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绵城市透水路面自动水收集特种路面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4138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5:39
该海绵城市透水路面自动水收集特种路面结构,包括有路基;所述路基的下方设有挡水层,且在挡水层的两侧设有蓄水池与过滤层,过滤层的两端设有凸起A,挡水层的顶部设有凸起B,挡水层的上方设有集水层,且集水层的上方设有透水路面;所述蓄水池的上方设有水泵、出水管与绿化管,蓄水池的内部设有进水管与泄水管,且泄水管的底端固定连接地下管网,泄水管的顶端活动连接在蓄水池内的上部,集水层的设置,集水层具有不渗水的特点,且在上方开孔便于雨水穿过透水路面后的收集,且集水管的设置便于雨水的统一储存收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过滤层的设置,双层过滤保障垃圾无法进入损害内部机器,滤层活动连接在挡水层与蓄水池上,便于过滤层的拆卸和垃圾清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海绵城市透水路面自动水收集特种路面结构
本技术涉海绵城市透水路面
,尤其涉及海绵城市透水路面自动水收集特种路面结构。
技术介绍
透水路面作为一种新的环保型、生态型的道路材料,具有透水性,下雨时能较快消除道路、广场的积水现象,当集中降雨时能减轻城市排水设施的负担,防止河流泛滥和水体污染。本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的海绵城市透水路面自动水收集特种路面结构在使用时,对于收集的雨水直接排入地下没有在降雨少时进行合理利用,同时没有对雨水的保存蓄水装置。于是,专利技术人有鉴于此,秉持多年该相关行业丰富的设计开发及实际制作的经验,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海绵城市透水路面自动水收集特种路面结构,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海绵城市透水路面自动水收集特种路面结构,对于收集的雨水直接排入地下没有在降雨少时进行合理利用,同时没有对雨水的保存蓄水装置问题。本技术海绵城市透水路面自动水收集特种路面结构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一种海绵城市透水路面自动水收集特种路面结构,包括有路基;所述路基的下方设有挡水层,且在挡水层的两侧设有蓄水池与过滤层,过滤层的两端设有凸起A,挡水层的顶部设有凸起B,挡水层的上方设有集水层,且集水层的上方设有透水路面;所述蓄水池的上方设有水泵、出水管与绿化管,蓄水池的内部设有进水管与泄水管,且泄水管的底端固定连接地下管网,泄水管的顶端活动连接在蓄水池内的上部。进一步的,所述过集水层的底部设置开孔,且开孔与集水管固定连接,集水管的两端分别设置在过滤层的上方。进一步的,所述过滤层的下方设有滤网A与滤网B,且滤网A在滤网B的上方,过滤层的两侧通过凸起A分别与凸起B和蓄水池活动连接,且凸起A的上方设有吊点。进一步的,所述水泵的一侧活动连接有出水管,且出水管活动连接在绿化管的底部,水泵的另一侧活动连接有进水管,且进水管的底端设置在蓄水池内的底部。进一步的,所述透水路面的两侧设有弧形集水槽,且弧形集水槽上设有雨水篦子,且雨水篦子下设有过滤层。与现有结构相较之下,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本技术集水层的设置,集水层具有不渗水的特点,且在上方设置开孔便于雨水穿过透水路面后的收集,且集水管的设置便于雨水的统一储存收纳。2.本技术过滤层的设置,双层过滤保障垃圾无法进入损害内部机器,且可以将过滤层活动连接在挡水层与蓄水池上,便于过滤层的拆卸和垃圾清理。3.本技术水泵的设置,水泵通过出水管活动连接绿化管可以为地面上的绿化植被进行灌溉,水泵连接进水管,且进水管的底端设置在蓄水池内的底部,便于对蓄水池内水源的取用。4.本技术泄水管的设置,可在降水量过大内部蓄水池无法承担储水工作时将多余的雨水,排入到地下官网中,防止雨水漫过路面造成不必要的损失。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水泵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集水层侧面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集水层正面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过滤层结构示意图。图中:1、透水路面;2、集水层;201、开孔;202、集水管;3、弧形集水槽;4、雨水篦子;5、过滤层;501、滤网A;502、滤网B;503、吊点;6、凸起A;7、凸起B;8、路基;9、挡水层;10、蓄水池;11、绿化管;12、水泵;1201、进水管;1202、出水管;13、泄水管;14、地下管网。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其实例显示在附图和以下描述中。