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草片材及防草片材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52041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5: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抑制由紫外线等引起的劣化且对强草具有优异的耐贯穿性的防草片材。一种具有织物组织的防草片材(101),该织物组织具备包含第一经纱(111)的表面侧地组织(110)、包含第二经纱(121)的背面侧地组织(120)、以及将所述表面侧地组织与所述背面侧地组织连结而形成双层织物的纬纱(131),其中,所述第一经纱和所述第二经纱中的至少一方是包含黑纺前染色纱的纱线,所述纬纱是包含黑纺前染色纱的纱线,所述表面侧地组织及所述背面侧地组织构成为具有3根以上的浮纱(112)、浮纱(122),并且所述浮纱的长度(L)为0.90~1.50mm,非浮纱(113)、非浮纱(123)构成为不相互接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草片材及防草片材的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织物组织的防草片材及该防草片材的制造方法,该织物组织具备包含第一经纱的表面侧地组织、包含第二经纱的背面侧地组织、以及将表面侧地组织与背面侧地组织连结而形成双层织物的纬纱。
技术介绍
遮挡向土壤照射的光并抑制杂草的繁殖的防草片材用于维持建筑物、街道树木周围的美观,或者用于直接铺设于果树园、蔬菜园等的栽培地面来调整果树、蔬菜的生育环境。以往的防草片材为了跟随有起伏的土壤,利用了具有柔软性且具有遮光性的织物片材等。例如,已知一种由单层结构的织物构成的砂砾下片材,在该砂砾下片材中,经纱和纬纱使用复丝的深色纺前染色纱,布面覆盖系数为2000以上,硬挺度为50mm~100mm,定伸长负荷为70N~300N,且遮光率为95%以上(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的防草片材由于柔软且容易伸长,因此能够跟随土壤的起伏,且由于布面覆盖系数为2000以上,因此兼具充分的遮光性。然而,上述专利文献1的防草片材即使在杂草中也难以抑制特别是贯穿能力高的白茅、问荆等强草的贯穿,提高耐贯穿性成为课题。因此,为了提高耐贯穿性(特别是初期贯入阻力),开发了一种防草片材,该防草片材在经纱和纬纱使用复丝纱构成的织物的至少一面赋予高分子树脂而构成(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2的防草片材通过使织物的经纱和纬纱的拱起部的长度为0.8mm以下,防止了经纱和纬纱的错位,其结果是,尖锐的强草的芽难以进入经纱之间或纬纱之间的间隙。另外,赋予到片材表面的高分子树脂成为阻力,由此防止片材被强草贯穿。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5/122440号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7-12067号公报然而,由于专利文献2的防草片材在其用途上专门在屋外使用,因此不能避免长期暴露于紫外线下,片材表面的高分子树脂由于紫外线而劣化,有可能无法维持充分的耐贯穿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这样,能够长时间持续对强草的优异的耐贯穿性的防草片材尚未实用化。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抑制由紫外线等引起的劣化且对强草具有优异的耐贯穿性的防草片材及该防草片材的制造方法。另外,对于防草片材,虽然也谋求象征自然草木的绿色、棕色、象征沥青的灰色等的多种颜色展开,但为了维持遮光性而优选黑色。作为对防草片材着色的方法,虽然也已知有染色、印刷等,但为了耐久性、耐气候性优异,使用纺前染色纱(原液染色纱)最佳。然而,在防草片材中,对于一边使用耐久性、耐气候性优异的纺前染色纱进行着色一边仍维持遮光性的方面,还留有课题。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为了维持遮光性而至少一面为黑色,且另一面能够自由变更颜色的防草片材及该防草片材的制造方法。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本专利技术的防草片材的特征结构在于,所述防草片材具有织物组织,所述织物组织具备包含第一经纱的表面侧地组织、包含第二经纱的背面侧地组织、以及将所述表面侧地组织与所述背面侧地组织连结而形成双层织物的纬纱,其中,所述第一经纱和所述第二经纱中的至少一方是包含黑纺前染色纱的纱线,所述纬纱是包含黑纺前染色纱的纱线,所述表面侧地组织及所述背面侧地组织构成为均具有3根以上的浮纱,并且所述浮纱的长度为0.90~1.50mm,非浮纱构成为不相互接触。根据本结构的防草片材,由于表面侧地组织及背面侧地组织构成为均具有3根以上的浮纱,并且浮纱的长度为0.90~1.50mm,因此能够缩短相邻的第一经纱之间、以及相邻的第二经纱之间的间隙。其结果是,能够防止第一经纱及第二经纱的错位,并提高在杂草中特别是相对于贯穿能力高的白茅、问荆等强草的耐贯穿性。