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辊芯模及成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3501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5: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压辊芯模及成型模具,所述压辊芯模包括至少两个相互拼接的拼接板,以及两个分别设置于所述拼接板两端的法兰;所述拼接板为弧形板;所述拼接板依次拼接,共同围合构成筒状结构;所述拼接板与所述法兰通过紧固件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压辊芯模,通过将芯模设置为可拆卸的拼接结构,并在两端通过法兰来对各拼接后的拼接板进行固定,一方面在进行铺贴过程中通过法兰来对拼接板进行支撑,使得芯模保持圆筒状结构,另一方面,在脱模过程中,通过将紧固件进行拆除即可将法兰取下,从而使得各拼接板能够沿径向向芯模的中心方向移动,降低脱模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压辊芯模及成型模具
本技术涉及压辊成型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压辊芯模及成型模具。
技术介绍
压辊是一种能把可塑性材料均匀延压到一定厚度的设备,广泛应用于塑料、岩棉等行业内;现如今常用的压辊材料为金属,重量相当大,且十分笨重,是制约产能的重要元素之一。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比重小、比模量比强度高的优点,将碳纤维复合材料用于压辊可解决传统金属压辊质量大的问题。碳纤维复合材料压辊通过成型模具来进行制造;制造过程中,首先将碳纤维复合材料在压辊芯模上进行铺贴,然后再固化成型,脱模,即可得到碳纤维复合材料压辊;由于固化成型过程中碳纤维复合材料会紧箍于压辊芯模上,导致脱模困难,从而使得碳纤维复合材料压辊成型工艺难度较大,生产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问题是碳纤维复合材料压辊成型工艺中脱模困难。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压辊芯模,包括至少两个相互拼接的拼接板,以及两个分别设置于所述拼接板两端的法兰;所述拼接板为弧形板;所述拼接板依次拼接,共同围合构成筒状结构;所述拼接板与所述法兰通过紧固件相连。可选地,所述拼接板的数量为四个。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型模具,包括如上所述的压辊芯模,以及设置于所述压辊芯模外侧的阴模。可选地,所述阴模包括阴模本体,以及两个分别设置于所述阴模本体两端的端盖;所述阴模本体包括可拆卸连接的上模、下模,且所述上模内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下模内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上模与所述下模相连时,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相拼合构成与压辊相适配的型腔。可选地,所述端盖上设置有快速接头。可选地,所述阴模本体的两端均设置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内设置有密封圈。可选地,所述下模上设置有定位销,所述上模上设置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适于与所述定位销相配合,以实现对所述上模与所述下模的定位。可选地,所述阴模本体的外侧设置有沿周向分布的卡箍。可选地,所述卡箍的上端设置有吊环;所述卡箍的底端设置有垫块。可选地,所述阴模本体的外侧设置有加强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压辊芯模具有如下优势:本技术提供的压辊芯模,通过各拼接板将压辊芯模设置为可拆卸的拼接结构,并在两端通过法兰来对各拼接后的拼接板进行固定,一方面在进行铺贴过程中通过法兰来对拼接板进行支撑,使得压辊芯模保持圆筒状结构,以满足压辊的外形需求,另一方面,在脱模过程中,通过将连接法兰与拼接板的紧固件进行拆除即可将法兰取下,从而使得各拼接板能够沿径向向压辊芯模的中心方向移动,降低脱模难度,降低碳纤维复合材料压辊成型工艺的难度,进而提高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压辊芯模的结构简图;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的压辊的结构简图;图4为本技术所述的阴模的结构简图;图5为本技术所述的阴模的爆炸图。附图标记说明:1-拼接板;2-法兰;3-阴模;31-阴模本体;311-上模;312-下模;3121-定位销;313-密封槽;3131-上密封槽;3132-下密封槽;314-卡箍;3141-上卡箍;3142-下卡箍;315-吊环;316-垫块;317-加强筋;3171-横筋;3172-纵筋;32-端盖;321-快速接头;4-压辊。