虽然将结合示例性的实施例描述本技术,但应当理解该描述并非要把本技术限制于该示例性的实施例。相反,本技术将不仅覆盖该示例性的实施例,而且还覆盖各种替换的、改变的、等效的和其他实施例,其可包含在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参见图1至附图5,一种海绵城市透水路面自动水收集特种路面结构,包括有路基8;所述路基8的下方设有挡水层9,且在挡水层9的两侧设有蓄水池10与过滤层5,过滤层5的两端设有凸起A6,挡水层9的顶部设有凸起B7,挡水层9的上方设有集水层2,且集水层2的上方设有透水路面1;所述蓄水池10的上方设有水泵12、出水管1202与绿化管11,蓄水池10的内部设有进水管1201与泄水管13,且泄水管13的底端固定连接地下管网14,泄水管13的顶端活动连接在蓄水池10内的上部。其中,集水层2的底部设置开孔201,且开孔201与集水管202固定连接,集水管202的两端分别设置在过滤层5的上方,集水层具2有不渗水的特点,且在上方设置开孔便201于雨水穿过透水路面1后的收集,且集水管202的设置便于雨水的统一储存收纳。其中,过滤层5的下方设有滤网A501与滤网B502,且滤网A501在滤网B502的上方,过滤层5的两侧通过凸起A6分别与凸起B7和蓄水池10活动连接,且凸起A6的上方设有吊点503,过滤层设有滤网A501与滤网B502双层过滤保障垃圾无法进入损害内部机器,且凸起A6与凸起B7的设置可以将过滤层5活动连接在挡水层9与蓄水池上10,凸起A6与凸起B7上方设置吊点503便于过滤层5的拆卸和垃圾清理。其中,水泵12的一侧活动连接有出水管1202,且出水管1202活动连接在绿化管11的底部,水泵12的另一侧活动连接有进水管1201,且进水管1201的底端设置在蓄水池10内的底部,水泵12通过出水管1202活动连接绿化管11可以为地面上的绿化植被进行灌溉,水泵12连接进水管1201,且进水管的底端设置在蓄水池10内的底部,便于对蓄水池10内水源的取用。其中,透水路面1的两侧设有弧形集水槽3,且弧形集水槽3上设有雨水篦子4,且雨水篦子4下设有过滤层5,便于雨水过多时对透水路面1上的雨水进行收集,雨水篦子4的设置保护上方行人避免踩空掉落,同时过滤体积较大的垃圾。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通过集水层2收集透水路面1渗下的雨水,使雨水流入到过滤层5内通过滤网A501与滤网B502对雨水进行过滤后存入蓄水池10内,通过弧形集水槽3收集透水路面1无法及时渗下的雨水,通过雨水篦子4阻止体积过大的垃圾进入过滤层5同时防止人员的跌落,挡水层9防止水源破坏路基8,和路基下的土层,造成透水路面1的塌陷。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专利技术人在此不再详述。综上所述,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海绵城市透水路面自动水收集特种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路基(8);所述路基(8)的下方设有挡水层(9),且挡水层(9)的两侧设有蓄水池(10)与过滤层(5),过滤层(5)的两端设有凸起A(6),挡水层(9)的顶部设有凸起B(7),挡水层(9)的上方设有集水层(2),且集水层(2)的上方设有透水路面(1);所述蓄水池(10)的上方设有水泵(12)、出水管(1202)与绿化管(11),蓄水池(10)的内部设有进水管(1201)与泄水管(13),且泄水管(13)的底端固定连接地下管网(14),泄水管(13)的顶端活动连接在蓄水池(10)内的上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绵城市透水路面自动水收集特种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路基(8);所述路基(8)的下方设有挡水层(9),且挡水层(9)的两侧设有蓄水池(10)与过滤层(5),过滤层(5)的两端设有凸起A(6),挡水层(9)的顶部设有凸起B(7),挡水层(9)的上方设有集水层(2),且集水层(2)的上方设有透水路面(1);所述蓄水池(10)的上方设有水泵(12)、出水管(1202)与绿化管(11),蓄水池(10)的内部设有进水管(1201)与泄水管(13),且泄水管(13)的底端固定连接地下管网(14),泄水管(13)的顶端活动连接在蓄水池(10)内的上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绵城市透水路面自动水收集特种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层(2)的底部设置开孔(201),且开孔(201)与集水管(202)固定连接,集水管(202)的两端分别设置在过滤层(5)的上方。


3.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轩赵亚飞张跃庄强
申请(专利权)人:淮安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