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机动车的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0204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9: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的锁(1),特别是后舱盖锁(1),该锁具有锁定装置(2),该锁定装置包括转动锁叉(3)、至少一个锁定爪(4)、锁保持件(21)、驱动元件(11)和用于锁定爪(4)的可摆动的支承部位(7),其中,锁保持件(21)能与锁定装置(2)在至少一个锁定位置中接合,其中,利用驱动元件(11)借助于至少一个连杆(10)能操纵锁定爪(4),其中,连杆(10)借助于具有传动比的联接件(8)与锁定爪(4)共同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用于机动车的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的锁,特别是后舱盖锁,该锁具有锁定装置/锁定机构,该锁定装置包括转动锁叉、至少一个锁定爪、锁保持件、驱动元件和用于锁定爪的可摆动的支承部位,其中,锁保持件能与锁定装置在至少一个锁定位置中接合,其中,锁定爪能借助于至少一个连杆并通过驱动元件操纵。
技术介绍
为了便于机动车操作者的操作和影响噪声特性,越来越多的电辅助机组被安装在机动车中。因此,为了使可运动地固定在机动车上的构件闭锁,使用锁或关闭设备将可运动的构件保持在关闭位置中,以便能够更安全驾驶车辆。关闭系统更多地配备有电驱动装置,以便能够使操作者舒适地打开例如侧门。然而,关闭系统不仅用在侧门中,而且还用在滑动门、后舱盖、前罩和/或顶盖中,也就是说用在任何必须在机动车运行期间将可运动构件保持在锁定位置中的地方。在锁或关闭系统中使用锁定装置,该锁定装置包括转动锁叉和至少一个锁定爪,锁定装置与锁保持件一起能够实现对可运动构件的锁定。如果例如机动车的侧门被关闭,则位于打开位置中的转动锁叉与锁保持件接合,其中,通过在锁保持件与转动锁叉之间的相对运动使转动锁叉转动并且借助于锁定爪将转动锁叉锁定在预锁定位置或主锁定位置中。在此克服密封件的阻力实现侧门或例如后舱盖的关闭,从而锁定装置反作用于密封压力。为了实现机动车的内部安全、密封且噪声更小,这些密封压力会对锁保持件和锁定装置施加大的力。如果此时锁定装置被解锁,也就是说,锁定爪从转动锁叉脱离,则导致锁定爪从与转动锁叉的接合区域中脱离,这又关系到打开噪声。为了影响打开噪声,从现有技术中已知不同的解决方案。因此,例如EP2573301B1描述了一种关闭系统,在该关闭系统中锁定爪可以至少局部地跟随转动锁叉的打开运动。在此,锁定装置能电动地打开,其中,锁定爪通过杆链与驱动元件连接。如果操纵驱动装置来打开锁定装置,则锁定爪可以至少局部地跟随转动锁叉的运动并因此缓和地反作用于密封压力。在此,杆链具有长度可变的杆,该杆能够实现锁定装置的减速的解锁。由EP2573300A2已知了一种机动车锁,其具有在关闭位置中围绕锁保持件并且朝向释放锁保持件的打开位置的方向预紧的转动锁叉,该机动车锁还具有锁定爪,该锁定爪与转动锁叉在接合位置中这样接合,使得转动锁叉被阻止朝向打开位置的方向运动。此外,机动车门闭锁系统具有驱动元件,锁定爪的联接部段与该驱动元件运动联接,其中,锁定爪能在接合位置与释放位置之间运动,在该释放位置中,锁定爪与转动锁叉脱离接合,从而转动锁叉可以朝向打开位置的方向运动。在从接合位置朝向释放位置的方向的运动过程中,驱动元件使锁定爪这样运动:在该运动过程中与锁定爪仍然接合的转动锁叉朝向打开位置的方向运动。由现有技术已知的解决方案部分地是结构复杂的并且引起机动车锁中的不在所有情况下都存在的大的空间需求。为此提出了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经改进的机动车锁和特别是一种后舱盖锁。此外,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实现低噪声的解锁,其中,应考虑结构简单、节省空间并且成本低廉的结构。所述目的通过独立权利要求1的特征来实现。本专利技术的有利的设计方案在从属权利要求中给出。要指出的是,下面描述的实施例不是限制性的,更确切地说,在说明书和从属权利要求中描述的特征的任意的可变型方案都是可能的。根据权利要求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由此实现,即,提供一种用于机动车的锁、特别是后舱盖锁,该锁具有锁定装置,该锁定装置包括转动锁叉、至少一个锁定爪、锁保持件、驱动元件和用于锁定爪的可摆动的支承部位,其中,锁保持件能与锁定装置在至少一个锁定位置中接合,其中,利用驱动元件借助于至少一个连杆能操纵锁定爪,其中,连杆借助于具有传动比/变速比/传动关系的联接件与锁定爪共同作用。