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表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一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的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低于第二特征。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为解决目前碳纤维复合材料压辊成型工艺中脱模困难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压辊芯模,参见图1、图2所示,该压辊芯模包括至少两个相互拼接的拼接板1,以及两个分别设置于拼接板1两端的法兰2;其中拼接板1的数量可以根据产品需求,如压辊的尺寸而定;相互拼接的拼接板1的结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为降低生产难度,同时降低对压辊芯模进行装配的难度,提高装配效率,本申请优选所有拼接板1的结构均相同,从而在对压辊芯模进行装配的过程中,无需考虑装配顺序,提高装配速度;具体的,参见图3所示,由于压辊4通常为圆柱状结构,本申请优选拼接板1为弧形板;拼接板1依次拼接,共同围合构成筒状结构,从而使得该筒状结构与压辊4的形状相适配,以便于通过该压辊芯模来制造圆柱状的压辊4。设置于两端的法兰2用于对相互拼接的拼接板1进行固定,本申请优选拼接板1与法兰2通过紧固件相连,通过法兰2来对相互拼接的拼接板1进行固定,使得各拼接板1构成一整体结构的同时,还有利于利用该法兰2来使压辊芯模保持圆筒状结构。具体的,本申请优选将法兰2的颈部放置于拼接板1的内侧,通过沿压辊芯模的径向分布的紧固件依次穿过拼接板1与法兰2的颈部来实现固定,得到整体结构的压辊芯模;通过将碳纤维复合材料在该压辊芯模的外侧进行铺贴后,再经固化成型,即可得到成型后的压辊4;脱模过程中,首先将连接拼接板1与法兰2的紧固件松开,将法兰2从压辊芯模的内部取出,再对各拼接板1施加沿压辊芯模的径向分布且指向压辊芯模中心的力,即可使各拼接板1与成型后的压辊4分离,实现脱模。本技术提供的压辊芯模,通过各拼接板1将压辊芯模设置为可拆卸的拼接结构,通过在两端通过法兰2来对各拼接后的拼接板1进行固定,一方面在进行铺贴过程中通过法兰2来对拼接板1进行支撑,使得压辊芯模保持圆筒状结构,以满足压辊4的外形需求,另一方面,在脱模过程中,通过将连接法兰2与拼接板1的紧固件进行拆除即可将法兰2取下,从而使得各拼接板1能够沿径向向压辊芯模的中心方向移动,降低脱模难度,降低碳纤维复合材料压辊成型工艺的难度,进而提高生产效率。进一步的,本申请优选拼接板1的数量为四个,一方面避免拼接板1的数量过少而导致脱模过程中拼接板1不易取出,无法有效降低脱模难度;另一方面,又可避免因拼接板1的数量过多而导致压辊芯模拼接难度较大,以及因拼接位置过多而造成拼接误差较大,影响压辊芯模的整体结构。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辊芯模,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相互拼接的拼接板(1),以及两个分别设置于所述拼接板(1)两端的法兰(2);/n所述拼接板(1)为弧形板;/n所述拼接板(1)依次拼接,共同围合构成筒状结构;/n所述拼接板(1)与所述法兰(2)通过紧固件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辊芯模,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相互拼接的拼接板(1),以及两个分别设置于所述拼接板(1)两端的法兰(2);
所述拼接板(1)为弧形板;
所述拼接板(1)依次拼接,共同围合构成筒状结构;
所述拼接板(1)与所述法兰(2)通过紧固件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辊芯模,其特征在于,所述拼接板(1)的数量为四个。


3.一种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压辊芯模,以及设置于所述压辊芯模外侧的阴模(3)。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阴模(3)包括阴模本体(31),以及两个分别设置于所述阴模本体(31)两端的端盖(32);所述阴模本体(31)包括可拆卸连接的上模(311)、下模(312),且所述上模(311)内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下模(312)内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上模(311)与所述下模(312)相连时,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相拼合构成与压辊(4)相适配的型腔。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玉凯尚安阳郭红军侯伟张佳卫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启赋安泰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