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继电器集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50894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9: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继电器集成装置,涉及电子电路领域,包括支撑板和转接板,支撑板上固设有至少一个配电继电器、预充继电器和主继电器;转接板上设置有高压输入区域和控制信号输入区域;高压输入区域用于外接电源正极,高压输入区域与各配电继电器的高压输入端电连接;控制信号输入区域上设置有连接器,连接器分别与各配电继电器的控制端、预充继电器的控制端和主继电器的控制端电连接,连接器还与用于控制继电器的控制板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投入使用时,通过转接板接入高压输入,通过转接板上的连接器连接继电器和控制板,解决了线束繁杂冗长的问题,减少了线束长度,减少了线束数量,提高了产品工艺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继电器集成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子电路
,尤其涉及一种继电器集成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许多电子产品中的控制器通过继电器来控制后端负载的运作,各继电器通过线束分别与传输控制信号的控制板电连接,使控制器实现对各继电器的控制。现有的连接方式,存在线束繁多杂乱无章,线束长度较长的问题,使电子产品的工艺性较差。而且现有的连接方式,还存在高压线束与低压线束交叉布置的情况,影响了电子产品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不足,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继电器集成装置,该装置减少了线束数量,减少了线束长度,且降低了对电子产品可靠性的影响。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继电器集成装置,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固设有至少一个配电继电器、预充继电器和主继电器;转接板,所述转接板上设置有高压输入区域和控制信号输入区域;所述高压输入区域用于外接电源正极,所述高压输入区域与各所述配电继电器的高压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控制信号输入区域上设置有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分别与各所述配电继电器的控制端、所述预充继电器的控制端和所述主继电器的控制端电连接,且所述连接器还与传输控制信号的控制板电连接。优选方式为,所述高压输入区域为覆铜导电层。优选方式为,所述高压输入区域上设置有与所述配电继电器一对一设置的连接孔,各所述配电继电器的高压输入端通过所述连接孔和螺钉固设在所述高压输入区域上。优选方式为,所述转接板上设置有三个所述连接器,其中一个所述连接器定义为主连接器,另外两个所述连接器分别定义为第一从连接器和第二从连接器,所述第一从连接器和所述第二从连接器分别与所述主连接器电连接;所述第一从连接器分别与各所述配电继电器的控制端电连接;所述第二从连接器分别与所述预充继电器的控制端和所述主继电器的控制端电连接;所述主连接器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优选方式为,所述主连接器为排线插座,所述主连接器通过排线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优选方式为,还包括与所述第一从连接器相互插接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通过对应线束与各所述配电继电器的控制端电连接。优选方式为,所述转接板上印制有线路,该线路电连接所述主连接器和所述第一从连接器,电连接所述主连接器和所述第二从连接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技术的继电器集成装置,包括支撑板和转接板,其中支撑板上固设有至少一个配电继电器、预充继电器和主继电器;其中转接板上设置有高压输入区域和控制信号输入区域;高压输入区域用于外接电源正极,高压输入区域与各配电继电器的高压输入端电连接;控制信号输入区域上设置有连接器,连接器分别与各配电继电器的控制端、预充继电器的控制端和主继电器的控制端电连接,且连接器还与传输控制信号的控制板电连接。本技术投入使用时,通过转接板接入高压输入,通过转接板上的连接器连接继电器和控制板,极大程度地减少了线束长度,减少了线束数量,提高了电子产品的工艺性。由于高压输入区域上设置有与配电继电器一对一设置的连接孔,各配电继电器的高压输入端通过连接孔和螺钉固设在高压输入区域上,通过连接孔和螺钉既实现了机械固定,又实现了电连接。由于转接板上设置有三个连接器,其中一个连接器定义为主连接器,另外两个连接器分别定义为第一从连接器和第二从连接器,第一从连接器和第二从连接器分别与主连接器电连接;第一从连接器分别与各配电继电器的控制端电连接;第二从连接器分别与预充继电器的控制端和主继电器的控制端电连接;主连接器与控制板电连接;合理配置结构,进一步减少线束数量及线束长度。由于主连接器为排线插座,主连接器通过排线与控制板电连接,采用简单的结构实现连接,降低了成本。