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学赞专利>正文

一种可收集雨水的透水路面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4138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5: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路面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可收集雨水的透水路面,为了解决路面积水影响人们通行的问题,所述地面上挖设有基坑,所述基坑的内部底侧固定设有矩形基墩,所述矩形基墩的内部开设有第一储水腔,所述矩形基墩的一侧固定设有梯形基墩,所述梯形基墩之间固定设有支撑板,所述梯形基墩的内部设有第二储水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方便操作,同时能够实现对于雨水的最大化利用,减少水资源的浪费,通过放置槽中的水泵进行抽出,可以用于小区的洗车或者对于小区内的植被进行浇灌,大大的增加了雨水的合理利用,同时避免了雨水的浪费以及路面积水对居民的通行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收集雨水的透水路面
本技术涉及透水路面
,具体是一种可收集雨水的透水路面。
技术介绍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避免水渍等在路面积压。但是对于这种排水路面需要额外的修建专用的输水管道渠把雨水引入到城市排管道进行排出,该种装置使用在小区或者一些园林公园中容易造成施工成本的增加,同时雨水排入到城市管道排出后将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不便于对于路面雨水的收集使用。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可收集雨水的透水路面,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收集雨水的透水路面,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收集雨水的透水路面,包括地面,所述地面上挖设有基坑,所述基坑的内部底侧固定设有矩形基墩,所述矩形基墩的内部开设有第一储水腔,所述矩形基墩的一侧固定设有梯形基墩,所述梯形基墩之间固定设有支撑板,所述梯形基墩的内部设有第二储水腔,所述梯形基墩的底部与所述矩形基墩的顶部通过通孔相连通,所述梯形基墩远离所述矩形基墩的一端固定设有水泥底板,所述水泥底板远离所述梯形基墩的一侧浇筑设有钢筋混凝土层,所述支撑板的中间上方且位于所述水泥底板和所述钢筋混凝土层上贯穿设有进水管,所述支撑板的上方一侧且位于所述梯形基墩的两侧均开设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与所述第二储水腔相连通,所述矩形基墩的底部一侧设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一端贯穿所述基坑且向放置槽的内部延伸,所述放置槽挖设于所述地面内,所述放置槽的内部设有水泵,所述水泵的一端与所述排水管连接。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进水管的一端且位于所述钢筋混凝土层的一侧固定设有过滤网。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过滤网的一侧且位于所述进水管内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端向基坑的内部延伸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水泵远离所述排水管的一端设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固定设有管接件。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放置槽的顶部设有盖板,所述盖板的一端通过连接合页与所述放置槽活动连接,所述盖板远离所述连接合页的一端且位于所述放置槽的内壁上固定设有挡块。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水泵设于防水箱的内部,所述防水箱设于所述放置槽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装置结构简单,方便操作使用,雨水可以通过路面上的进水管进入到支撑板的一侧,然后由支撑板上方一侧梯形基墩上的进水口进入到第一、第二储水腔中,从而实现雨水收集的作用,同时避免了路面的积水,影响人们的通行,同时储存的雨水可以通过水泵进行抽出,然后用于小区的洗车或者对于小区内的植被进行浇灌,大大的增加了雨水的合理利用,同时避免了雨水的浪费以及路面积水对居民的通行造成影响,实现对于雨水的最大化利用,减少水资源的浪费。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可收集雨水的透水路面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可收集雨水的透水路面的剖视图;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图4为一种可收集雨水的透水路面中矩形基墩与梯形基墩之间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地面;2、基坑;3、矩形基墩;4、第一储水腔;5、梯形基墩;6、支撑板;7、第二储水腔;8、通孔;9、水泥底板;10、钢筋混凝土层;11、进水管;12、进水口;13、排水管;14、放置槽;15、水泵;16、过滤网;17、支撑杆;18、管接件;19、盖板;20、连接合页;21、挡块。