当然由于无需对防草片材表面赋予高分子树脂,因此能够抑制耐贯穿性因紫外线等而衰减的可能性。另外,通过使第一经纱和第二经纱中的至少一方为包含黑纺前染色纱的纱线,并使纬纱为包含黑纺前染色纱的纱线,从而也能够使至少一面(表面侧地组织或背面侧地组织)为黑色来维持充分的遮光性,并使另一面为不同的配色。而且,在表面侧地组织及背面侧地组织中,非浮纱构成为不相互接触,由此在对第一经纱和第二经纱分别使用不同颜色的纺前染色纱的情况下,能够赋予防草片材正反两用(reversible)性。在本专利技术的防草片材中,优选为,以ASTMD4833为标准而测定的初期贯入阻力值为4N以上。根据本结构的防草片材,通过将以ASTMD4833为标准而测定的初期贯入阻力值设定位4N以上,能够进一步提高相对于强草的耐贯穿性。在本专利技术的防草片材中,优选为,所述纬纱由细度与所述第一经纱或所述第二经纱相同或为其以上的纱线构成。根据本结构的防草片材,由于能够减小在第一经纱及第二经纱与纬纱的交叉部可产生的间隙,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相对于强草的耐贯穿性。在本专利技术的防草片材中,优选为,所述防草片材构成为满足以下的式(1):2.5≤(第一经纱的细度(dtex)×第一经纱的密度(根/2.54cm)+第二经纱的细度(dtex)×第二经纱的密度(根/2.54cm))/(第一纬纱的细度(dtex)×第一纬纱的密度(根/2.54cm)+第二纬纱的细度(dtex)×第二纬纱的密度(根/2.54cm))≤5…(1)。根据本结构的防草片材,通过构成为满足上述式(1),从而第一经纱和第二经纱的合计混合度(经纱的混合度)充分高于纬纱的混合度,因此能够一边维持充分的遮光性,一边将来自第一经纱或第二经纱的颜色鲜明地显现于表面侧地组织或背面侧地组织。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本专利技术的防草片材的制造方法的特征构成在于,所述防草片材具有织物组织,所述织物组织由纬纱将包含第一经纱的表面侧地组织与包含第二经纱的背面侧地组织连结而成为双层织物,其中,所述防草片材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所述第一经纱和所述第二经纱中的至少一方使用包含黑纺前染色纱的纱线;对所述纬纱使用包含黑纺前染色纱的纱线;以及以所述表面侧地组织及所述背面侧地组织均具有3根以上的浮纱,所述浮纱的长度为0.90~1.50mm,非浮纱不相互接触的方式,在所述表面侧地组织与所述背面侧地组织之间织入所述纬纱。根据本结构的防草片材的制造方法,由于表面侧地组织及背面侧地组织均具有3根以上的浮纱,且以浮纱的长度成为0.90~1.50mm的方式,在表面侧地组织与背面侧地组织之间织入纬纱,因此能够缩短相邻的第一经纱之间、以及相邻的第二经纱之间的间隙。其结果是,能够防止第一经纱及第二经纱的错位,并提高在杂草中特别是相对于贯穿能力高的白茅、问荆等强草的耐贯穿性。当然由于无需对防草片材表面赋予高分子树脂,因此能够抑制防草片材的耐贯穿性因紫外线等而衰减的可能性。另外,通过对第一经纱和第二经纱中的至少一方使用包含黑纺前染色纱的纱线,对纬纱使用包含黑纺前染色纱的纱线,从而也能够使至少一面(表面侧地组织或背面侧地组织)为黑色来维持充分的遮光性,并使另一面为不同的配色。而且,在织成表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草片材,其具有织物组织,所述织物组织具备包含第一经纱的表面侧地组织、包含第二经纱的背面侧地组织、以及将所述表面侧地组织与所述背面侧地组织连结而形成双层织物的纬纱,其中,/n所述第一经纱和所述第二经纱中的至少一方是包含黑纺前染色纱的纱线,/n所述纬纱是包含黑纺前染色纱的纱线,/n所述表面侧地组织及所述背面侧地组织构成为均具有3根以上的浮纱,并且所述浮纱的长度为0.90~1.50mm,非浮纱构成为不相互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20200131 JP 2020-0155821.一种防草片材,其具有织物组织,所述织物组织具备包含第一经纱的表面侧地组织、包含第二经纱的背面侧地组织、以及将所述表面侧地组织与所述背面侧地组织连结而形成双层织物的纬纱,其中,
所述第一经纱和所述第二经纱中的至少一方是包含黑纺前染色纱的纱线,
所述纬纱是包含黑纺前染色纱的纱线,
所述表面侧地组织及所述背面侧地组织构成为均具有3根以上的浮纱,并且所述浮纱的长度为0.90~1.50mm,非浮纱构成为不相互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草片材,其中,
以ASTMD4833为标准而测定的初期贯入阻力值为4N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草片材,其中,
所述纬纱由细度与所述第一经纱或所述第二经纱相同或为其以上的纱线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草片材,其中,
所述防草片材构成为满足以下的式(1):
2.5≤(第一经纱的细度×第一经纱的密度+第二经纱的细度×第二经纱的密度)/(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宫崎幸辅
申请(专利权)人:世联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