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路面径流的阶梯形生物滞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520744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5: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速公路路面径流的阶梯形生物滞留装置,包括设置于公路边沟处的预沉淀池和与预沉淀池贴合布置的生物滞留池;所述生物滞留池为多个且多个生物滞留池从上到下呈阶梯式布置,所述生物滞留池侧壁上设置有用于导流的导流主管;本技术方案的生物滞留装置,通过预沉淀池,初期雨水径流中的固体颗粒物可在沉淀池中通过沉淀作用被去除,雨水通过预沉淀池出水口排入生物滞留池,并通过生物滞留池填料进行渗透及净化,经生物滞留池填料净化后的雨水通过总排水管流入路基底部排水沟,降雨强度较大时,雨水则通过溢流排水管流入下阶生物滞留池,并通过下阶生物滞留池进行滞蓄和净化,实现对高速公路雨水径流的进行逐级滞蓄及净化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速公路路面径流的阶梯形生物滞留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滞留
,具体涉及一种高速公路路面径流的阶梯形生物滞留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高速公路里程显著增加。然而,传统高速公路路面排水通常采用路侧边沟对雨水进行收集,而后通过每隔一定距离设置的急流槽排入排水沟,进而通过排水沟流入下游水体。传统以硬化沟为主的排水方式不仅易导致在高强度降雨情况下,径流的汇流时间缩短、汇流水量增大,造成公路沿线水毁灾害频发,同时公路地表累积的大量污染物在降雨的淋溶、冲刷作用下进入雨水径流,最终排入天然水体,易造成公路沿线水环境的严重恶化。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需要设计一种高速公路路面径流的阶梯形生物滞留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方案的生物滞留装置,通过预沉淀池,初期雨水径流中的固体颗粒物可在沉淀池中通过沉淀作用被去除,雨水通过预沉淀池出水口排入生物滞留池,并通过生物滞留池填料进行渗透及净化,经生物滞留池填料净化后的雨水通过总排水管流入路基底部排水沟,降雨强度较大时,雨水则通过溢流排水管流入下阶生物滞留池,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速公路路面径流的阶梯形生物滞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公路边沟处的预沉淀池和与预沉淀池贴合布置的生物滞留池;所述生物滞留池为多个且多个生物滞留池从上到下呈阶梯式布置,所述生物滞留池侧壁上设置有用于导流的导流主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速公路路面径流的阶梯形生物滞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公路边沟处的预沉淀池和与预沉淀池贴合布置的生物滞留池;所述生物滞留池为多个且多个生物滞留池从上到下呈阶梯式布置,所述生物滞留池侧壁上设置有用于导流的导流主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公路路面径流的阶梯形生物滞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沉淀池包括钢筋混凝土池体、设置于钢筋混凝土池体内的隔流板以及设置于钢筋混凝土池体底部的支撑桩;所述钢筋混凝土池体侧壁上设置有用于向生物滞留池引流的溢流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速公路路面径流的阶梯形生物滞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阶梯式布置的生物滞留池端部贴合设置于钢筋混凝土池体侧壁,生物滞留池的顶面低于溢流孔的水平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速公路路面径流的阶梯形生物滞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滞留池包括生物滞留池体、设置与生物滞留池体内的覆盖层、种植土层、砂滤层以及砾石承托层;所述覆盖层、种植土层、砂滤层以及砾石承托层从上到下依次排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俊奎胡国平刘松坡许亚朴张高峰李辉苏佳美秦广义司少龙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城建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