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4,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可收集雨水的透水路面,包括地面1,地面1上挖设有基坑2,基坑2方便对于矩形基墩3和梯形基墩5进行设置,基坑2的内部底侧固定设有矩形基墩3,矩形基墩3的内部开设有第一储水腔4,矩形基墩3的一侧固定设有梯形基墩5,矩形基墩3和梯形基墩5均能够增加路面的承载力,梯形基墩5之间固定设有支撑板6,支撑板能都对进入的雨水起到隔离导流的作用,使雨水通过进水口12进入到第二储水腔7中,梯形基墩5的内部设有第二储水腔7,梯形基墩5的底部与矩形基墩3的顶部通过通孔8相连通,梯形基墩5远离矩形基墩3的一端固定设有水泥底板9,水泥底板9能够在钢筋混凝土进行浇筑时启动支撑模板的作用,水泥底板9远离梯形基墩5的一侧浇筑设有钢筋混凝土层10,支撑板6的中间上方且位于水泥底板9和钢筋混凝土层10上贯穿设有进水管11,进水管11能够将路面的雨水导流到第一、第二储水腔中,支撑板6的上方一侧且位于梯形基墩5的两侧均开设有进水口12,进水口12与第二储水腔7相连通,矩形基墩3的底部一侧设有排水管13,排水管13能够实现对于第一、第二储水腔中的水进行排水使用,排水管13的一端贯穿基坑2且向放置槽14的内部延伸,放置槽14挖设于地面1内,放置槽14的内部设有水泵15,水泵15的一端与排水管13连接。在图1和图2:进水管11的一端且位于钢筋混凝土层10的一侧固定设有过滤网16,能够对进入的雨水起到过滤的作用。在图2:过滤网16的一侧且位于进水管11内设有支撑杆17,支撑杆17的一端向基坑2的内部延伸与支撑板6固定连接,支撑杆17能够对过滤网16起到支撑的作用,增加了过滤网16放置的安全性。在图2:水泵15远离排水管13的一端设有连接管,连接管的另一端固定设有管接件18,方便水泵15与外界水管管件的连接。在图3:放置槽14的顶部设有盖板19,盖板19的一端通过连接合页20与放置槽14活动连接,盖板19能够对放置槽14中的水泵15起到保护的作用,盖板19远离连接合页20的一端且位于放置槽14的内壁上固定设有挡块21,增加盖板19放置的稳定性;水泵15设于防水箱的内部,防水箱设于放置槽14内,增加水泵放置的安全性。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下雨天气雨水将会通过路面上的进水管11进入到支撑板6的一侧,然后由支撑板6上方一侧梯形基墩5上的进水口12进入到第一、第二储水腔中,从而实现雨水收集的作用,同时避免了路面的积水,影响人们的通行,同时储存的雨水可以通过放置槽14中的水泵15进行抽出,然后用于小区的洗车或者对于小区内的植被进行浇灌,大大的增加了雨水的合理利用,同时避免了雨水的浪费以及路面积水对居民的通行造成影响,该装置结构简单,方便操作使用,同时能够实现对于雨水的最大化利用,减少水资源的浪费。以上所述的,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收集雨水的透水路面,包括地面(1),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面(1)上挖设有基坑(2),所述基坑(2)的内部底侧固定设有矩形基墩(3),所述矩形基墩(3)的内部开设有第一储水腔(4),所述矩形基墩(3)的一侧固定设有梯形基墩(5),所述梯形基墩(5)之间固定设有支撑板(6),所述梯形基墩(5)的内部设有第二储水腔(7),所述梯形基墩(5)的底部与所述矩形基墩(3)的顶部通过通孔(8)相连通,所述梯形基墩(5)远离所述矩形基墩(3)的一端固定设有水泥底板(9),所述水泥底板(9)远离所述梯形基墩(5)的一侧浇筑设有钢筋混凝土层(10),所述支撑板(6)的中间上方且位于所述水泥底板(9)和所述钢筋混凝土层(10)上贯穿设有进水管(11),所述支撑板(6)的上方一侧且位于所述梯形基墩(5)的两侧均开设有进水口(12),所述进水口(12)与所述第二储水腔(7)相连通,所述矩形基墩(3)的底部一侧设有排水管(13),所述排水管(13)的一端贯穿所述基坑(2)且向放置槽(14)的内部延伸,所述放置槽(14)挖设于所述地面(1)内,所述放置槽(14)的内部设有水泵(15),所述水泵(15)的一端与所述排水管(13)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收集雨水的透水路面,包括地面(1),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面(1)上挖设有基坑(2),所述基坑(2)的内部底侧固定设有矩形基墩(3),所述矩形基墩(3)的内部开设有第一储水腔(4),所述矩形基墩(3)的一侧固定设有梯形基墩(5),所述梯形基墩(5)之间固定设有支撑板(6),所述梯形基墩(5)的内部设有第二储水腔(7),所述梯形基墩(5)的底部与所述矩形基墩(3)的顶部通过通孔(8)相连通,所述梯形基墩(5)远离所述矩形基墩(3)的一端固定设有水泥底板(9),所述水泥底板(9)远离所述梯形基墩(5)的一侧浇筑设有钢筋混凝土层(10),所述支撑板(6)的中间上方且位于所述水泥底板(9)和所述钢筋混凝土层(10)上贯穿设有进水管(11),所述支撑板(6)的上方一侧且位于所述梯形基墩(5)的两侧均开设有进水口(12),所述进水口(12)与所述第二储水腔(7)相连通,所述矩形基墩(3)的底部一侧设有排水管(13),所述排水管(13)的一端贯穿所述基坑(2)且向放置槽(14)的内部延伸,所述放置槽(14)挖设于所述地面(1)内,所述放置槽(14)的内部设有水泵(15),所述水泵(15)的一端与所述排水管(13)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学赞
申请(专利权)人:张学赞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