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水循环系统以及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54431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5: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动机水循环系统以及车辆,发动机水循环系统包括发动机、散热器、暖风芯体、水泵、第一管路、第二管路以及集排管;发动机包括发动机进水口、第一出水口、第二出水口以及缸盖排气口;散热器包括散热器入水口和散热器出水口,散热器入水口和第一出水口通过第一管路连通;暖风芯体包括暖风芯体入水口和暖风芯体出水口,暖风芯体入水口和第二出水口通过第二管路连通;散热器出水口和暖风芯体出水口均与水泵的水泵入口连通,水泵的水泵出口与发动机进水口连通;集排管的一端与发动机的缸盖排气口连通,另一端与第一管路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发动机水循环系统具有排气效果好、无流水音的优点,并且能够提升整车采暖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动机水循环系统以及车辆
本技术涉及发动机
,具体地涉及一种发动机水循环系统以及车辆。
技术介绍
目前,车辆的发动机在冷启动时,为了追求发动机的温升效率,而普遍地忽略了发动机水循环系统的排气效果,这就造成了发动机水循环系统存在排气困难甚至无法排气的问题,进而导致冷启动和发动机运行时空调暖风芯体内部因混入气体而产生流水音的现象。另外,现有技术的发动机水循环系统还存在水流量分配利用率低、采暖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发动机水循环系统,该发动机水循环系统具有排气效果好、无流水音的优点,并且能够提升整车采暖效果。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发动机水循环系统,所述发动机水循环系统包括发动机、散热器、暖风芯体、水泵、第一管路、第二管路以及集排管;所述发动机包括发动机进水口、第一出水口、第二出水口以及缸盖排气口;所述散热器包括散热器入水口和散热器出水口,所述散热器入水口和所述第一出水口通过所述第一管路连通;所述暖风芯体包括暖风芯体入水口和暖风芯体出水口,所述暖风芯体入水口和所述第二出水口通过所述第二管路连通;所述散热器出水口和所述暖风芯体出水口均与所述水泵的水泵入口连通,所述水泵的水泵出口与所述发动机进水口连通;所述集排管的一端与所述发动机的缸盖排气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管路连通。可选的,所述发动机水循环系统包括涡轮增压器,所述涡轮增压器的增压器入水口与所述发动机连通,所述涡轮增压器的增压器出水口与所述第二管路连通。可选的,所述发动机水循环系统包括节温器以及在所述散热器的散热器出水口和所述水泵的水泵入口之间提供连通的第三管路,所述节温器设置在所述第三管路上。可选的,所述发动机水循环系统包括在所述发动机和所述节温器之间提供连通的冷却器。可选的,所述发动机水循环系统包括溢气管和单向阀,所述溢气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出水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管路连通,所述单向阀设置在所述溢气管上。可选的,所述发动机水循环系统包括第一溢水罐,所述第一溢水罐在外界和所述散热器的散热器入水口之间提供连通。可选的,所述发动机水循环系统包括溢气管、单向阀和第二溢水罐,所述溢气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出水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溢水罐连通,所述第二溢水罐与所述散热器的散热器出水口连通;所述单向阀设置在所述溢气管上。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发动机水循环系统的小循环的过程是:所述水泵工作,所述发动机的冷却水通过所述第二管路流至所述暖风芯体,再通过所述暖风芯体流回至所述水泵完成循环过程。所述发动机水循环系统的小循环的排气补水的过程是:所述散热器关闭,所述水泵工作,所述暖风芯体开启,所述发动机的冷却水以及混合在水路中的空气通过所述集排管进入所述第一管路,由于所述散热器为关闭状态,因此所述集排管中的冷却水以及空气会沿着所述第一管路流动至所述发动机的第一出水口,该冷却水和空气在所述发动机的内部移动进行排气补水,排出的空气再进入所述集排管中,直至空气全部排尽。本技术的发动机水循环系统的小循环的排气过程主要是在所述发动机冷启动和转速发生变化时进行,其利用所述集排管的压力高于所述发动机的第一出水口的压力,使得冷却水和空气能够通过所述第一管路回流至所述发动机的第一出水口,并在所述发动机的内部进行排气补水,当冷却水中的空气排尽后,流至所述暖风芯体中的冷却水不再有空气,使发动机水循环系统具有排气效果好、无流水音的优点。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发动机水循环系统,所述发动机水循环系统包括发动机、散热器、暖风芯体、水泵、第一管路、第二管路、集排管、溢气管、节温器以及第一溢水罐;所述发动机包括发动机进水口、第一出水口、第二出水口以及缸盖排气口;所述散热器包括散热器入水口和散热器出水口,所述散热器入水口和所述第一出水口通过所述第一管路连通;所述暖风芯体包括暖风芯体入水口和暖风芯体出水口,所述暖风芯体入水口和所述第二出水口通过所述第二管路连通;所述散热器出水口和所述暖风芯体出水口均与所述水泵的水泵入口连通,所述水泵的水泵出口与所述发动机进水口连通;所述集排管的一端与所述发动机的缸盖排气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出水口连通;所述溢气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出水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管路连通;所述节温器设置在所述第一管路上;所述第一溢水罐在外界和所述散热器入水口之间提供连通。