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充气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16124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5: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轮胎制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非充气轮胎,包括胎面和轮毂,所述胎面与所述轮毂之间设置有多个形状为X字形的轮辐,所述轮辐包括第一支撑臂、第二支撑臂、第一支撑腿、第二支撑腿和中心件,并以所述中心件为基点,所述第一支撑臂的一端、所述第二支撑臂的一端、所述第一支撑腿的一端和所述第二支撑腿的一端均固定连接在所述中心件上,且所述第一支撑臂、所述第二支撑臂、所述第一支撑腿和所述第二支撑腿绕中心件顺时针分布呈X形,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非充气轮胎,结合了结构的刚性和材料的弹性,使非充气轮胎带来低下沉量、高载荷、高速稳定性和舒适度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非充气轮胎
本专利技术涉及轮胎制造
,特别是涉及一种非充气轮胎。
技术介绍
自充气轮胎诞生以来,其结构及制备工艺不断发展,性能不断提升,已经完全能满足高载荷高速、操控性强、舒适度佳等要求,然而充气轮胎始终潜藏着爆胎的风险,有研究表明高达76%的高速公路事故由轮胎爆胎引起,因此,或许在本世纪,具备更高安全系数的非充气轮胎或将大范围推广、应用。传统充气轮胎的承载主要依靠胎内气压和胎体本身,整体表现为一种拉伸结构,在承载方面相当有效。非充气轮胎则是结构承载轮胎,除了与地面接触的胎面有刚度要求外,对连接胎面和中心轮毂的轮辐也有结构上、材料上的要求,目的是更好地承担、传递载荷、保证操作性和舒适性等。轮辐合适的径向刚度是高静承载负荷的前提,刚度过大会影响舒适性;合适的轴向刚度是良好操作性的前提,即可以有效传递来自轮毂的扭转力,高速行驶对轮辐的轴向刚度有着更高的要求。在承载方面,主流设计为顶部承载结构,此种设计将大部分载荷发布在轮毂上方成拉伸状态的轮辐上,而位于轮毂下方的轮辐承担极少载荷,与底部承载结构轮胎相比,顶部承载的益处包括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非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包括胎面和轮毂,所述胎面与所述轮毂之间设置有多个形状为X字形的轮辐,所述轮辐包括第一支撑臂(1)、第二支撑臂(2)、第一支撑腿(3)、第二支撑腿(4)和中心件(5),并以所述中心件(5)为基点,所述第一支撑臂(1)的一端、所述第二支撑臂(2)的一端、所述第一支撑腿(3)的一端和所述第二支撑腿(4)的一端均固定连接在所述中心件(5)上,且所述第一支撑臂(1)、所述第二支撑臂(2)、所述第一支撑腿(3)和所述第二支撑腿(4)绕中心件(5)顺时针分布呈X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非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包括胎面和轮毂,所述胎面与所述轮毂之间设置有多个形状为X字形的轮辐,所述轮辐包括第一支撑臂(1)、第二支撑臂(2)、第一支撑腿(3)、第二支撑腿(4)和中心件(5),并以所述中心件(5)为基点,所述第一支撑臂(1)的一端、所述第二支撑臂(2)的一端、所述第一支撑腿(3)的一端和所述第二支撑腿(4)的一端均固定连接在所述中心件(5)上,且所述第一支撑臂(1)、所述第二支撑臂(2)、所述第一支撑腿(3)和所述第二支撑腿(4)绕中心件(5)顺时针分布呈X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轮辐以轮毂的轴心呈等距离环状分布,所述轮辐上的第一支撑臂(1)与第二支撑臂(2)、第一支撑腿(3)与第二支撑腿(4)之间所成角度均为45°,所述第一支撑臂(1)与第一支撑腿(3)、第二支撑臂(2)与第二支撑腿(4)之间所成角度均为135°,所述第一支撑臂(1)、第二支撑臂(2)、第一支撑腿(3)、第二支撑腿(4)长度均为45mm,且所述第一支撑臂(1)的另一端、所述第二支撑臂(2)的另一端均固定连接在轮毂上,所述第一支撑腿(3)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支撑腿(4)的另一端均固定连接在胎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非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辐还包括第一连接件(6)、第二连接件(7)、第一支撑件(8)和第二支撑件(9),所述第一支撑臂(1)与第二支撑臂(2)、第一支撑腿(3)与第二支撑腿(4)之间所成角度均为34°,所述第一支撑臂(1)与第一支撑腿(3)、第二支撑臂(2)与第二支撑腿(4)所成角度为146°,所述第一支撑臂(1)和第二支撑臂(2)的长度均为40mm,所述第一支撑腿(3)、第二支撑腿(4)长度均为35mm,且所述第一支撑臂(1)固定连接在第一连接件(6)的一端,所述第一连接件(6)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轮毂上,所述第二支撑臂(2)固定连接在第二连接件(7)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接件(7)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轮毂上,所述第一支撑腿(3)连接在第一支撑件(8)的一端,所述第一支撑件(8)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胎面上,所述第二支撑腿(4)连接在第二支撑件(9)的一端,所述第二支撑件(9)的另一端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小牛李晓文赵晓礼
申请(专利权)人:中科院长春应化所黄埔先进材料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