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车身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3669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5: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白车身及汽车。白车身包括白车身本体和定位工装,定位工装安装在白车身本体的前纵梁底板的下表面,定位工装设置有用于将白车身本体固定放置在滑撬上的导向定位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白车身,将定位工装安装在白车身本体的前纵梁底板的下表面,不会影响白车身的外形结构,同时,通过在定位工装上设置用于将白车身本体固定放置在滑撬上的导向定位部,能够使用原有的滑撬进行生产,以满足代工的特定车型和原有车型的混线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白车身及汽车
本技术涉及汽车制造
,尤其是涉及一种白车身及汽车。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对新能源汽车的引导,明确鼓励代工合法化,盘活各大主机厂闲置资源,这正是新能源汽车逐步走向大众化的一种良好征兆。然而,对于车型已定型的成熟产品,且车身结构模具、夹具等都已开发完成的情况,如果选择在其他主机厂代工,需要对主机厂的生产线滑撬以及吊具、升降机等设备进行改造,以满足焊装、涂装、总装生产线的通过性,这就导致改造周期长,费用高,而且改造后的设备只能生产特定产品,又无法满足其他车型的混线生产,导致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白车身及汽车,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代工生产特定车型的成熟产品需要改造原有滑撬,且改造后无法满足其他车型的混线生产的技术问题。基于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白车身,包括白车身本体和定位工装,所述定位工装安装在所述白车身本体的前纵梁底板的下表面,所述定位工装设置有用于将所述白车身本体固定放置在滑撬上的导向定位部。进一步地,在某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定位工装包括第一板部、第二板部和第三板部,所述第一板部的一侧边与所述第二板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板部的另一侧边与所述第三板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板部与所述第三板部相对设置,以形成槽状结构;所述第二板部设置有外翻边,所述外翻边的远离所述第一板部的板面与所述白车身本体的前纵梁底板的下表面相贴合;所述导向定位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板部上。进一步地,在某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导向定位部包括涂装作业定位导向孔,所述涂装作业定位导向孔用于供涂装滑撬的承托柱上端的导向柱穿过,且所述承托柱的上表面能够与所述第一板部的下表面抵接。进一步地,在某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板部设置有弯折部,所述弯折部的下表面位于所述第一板部的下方;所述导向定位部还包括焊装/总装作业定位导向孔,所述焊装/总装作业定位导向孔用于供焊装/总装滑撬的定位柱穿过,且所述焊装/总装滑撬的托块的上表面能够与所述弯折部的下表面抵接。进一步地,在某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外翻边的边缘设置有定位缺口,所述定位缺口与所述白车身本体的前纵梁底板上的焊装夹具定位孔的边缘相对应。进一步地,在某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板部、所述第二板部、所述第三板部与所述外翻边一体成型设置。进一步地,在某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板部与所述第二板部之间圆滑过渡,所述第一板部与所述第三板部之间圆滑过渡。进一步地,在某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定位工装与所述白车身本体的前纵梁底板焊接。进一步地,在某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定位工装设置有焊接定位孔。基于上述目的,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所述的白车身。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主要在于:本技术提供的白车身,包括白车身本体和定位工装,所述定位工装安装在所述白车身本体的前纵梁底板的下表面,所述定位工装设置有用于将所述白车身本体固定放置在滑撬上的导向定位部。基于该结构,本技术提供的白车身,将定位工装安装在白车身本体的前纵梁底板的下表面,不会影响白车身的外形结构,同时,通过在定位工装上设置用于将白车身本体固定放置在滑撬上的导向定位部,能够使用原有的滑撬进行生产,以满足代工的特定车型和原有车型的混线生产。本技术提供的汽车,由于使用了本技术提供的白车身,能够在不改造代工厂的原有滑撬的情况下进行生产,缩短了生产周期。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白车身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白车身与涂装滑撬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白车身与焊装滑撬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的定位工装的结构示意图。图标:1-承托柱;2-导向柱;3-定位柱;4-托块;10-白车身本体;20-前纵梁底板;30-加强板;40-焊装夹具定位孔;101-第一板部;102-第二板部;103-第三板部;104-外翻边;105-斜向板;106-水平板;107-定位缺口;108-涂装作业定位导向孔;109-焊装/总装作业定位导向孔;110-焊接定位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其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如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如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一参见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白车身,包括白车身本体10和定位工装,定位工装安装在白车身本体10的前纵梁底板20的下表面,定位工装设置有用于将白车身本体10固定放置在滑撬上的导向定位部。基于该结构,本实施例提供的白车身,将定位工装安装在白车身本体10的前纵梁底板20的下表面,不会影响白车身的外形结构,同时,通过在定位工装上设置用于将白车身本体10固定放置在滑撬(此处的滑撬是指原有的滑撬)上的导向定位部,能够使用原有的滑撬进行生产,以满足代工的特定车型和原有车型的混线生产。本实施例提供的白车身,能够为盘活主机厂闲置资源提供一个新的思路,实现资源合理配置。进一步地,在某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参见图4所示,定位工装包括第一板部101、第二板部102和第三板部103,第一板部101的一侧边与第二板部102固定连接,第一板部101的另一侧边与第三板部103固定连接,第二板部102与第三板部103相对设置,以形成槽状结构;第二板部102设置有外翻边104,外翻边104的远离第一板部101的板面与白车身本体10的前纵梁底板20的下表面相贴合;导向定位部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白车身,其特征在于,包括白车身本体和定位工装,所述定位工装安装在所述白车身本体的前纵梁底板的下表面,所述定位工装设置有用于将所述白车身本体固定放置在滑撬上的导向定位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白车身,其特征在于,包括白车身本体和定位工装,所述定位工装安装在所述白车身本体的前纵梁底板的下表面,所述定位工装设置有用于将所述白车身本体固定放置在滑撬上的导向定位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工装包括第一板部、第二板部和第三板部,所述第一板部的一侧边与所述第二板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板部的另一侧边与所述第三板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板部与所述第三板部相对设置,以形成槽状结构;所述第二板部设置有外翻边,所述外翻边的远离所述第一板部的板面与所述白车身本体的前纵梁底板的下表面相贴合;所述导向定位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板部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白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定位部包括涂装作业定位导向孔,所述涂装作业定位导向孔用于供涂装滑撬的承托柱上端的导向柱穿过,且所述承托柱的上表面能够与所述第一板部的下表面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白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部设置有弯折部,所述弯折部的下表面位于所述第一板部的下方;
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召召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启能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