由于还包括与第二从连接器相互插接的连接件,连接件通过对应线束与各配电继电器的控制端电连接,进一步降低了线束长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继电器集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侧视图;图3是本技术中连接件和线束的结构示意图;图4本技术中转接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的侧视图;图中:1-支撑板,2-转接板,20-高压输入区域,21-控制信号输入区域,22-连接孔,3-控制板,4-排线,5-主连接器,60-第一从连接器,61-第二从连接器,7-配电继电器,8-预充继电器,9-主继电器,10-连接件,11-线束。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至图5共同所示,一种继电器集成装置,包括支撑板1和转接板2,其中支撑板1上固设有至少一个配电继电器7、预充继电器8和主继电器9;其中转接板2上设置有高压输入区域20和控制信号输入区域21。高压输入区域20为但不限于覆铜导电层,高压输入区域20用于外接电源正极,高压输入区域20还与各配电继电器7的高压输入端电连接;控制信号输入区域21上设置有连接器,连接器分别与各配电继电器7的控制端、预充继电器8的控制端和主继电器9的控制端电连接,且连接器还与传输控制信号的控制板3电连接。本技术投入使用时,通过转接板2接入高压输入,通过转接板2上的连接器连接继电器和控制板3,极大程度地减少了线束长度,减少了线束数量,提高了电子产品工艺性,并保证了继电器控制信号的可靠传输。如图1和图4所示,高压输入区域20上设置有与配电继电器7一对一设置的连接孔22,各配电继电器7的高压输入端通过连接孔22和螺钉固设在高压输入区域20上。本例中支撑板1上设置四个配电继电器7,对应的高压输入区域20上设置了四个连接孔22,四个连接孔22可均匀排列设置,利于优化结构,各配电继电器7通过对应的连接孔22和螺钉固定在转接板2上,连接孔22和螺钉既实现了配电继电器7的机械固定,又实现了电连接(各配电继电器的高压输入端通过高压输入区域与电源正极电连接)。如图1、图3、图4和图5所示,为了进一步减少线束和线束长度,转接板2上设置有三个连接器,其中一个连接器定义为主连接器5,另外两个连接器分别定义为第一从连接器60和第二从连接器61,第一从连接器60和第二从连接器61分别与主连接器5电连接。第一从连接器60分别与各配电继电器7的控制端电连接,第二从连接器61分别预充继电器8的控制端和主继电器9的控制端电连接;主连接器5还与控制板3电连接。一种优选方案,主连接器5为排线4插座,主连接器5可通过排线4与控制板3电连接,使控制信号传输更加稳定可靠,使继电器控制稳定可靠。如图3和图5所示,为了进一步减少线束和线束长度,还包括与第一从连接器60相互插接的连接件10,连接件10通过对应线束11与各配电继电器7的控制端电连接。本例中第一从连接器60和连接件10为相互插接的连接头和插座,连接头分别与各线束11连接。本例中,转接板2上印制有线路,该线路电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继电器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固设有至少一个配电继电器、预充继电器和主继电器;/n转接板,所述转接板上设置有高压输入区域和控制信号输入区域;所述高压输入区域用于外接电源正极,所述高压输入区域与各所述配电继电器的高压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控制信号输入区域上设置有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分别与各所述配电继电器的控制端、所述预充继电器的控制端和所述主继电器的控制端电连接,且所述连接器还与传输控制信号的控制板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继电器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固设有至少一个配电继电器、预充继电器和主继电器;
转接板,所述转接板上设置有高压输入区域和控制信号输入区域;所述高压输入区域用于外接电源正极,所述高压输入区域与各所述配电继电器的高压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控制信号输入区域上设置有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分别与各所述配电继电器的控制端、所述预充继电器的控制端和所述主继电器的控制端电连接,且所述连接器还与传输控制信号的控制板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输入区域为覆铜导电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继电器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输入区域上设置有与所述配电继电器一对一设置的连接孔,各所述配电继电器的高压输入端通过所述连接孔和螺钉固设在所述高压输入区域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板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锦元刘大伟杨龙俊
申请(专利权)人:潍坊佩特来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