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鞋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56950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鞋底,包括大底,大底顶面开设有至少两个安装槽,每个安装槽内嵌装有对应大小的弹性垫片,每个弹性垫片的高度均大于对应的安装槽的深度,大底上层设有中底,中底的边沿与大底连接,中底底部设有弧状凸起,弧状凸起位于弹性垫片之间。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简单的安装槽、凹槽、填充孔和镂空腔实现鞋底的结构设计,生产方便;中底为纳米塑钢材质,可以不设置勾心,加工成本和材料成本都较低;弹性垫片不仅增加了鞋底的缓冲性能和提高了穿着感受,还起到了内增高的作用;弹性垫片撑起的大底和中底间的间隙配合中底底部的弧形凸起,使得鞋底在行进过程中,前脚掌或后脚跟对另一方起到翘起的作用,具备助力功能,更加省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鞋底
本专利技术涉及鞋底生产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多功能鞋底。
技术介绍
鞋底一般分为制鞋业应用型、鞋厂应用型鞋底和市场商品型两种模式。制鞋业应用的鞋底主要是配合鞋子大底、中底、做出相应的型体;按照楦底板或者面板制作尺码板,并制作出相应的形状。如CN103763963B公开的一种包括缓冲构件和装有可流动材料的囊袋的鞋底。囊袋具有近侧前足部、后足部和外侧中足部。囊袋实质上没有在所述缓冲构件的内侧中足部之上延伸。囊袋可装有中空微球体。鞋底整理的透气性好,更加轻便。但是这种鞋底的结构强度不够且整体造价昂贵,生产工序繁琐,工艺复杂;目前鞋底不具备助力或省力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鞋底,解决上述的一个或多个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鞋底,包括大底,所述大底顶面开设有至少两个安装槽,每个所述安装槽内嵌装有对应大小的弹性垫片,每个所述弹性垫片的高度均大于对应的所述安装槽的深度,所述大底上层设有中底,所述中底的边沿与所述大底连接,所述中底底部设有弧状凸起,所述弧状凸起位于所述弹性垫片之间。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槽分别开设于所述大底的前掌端和后跟端。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槽贯通所述大底的前端或后端。进一步地,所述中底为纳米塑钢材质。进一步地,所述中底的前掌端沿竖直方向设有蜂窝状的填充孔,所述填充孔内填充弹性材料。进一步地,所述中底的后跟端内部设有镂空腔。进一步地,前掌端的所述安装槽深度与后跟端的所述安装槽深度不同。进一步地,所述中底的四沿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为具备延展性的软料材质,所述中底通过所述连接部连接至所述大底。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槽底部设有格纹。进一步地,前掌端的所述安装槽在其底部的前端设有若干不规则的凹槽。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简单的安装槽、凹槽、填充孔和镂空腔实现鞋底的结构设计,生产方便;中底为纳米塑钢材质,可以不设置勾心,加工成本和材料成本都较低;2、弹性垫片不仅增加了鞋底的缓冲性能和提高了穿着感受,还起到了内增高的作用;3、弹性垫片撑起的大底和中底间的间隙配合中底底部的弧形凸起,使得鞋底在行进过程中,前脚掌或后脚跟对另一方起到翘起的作用,具备助力功能,更加省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中弹性垫片与大底的安装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里大底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里中底的弧状凸起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里中底的剖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里中底的连接部示意图。图中:1、大底;2、安装槽;3、弹性垫片;4、中底;5、弧状凸起;6、填充孔;7、连接部。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一种多功能鞋底,包括大底1和中底4,中底4设置在大底1的上层。中底4的四沿设有连接部7,连接部7边沿部分为橡胶材质,主体部分为具备延展性的软料材质。中底4通过连接部7的边缘部分以热压或粘接等方式连接至大底1。大底1和中底4形成一种特殊结构,内部存在活动空间,但不会影响鞋底整体的使用。大底1采用正常生产的材质,如天然橡胶或人工合成橡胶。大底1顶面开设有两个安装槽2,两个安装槽2分别开设于大底1的前掌端和后跟端,具体形状和边框大小均与所处位置的鞋底形状契合。