨(31),所述滑轨(31)顶面滑动卡接滑轮(32),所述滑轮(32)顶端设置有框架(33),所述框架(33)顶端设置有卡环(3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合套铆压装配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台(1)位于铆压装置(2)底面,所述铆压装置(2)通过螺栓固定安装于操作台(1)顶面中心,所述防护装置(3)固定安装于铆压装置(2)两侧端,所述防护装置(3)设置有两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合套铆压装配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21)位于铆压装置(2)底端,所述铆压装置(2)通过固定座(21)稳定安装于操作台(1)顶面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小川谢爱民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康派尔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