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型榨汁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1729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5: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小型榨汁机,包括主机,以及连接于主机下方的压榨组件,主机上设有纵向贯通的进料通道,压榨组件由内向外包括挤压空间和集渣空间,挤压空间与集渣空间相互隔开设置且二者之间设有过滤部,榨汁机还包括与过滤部连通的出汁口,以及与集渣空间连通的出渣口,进料通道与挤压空间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挤压空间和集渣空间在高度方向上重叠,最大限度降低了榨汁杯和整机的高度,实现小型化,同时优化了汁渣运行路径,无需单独的接渣容器,固态料渣在集渣空间内堆积,使得出汁口的设置空间自由度大大增加,增加了汁液流出的路径,同时大大降低了料渣混入到汁液中的概率,缩短了排渣行程,提高了出汁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型榨汁机
本技术属于食品加工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小型榨汁机。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饮食健康营养的需求越来越高,上班族工作之余,或者好友外出聚会和露营野餐时,现榨一杯新鲜果蔬汁不失为一种缓解压力与疲劳,并为身体及时补充能量的方式。现有的便携榨汁机,包括主机,连接在主机下方的挤压筒和螺杆,连接于主机的接汁杯,以及套设在接汁杯内且连接于挤压筒下方的接渣杯。这种榨汁机由于配件多且结构复杂,用户拆装和携带均不便捷。而且现有的榨汁机为了实现好清洗,将挤压筒设置为内筒和外筒双层拆卸结构,不仅增加了内筒和外筒的定位结构,还影响到过滤部的精度值,从而影响出汁率和出汁效率,用户漏装其中一个筒或者接渣杯,则直接导致榨汁失败。由于接渣杯套设在接汁杯内,榨汁过程中,接汁杯内的汁液不断积累并没过接渣杯,用户无法直观的观察到接渣杯是否已被料渣填满,无法确定何时停止榨汁。料渣填满接渣杯后,用户必须将主机与其他配件拆卸,将料渣倒出后重新装配才能够继续榨汁,而且拆卸配件时用户手持从汁液浸过的接渣杯外壁,汁液粘连在手上或桌面上,影响用户使用体验。现有技术中也有将接汁杯和接渣杯叠加设置,但这样设置使得榨汁机整体高度和外径增加,不仅不便携,还带来了新的装配问题和安全问题,例如少装配件但主机仍然能够正常启动,用户仍然有可能触碰到运动的螺杆部件。另外,现有的榨汁机用螺杆与挤压筒配合,推动物料从上方的进料通道进入后由螺杆上的螺旋带动由上向下运行并挤压出汁液,分离出料渣,现有的螺杆尺寸大,造成螺杆转动时所需扭矩大,为满足驱动螺杆所需的扭矩,就需要将电机扭矩加大,导致电机的体积增大,而对于主机上置式榨汁机,电机和进料通道均设置于主机内,电机体积增大使得进料通道不得不在主机内径向向外移动,而为了保证从进料通道进入到螺杆和挤压筒之间的物料能够迅速被咬入,就又需要螺杆外径增大,螺旋旋转时能够将进料通道下端口距离螺杆轴心远端的物料咬入并向下推送,而这同时又带来了螺杆转动所需扭矩增大的问题,从而造成恶性循环,螺杆、电机以及主机的整体体积均增大,增加了成本还影响榨汁机的便携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且能够连续榨汁实现一人食或可多人分享模式的螺杆挤压榨汁机。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小型榨汁机,包括主机,以及连接于主机下方的压榨组件,其中,主机上设有纵向贯通的进料通道,所述压榨组件由内向外包括挤压空间和集渣空间,所述挤压空间与集渣空间相互隔开设置,挤压空间和集渣空间之间设有过滤部,所述榨汁机还包括与过滤部连通的出汁口,以及与集渣空间连通的出渣口,所述进料通道与挤压空间连通。进一步的,集渣空间至少部分的围绕所述挤压空间设置。进一步的,所述压榨组件包括环形挤压壁以及与挤压壁配合进行挤压物料的螺杆,所述挤压壁与螺杆配合形成所述挤压空间。进一步的,所述压榨组件包括榨汁杯和挤压筒,挤压筒与榨汁杯配合形成所述环形挤压壁。进一步的,所述榨汁杯包括环形外侧壁和环形内侧壁,所述外侧壁和内侧壁之间形成所述集渣空间。进一步的,所述内侧壁的内表面上设有凸筋,所述挤压筒上设有插接孔,所述凸筋与插接孔插接配合从而使得凸筋外露于插接孔的表面和挤压筒插接孔以外的内侧壁形成所述环形挤压壁。进一步的,所述榨汁杯下端设有内底盖,所述出渣口设置在所述内底盖上。进一步的,压榨组件下方设有储汁空间,汁液经过出汁口排出至所述储汁空间内。进一步的,所述过滤部包括过滤缝隙,所述凸筋与插接孔插接配合并在配合处形成所述过滤缝隙,所述过滤缝隙周向围绕所述螺杆设置。