每个安装槽2内嵌装有对应大小的弹性垫片3,即弹性垫片3能够契合地嵌入安装槽2,弹性垫片3与安装槽2壁之间基本不存在间隙。每个弹性垫片3的高度均大于对应的安装槽2的深度,即通过弹性垫片3可以顶起中底4,使得中底4和大底1之间存在间隙,间隙一般在1mm左右。安装槽2不贯通大底1的前端或后端。即每个安装槽2具有完成的腔壁结构。前掌端的安装槽2深度与后跟端的安装槽2深度相同。安装槽2的底部设有格纹,前掌端的安装槽2在其底部的前端还额外设有若干不规则的凹槽,便于透气。中底4的底部设有弧状凸起5,弧状凸起5位于两个弹性垫片3的间隙处。弧状凸起5的尺寸使得中底4相较于大底1可以前后翘动。中底4为纳米塑钢材质。中底4具备一定硬度,可以不额外设置勾心,节省物料成本。中底4的前掌端沿竖直方向设有蜂窝状的填充孔6,填充孔6内填充弹性材料。中底4的后跟端内部设有镂空腔。填充料和镂空腔均便于增加鞋底的缓冲性能,提高穿着舒适度,更富有弹性。行走时,弧形凸起使得中底4具备前后翘动的可能性,脚后跟下压时,中底4的后跟端下压,后跟端的弹性垫片3被压缩,使得整个动作可以流畅实现。中底4的前掌端在弧形凸起的支撑下自然翘起。继续向前行进,前脚掌着地后,中底4的前掌端下压,同时后跟端的弹性垫片3释放,提供助力,帮助前掌端的下压。中底4前掌端的下压,前掌端的弹性垫片3被压缩,又可以助力脚后跟的下压,形成往复的循环,由于连接部7的特殊结构,使得这一切的动作都成为了可能,且不会影响鞋底的使用。实施例2一种多功能鞋底,包括大底1和中底4,中底4设置在大底1的上层。中底4的四沿设有连接部7,连接部7边沿部分为橡胶材质,主体部分为具备延展性的软料材质。中底4通过连接部7的边缘部分以热压或粘接等方式连接至大底1。大底1和中底4形成一种特殊结构,内部存在活动空间,但不会影响鞋底整体的使用。大底1采用正常生产的材质,如天然橡胶或人工合成橡胶。大底1顶面开设有两个安装槽2,两个安装槽2分别开设于大底1的前掌端和后跟端,具体形状和边框大小均与所处位置的鞋底形状契合。每个安装槽2内嵌装有对应大小的弹性垫片3,即弹性垫片3能够契合地嵌入安装槽2,弹性垫片3与安装槽2壁之间基本不存在间隙。每个弹性垫片3的高度均大于对应的安装槽2的深度,即通过弹性垫片3可以顶起中底4,使得中底4和大底1之间存在间隙,间隙一般在1mm左右。安装槽2可以贯通大底1的前后端的一个或全部,但保证安装槽2贯通端的槽壁仍可对弹性垫片3起到向内收束紧固的支撑作用,即安装在槽内的弹性垫片3不会因为安装槽2的结构设计改变而轻易脱离安装槽2。例如后跟端的安装槽2末端为半圆结构,那么贯通的部分只能是半圆弧的端梢部分,绝不能等于或者超过半圆。前掌端的安装槽2深度与后跟端的安装槽2深度相同。安装槽2的底部设有格纹,前掌端的安装槽2在其底部的前端还额外设有若干不规则的凹槽,便于透气。中底4的底部设有弧状凸起5,弧状凸起5位于两个弹性垫片3的间隙处。弧状凸起5的尺寸使得中底4相较于大底1可以前后翘动。中底4为纳米塑钢材质。中底4具备一定硬度,可以不额外设置勾心,节省物料成本。中底4的前掌端沿竖直方向设有蜂窝状的填充孔6,填充孔6内填充弹性材料。中底4的后跟端内部设有镂空腔。填充料和镂空腔均便于增加鞋底的缓冲性能,提高穿着舒适度,更富有弹性。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安装槽2可以贯通大底1的端头,在弹性垫片3不轻易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鞋底,包括大底(1),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底(1)顶面开设有至少两个安装槽(2),每个所述安装槽(2)内嵌装有对应大小的弹性垫片(3),每个所述弹性垫片(3)的高度均大于对应的所述安装槽(2)的深度,所述大底(1)上层设有中底(4),所述中底(4)的边沿与所述大底(1)连接,所述中底(4)底部设有弧状凸起(5),所述弧状凸起(5)位于所述弹性垫片(3)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鞋底,包括大底(1),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底(1)顶面开设有至少两个安装槽(2),每个所述安装槽(2)内嵌装有对应大小的弹性垫片(3),每个所述弹性垫片(3)的高度均大于对应的所述安装槽(2)的深度,所述大底(1)上层设有中底(4),所述中底(4)的边沿与所述大底(1)连接,所述中底(4)底部设有弧状凸起(5),所述弧状凸起(5)位于所述弹性垫片(3)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2)分别开设于所述大底(1)的前掌端和后跟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2)贯通所述大底(1)的前端或后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底(4)为纳米塑钢材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功能鞋底,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明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伊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