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发动机水循环系统,所述发动机水循环系统包括发动机、散热器、暖风芯体、水泵、第一管路、第二管路、集排管、溢气管、节温器以及第二溢水罐;所述发动机包括发动机进水口、第一出水口、第二出水口以及缸盖排气口;所述散热器包括散热器入水口和散热器出水口,所述散热器入水口和所述第一出水口通过所述第一管路连通;所述暖风芯体包括暖风芯体入水口和暖风芯体出水口,所述暖风芯体入水口和所述第二出水口通过所述第二管路连通;所述散热器出水口和所述暖风芯体出水口均与所述水泵的水泵入口连通,所述水泵的水泵出口与所述发动机进水口连通;所述集排管的一端与所述发动机的缸盖排气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出水口连通;所述溢气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出水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溢水罐连通,所述第二溢水罐与所述散热器出水口连通;所述节温器设置在所述第一管路上。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发动机水循环系统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发动机水循环系统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发动机水循环系统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发动机水循环系统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发动机,2-散热器,3-暖风芯体,4-水泵,5-第一管路,6-第二管路,7-集排管,8-涡轮增压器,9-节温器,10-第三管路,11-冷却器,12-溢气管,13-单向阀,14-第一溢水罐,15-第二溢水罐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本技术的发动机水循环系统包括发动机1、散热器2、暖风芯体3、水泵4、第一管路5、第二管路6以及集排管7;发动机1包括发动机进水口、第一出水口、第二出水口以及缸盖排气口;散热器2包括散热器入水口和散热器出水口,散热器入水口和第一出水口通过第一管路5连通;暖风芯体3包括暖风芯体入水口和暖风芯体出水口,暖风芯体入水口和第二出水口通过第二管路6连通;散热器出水口和暖风芯体出水口均与水泵4的水泵入口连通,水泵4的水泵出口与发动机进水口连通;集排管7的一端与发动机1的缸盖排气口连通,另一端与第一管路5连通。在本技术中,发动机水循环系统的小循环的过程是:水泵4工作,发动机1的冷却水通过第二管路6流至暖风芯体3,再通过暖风芯体3流回至水泵4完成循环过程。发动机水循环系统的小循环的排气补水的过程是:散热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动机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水循环系统包括发动机(1)、散热器(2)、暖风芯体(3)、水泵(4)、第一管路(5)、第二管路(6)以及集排管(7);/n所述发动机(1)包括发动机进水口、第一出水口、第二出水口以及缸盖排气口;/n所述散热器(2)包括散热器入水口和散热器出水口,所述散热器入水口和所述第一出水口通过所述第一管路(5)连通;/n所述暖风芯体(3)包括暖风芯体入水口和暖风芯体出水口,所述暖风芯体入水口和所述第二出水口通过所述第二管路(6)连通;/n所述散热器出水口和所述暖风芯体出水口均与所述水泵(4)的水泵入口连通,所述水泵(4)的水泵出口与所述发动机进水口连通;/n所述集排管(7)的一端与所述发动机(1)的缸盖排气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管路(5)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水循环系统包括发动机(1)、散热器(2)、暖风芯体(3)、水泵(4)、第一管路(5)、第二管路(6)以及集排管(7);
所述发动机(1)包括发动机进水口、第一出水口、第二出水口以及缸盖排气口;
所述散热器(2)包括散热器入水口和散热器出水口,所述散热器入水口和所述第一出水口通过所述第一管路(5)连通;
所述暖风芯体(3)包括暖风芯体入水口和暖风芯体出水口,所述暖风芯体入水口和所述第二出水口通过所述第二管路(6)连通;
所述散热器出水口和所述暖风芯体出水口均与所述水泵(4)的水泵入口连通,所述水泵(4)的水泵出口与所述发动机进水口连通;
所述集排管(7)的一端与所述发动机(1)的缸盖排气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管路(5)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水循环系统包括涡轮增压器(8),所述涡轮增压器(8)的增压器入水口与所述发动机(1)连通,所述涡轮增压器(8)的增压器出水口与所述第二管路(6)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水循环系统包括节温器(9)以及在所述散热器(2)的散热器(2)出水口和所述水泵(4)的水泵入口之间提供连通的第三管路(10),所述节温器(9)设置在所述第三管路(10)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水循环系统包括在所述发动机(1)和所述节温器(9)之间提供连通的冷却器(1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水循环系统包括溢气管(12)和单向阀(13),所述溢气管(12)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出水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管路(5)连通,所述单向阀(13)设置在所述溢气管(12)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动机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水循环系统包括第一溢水罐(14),所述第一溢水罐(14)在外界和所述散热器(2)的散热器入水口之间提供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发动机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水循环系统包括溢气管(12)、单向阀(13)和第二溢水罐(15),所述溢气管(12)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出水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溢水罐(15)连通,所述第二溢水罐(15)与所述散热器(2)的散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振华张军刘国平王淑艳王英明林建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