进一步的,所述挤压空间和螺杆由下向上至少部分变大设置,所述集渣空间由下向上至少部分变小设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榨汁机通过在主机下方设置压榨组件,压榨组件由内向外包括挤压空间和集渣空间,料渣分离后直接进入到挤压空间外围的集渣空间,所述挤压空间和集渣空间相互隔开设置,相当于压榨组件自身实现两个独立的空间分别用于挤压粉碎物料并分离出汁,挤压空间和集渣空间之间设有过滤部,挤压出的汁液经过过滤部过滤并从出汁口流出,而料渣则被排入到集渣空间,挤压空间和集渣空间在高度方向上重叠,最大限度降低了整机的高度,使得整机体积更小更加便携,而且优化了汁渣运行路径,无需单独的容器来接料渣,固态料渣在集渣空间内推积,使得出汁口的设置空间自由度大大增加,增加了汁液流出的路径,同时大大降低了料渣混入到汁液中的概率,不仅缩短了排渣行程,还大大提高了出汁效率。另外,无需单独设置接渣容器来接渣,减少配件,实现易拆装和易清洗的同时,在包装运输过程中,大大降低因为独立配件之间发生碰撞而导致产品局部变形或破裂的风险。2、集渣空间至少部分的围绕挤压空间设置,使得集渣空间相对于挤压空间更加紧凑,由于料渣为固态物料,因此集渣空间可以设置为部分围绕或者周向环绕,均能够实现料渣的及时和顺畅排出。而且压榨组件挤压出的果蔬汁液比例远高于料渣,在满足充分容纳料渣的同时还能够为接汁提供更大空间,在整机体积限定的情况下,汁渣空间利用率最大化,提高出汁出渣和储汁储渣效率。3、压榨组件包括榨汁杯、挤压筒和螺杆,其中榨汁杯和挤压筒配合形成环形挤压壁,环形挤压壁与螺杆配合挤压物料,榨汁杯的环形内侧壁凸筋与挤压筒插接孔插接配合形成过滤缝隙,挤压壁的内壁面包括外露于挤压筒内的凸筋表面以及挤压筒内侧壁,被挤压壁与螺杆挤压出的汁液经过过滤缝隙排出并流向出汁口,料渣则在螺杆螺旋的带动下继续运行并从出渣口排出至集渣空间,集渣空间和储汁空间在上下方向分布,且集渣空间与挤压空间在高度上重叠,不仅缩小了整机高度,而且缩短了料渣运行路径,还使得出汁口的开口位置和面积大大增加,提升出汁速度,避免汁液拥堵在挤压空间内不能及时排出而导致料渣阻塞过滤缝隙,保证过滤连续顺畅。4、榨汁杯下端设有内底盖,所述出渣口设置在所述内底盖上,料渣在螺杆的推动下向下运行并从出渣口排出,料渣脱离出渣口后即可进入到集渣空间内,使得整机出汁、出渣以及储汁储渣空间更加紧凑合理,压榨充分,排渣排至彻底,物料不易浪费,而且整机进一步小型化,更便携更方便用户单手握持操作。5、压榨组件下方设有储汁空间,汁液经过出汁口排出至所述储汁空间内,由于排渣路径和排汁路径在高度方向上错位设置,使得汁液有更大的空间向下迅速排出,出汁口的设置空间更大,缩短榨汁和出汁时间,等待时间短,用户使用体验好。6、所述挤压空间和螺杆由下向上至少部分变大设置,从而对物料进行充分的挤压研磨出汁,物料由上向下运行,物料颗粒逐渐变小最后被研磨成细碎料渣排出,而过滤缝隙围绕挤压空间设置,在挤压和物料变小的过程中,汁液即时挤出即时排出,使得榨汁过程中大块物料以及研磨后的料渣及分离出的汁液运行顺畅无拥堵,降低电机堵转的风险,延长电机的使用寿命。所述集渣空间由下向上至少部分变小设置,使得更多的料渣靠近榨汁杯底盖设置,方便拆卸后料渣的排出,同时减小料渣吸附在榨汁杯环形外侧壁上的概率,提高清洗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小型榨汁机,包括主机,以及连接于主机下方的压榨组件,其特征在于,主机上设有纵向贯通的进料通道,所述压榨组件由内向外包括挤压空间和集渣空间,所述挤压空间与集渣空间相互隔开设置,挤压空间和集渣空间之间设有过滤部,所述榨汁机还包括与过滤部连通的出汁口,以及与集渣空间连通的出渣口,所述进料通道与挤压空间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型榨汁机,包括主机,以及连接于主机下方的压榨组件,其特征在于,主机上设有纵向贯通的进料通道,所述压榨组件由内向外包括挤压空间和集渣空间,所述挤压空间与集渣空间相互隔开设置,挤压空间和集渣空间之间设有过滤部,所述榨汁机还包括与过滤部连通的出汁口,以及与集渣空间连通的出渣口,所述进料通道与挤压空间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榨汁机,其特征在于,集渣空间至少部分的围绕所述挤压空间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榨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榨组件包括环形挤压壁以及与挤压壁配合进行挤压物料的螺杆,所述挤压壁与螺杆配合形成所述挤压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小型榨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榨组件包括榨汁杯和挤压筒,挤压筒与榨汁杯配合形成所述环形挤压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小型榨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榨汁杯包括环形外侧壁和环形内侧壁,所述外侧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旭宁张玉印赵国锋
申请(专利权)人: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