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夹持装置及模板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52141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5:06
一种模板夹持装置,包括第一夹持件、第二夹持件和插接件。第一夹持件包括第一连接部和设于第一连接部一端且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夹持部,第一连接部上设有第一通孔;第二夹持件包括第二连接部和设于第二连接部一端且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夹持部,第二连接部设有连接槽和贯通连接槽设置的第二通孔;第一连接部可滑动地设于连接槽内,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至少部分重叠;插接件依次插设于第二通孔和第一通孔并带动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相互靠近。还涉及一种模板系统。上述模板夹持装置零部件数量少,减少了装置的启动时间,且两个第一夹持部和两个第二夹持部一次可夹取多个模板件,从而增加了模板夹取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模板夹持装置及模板系统
本申请涉及建筑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模板夹持装置及模板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铝模板在国内的迅速推广,越来越多的建筑选择使用铝模板进行施工。在铝模板的拼接过程中,常通过在铝模板上开设多个安装孔,将多个销钉分别伸入两相邻铝模板间的安装孔内,并通过销片固定。当需拼接的铝模板的数量较多时,需要在多个铝模板上开设大量的安装孔,并使用大量的销钉销片来固定两个铝模板,其加工量大,且无法同时拼接多个铝模板,从而导致铝模板拼接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夹持模板效率高的模板夹持装置及模板系统。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模板夹持装置,包括第一夹持件、第二夹持件和插接件。第一夹持件包括第一连接部和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一端且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夹持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有第一通孔;第二夹持件,包括第二连接部和设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一端且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二连接部设有连接槽和贯通连接槽设置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连接部可滑动地设于所述连接槽内,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至少部分重叠;所述插接件依次插设于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一通孔并带动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相互靠近。上述方案通过将第一连接部可移动地设于连接槽内,将插接件设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内,以在插接件在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内移动时,插接件抵持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并带动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相互靠近以夹紧模板件。上述模板夹持装置仅通过两个第一夹持部和两个第二夹持部即可一次夹取多个模板件,从而增加了模板夹取的效率。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插接件包括相互连接的插接部和限位部,所述插接部和所述限位部沿第一方向设于所述第一通孔或所述第二通孔的相对两侧。上述方案通过将插接部和限位部沿第一方向设于第一通孔或第二通孔的相对两侧,以使插接件沿第一方向伸出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并由于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限制了限位部的位移,从而防止插接件因过度移动而脱离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插接部为楔形结构。上述方案通过将插接部设为楔形结构以在插接部在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内移动时,第一端面到第二端面的宽度越来越宽,从而有利于抵持并推动第一连接部移动,以使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相互靠近。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具有相对所述第一夹持部设置的第一内壁,所述第二连接部具有相对所述第二夹持部设置的第二内壁,所述插接部抵持于所述第一内壁和所述第二内壁。上述方案通过使插接部抵持于第一内壁和第二内壁,以便于在插接部移动时,能带动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相互靠近。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部包括连接结构和两个限位结构,两个所述限位结构设于所述连接结构相对的两侧面。上述方案通过在连接结构相对的两侧面上设置限位结构,以在插接件在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内移动时,限位结构能卡持用于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上,从而防止插接件脱离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两个所述限位结构和所述连接结构之和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的厚度。上述方案通过使两个限位结构和连接结构沿第三方向的厚度之和大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厚度,以进一步便于限位部卡持于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上,从而防止插接件脱离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一种模板系统,包括多块相互拼接的模板件和如上述所述的模板夹持装置,所述模板件包括板体和垂直设于所述板体上的多个侧壁,两个所述第一夹持部和两个所述第二夹持部分别夹持于多个所述模板件的所述侧壁上。上述方案通过将两个第一夹持部和两个第二夹持部分别夹持于多个模板件上的侧壁上,以同时夹取多个模板,以增加模板件夹持的效率。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板体和多个所述侧壁围设形成夹持空间,两个所述第一夹持部和两个所述第二夹持部分别伸入多个所述夹持空间内并夹持于所述侧壁上。上述方案通过设置夹持空间,以便于两个第一夹持部和两个第二夹持部伸入多个模板件并夹持于模板件的侧壁上,从而便于模板件的夹持。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模板件有四个,四个所述模板件沿一中心点环绕设置,且每两个所述模板件通过所述侧壁拼接,两个所述第一夹持部和两个所述第二夹持部分别夹持于四个所述模板件的所述侧壁上。上述方案通过将四个模板件沿一中心点环绕设置,且使每两个模板件通过侧壁拼接,以便于使两个第一夹持部和两个第二夹持部伸入四个模板件内,以同时夹取四个模板件,以提高模板件夹持的效率。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每两个所述第一夹持部之间设有第一避让空间,每两个所述第二夹持部之间设有第二避让空间,两个所述模板件设于所述第一避让空间内,另外两个所述模板件设于所述第二避让空间。上述方案通过设置第一避让空间和第二避让空间,以在两个第一夹持部和两个第二夹持部分别伸入四个模板件内时,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位于两个模板件之间,以防止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在伸入模板件内时与模板件干涉。附图说明图1为一实施例中模板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另一实施例中模板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第三实施例中模板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的模板夹持装置第一视角的分解图。图5为图1所示的模板夹持装置第二视角的分解图。图6为图1所示的模板系统沿Ⅰ-Ⅰ方向的剖视图。图7为图1所示的模板系统沿Ⅱ-Ⅱ方向的剖视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模板系统100模板件10板体11侧壁12夹持空间10a模板夹持装置20第一夹持件21第一连接部211第一通孔2111第一内壁2112第一夹持部212第一避让空间212a第二夹持件22第二连接部221连接槽2211第二通孔2212第二内壁2213第二夹持部222第二避让空间222a插接件23插接部231第一端面2311第二端面2312限位部232连接结构2321限位结构232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顶”、“底”、“上”、“下”、“左”、“右”、“前”、“后”、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模板夹持装置,包括第一夹持件、第二夹持件和插接件。第一夹持件包括第一连接部和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一端且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夹持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有第一通孔;第二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板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夹持件,包括第一连接部和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一端且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夹持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有第一通孔;/n第二夹持件,包括第二连接部和设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一端且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二连接部设有连接槽和贯通连接槽设置的第二通孔;/n所述第一连接部可滑动地设于所述连接槽内,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至少部分重叠;/n插接件,依次插设于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一通孔并带动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相互靠近。/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板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夹持件,包括第一连接部和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一端且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夹持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有第一通孔;
第二夹持件,包括第二连接部和设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一端且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二连接部设有连接槽和贯通连接槽设置的第二通孔;
所述第一连接部可滑动地设于所述连接槽内,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至少部分重叠;
插接件,依次插设于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一通孔并带动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相互靠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板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件包括相互连接的插接部和限位部,所述插接部和所述限位部沿第一方向设于所述第一通孔或所述第二通孔的相对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板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部为楔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板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具有相对所述第一夹持部设置的第一内壁,所述第二连接部具有相对所述第二夹持部设置的第二内壁,所述插接部抵持于所述第一内壁和所述第二内壁。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板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包括连接结构和两个限位结构,两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珣李坚
申请(专利权)人:晟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