通过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机动车锁结构现在提供了实现锁定装置的低噪声解锁和连续的打开过程的可能性。特别可以通过结构上的构造实现如下锁定位置,该锁定位置以尽可能小的空间需求实现锁定装置的可靠的关闭。特别地,在传动链中引入传动比条件的联接件的使用实现了,克服在锁定装置打开时产生的高关闭力并且随后实现将转动锁叉引导到打开位置中。在此,联接件与锁定爪这样共同作用,使得通过连杆使锁定爪连续地从转动锁叉上脱离。通过连续的打开过程,可以消除在转动锁叉与锁定爪之间的原本的断开噪声或至少将其降低到最低限度。如果在本专利技术的意义上提及机动车锁,则在此包括这样的锁,所述锁使用在后舱盖中,但是也使用在侧门或盖板中或者例如使用在机动车的靠背中。因此,锁可以被用在那些将可摆动运动地被支承的或可移动地被支承的构件固定在位置上的地方。机动车锁在此包括具有转动锁叉和至少一个锁定爪的锁定装置。锁定装置与大多位置固定地布置在机动车上的锁保持件共同作用,其中,通过在锁定装置与锁保持件之间的相对运动导致转动锁叉的转动运动,锁定爪将转动锁叉锁定在至少一个锁定位置中。在此已知配备有预锁定部和主锁定部的锁定装置,或者仅具有一个主锁定位置的锁定装置。锁定装置可以具有相互共同作用的一个或两个锁定爪。在此,第一锁定爪将转动锁叉锁死在锁定位置中,其中,第二锁定爪将第一锁定爪锁定在锁定位置中。这种具有两个锁定爪的锁定装置大多在主锁定位置中在锁定装置中出现打开力矩时使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机动车锁是可电操纵的机动车锁,其中,设有驱动元件,利用该驱动元件可以将锁定装置从锁定位置中解锁。在此,驱动元件可以是需要手动操纵的鲍登拉索或者由至少一个电机和连接在电机下游的传动元件组成,其中,传动元件与锁定爪这样共同作用,使得锁定爪能从锁定位置过渡到打开位置中。在此,锁定爪借助于驱动元件这样运动,使得锁定爪能围绕支承部位摆动。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锁,在该锁中,锁定爪被接纳在可摆动的支承部位中并且在该锁中锁定爪能借助于连杆和借助于驱动元件被操纵。可摆动的支承部位在此意味着,用于锁定爪的支承部位本身被可运动地接纳在机动车锁中。优选地,用于锁定爪的支承部位在固定的半径上并且借助于联接件被接纳在机动车锁中。联接件在此形成另一传动元件,利用该传动元件可以在锁定装置中实现传动。由于以传动方式被接纳,可摆动的支承部位特别能够一方面实现锁定装置的低噪声的解锁,另一方面使得锁定爪摆动超过联接件的死点,从而在锁定装置中出现关闭力矩。关闭力矩在此指的是,转动锁叉向锁定爪上施加防止或者说阻止锁定装置自动打开的力矩。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设计方案变型中,联接件可摆动地被接纳在机动车锁的壳体中。联接件被设计为盘形元件并且优选地被设计为冲压件。联接件优选由钢材制成。联接件本身能在机动车锁的锁壳体和/或锁盒中摆动并且特别是被接纳在由钢材制成的支承轴上,并且优选借助于铆接固定。锁定爪又可摆动地支承在联接件中并且可以借助于联接件在圆形轨道上围绕联接件的支承轴摆动或运动。除了接纳锁定爪之外,联接件还具有另一接纳部位、特别是用于连杆的支承部位。因此,联接件用作用于传递通过连杆引入联接件中的转矩的部件,其中,转矩能被传递到锁定爪的支承部位上。根据锁的设计方案变型和相应的要求,可以利用在联接件上的支承部位的布置来设定不同的传动比条件。优选地,锁定爪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机动车的锁(1),特别是后舱盖锁(1),该锁具有锁定装置(2),该锁定装置包括转动锁叉(3)、至少一个锁定爪(4)、锁保持件(21)、驱动元件(11)和用于锁定爪(4)的可摆动的支承部位(7),其中,锁保持件(21)能与锁定装置(2)在至少一个锁定位置中接合,其中,利用驱动元件(11)借助于至少一个连杆(10)能操纵锁定爪(4),其特征在于,连杆(10)借助于具有传动比的联接件(8)与锁定爪(4)共同作用。/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1221 DE 102018133301.31.一种用于机动车的锁(1),特别是后舱盖锁(1),该锁具有锁定装置(2),该锁定装置包括转动锁叉(3)、至少一个锁定爪(4)、锁保持件(21)、驱动元件(11)和用于锁定爪(4)的可摆动的支承部位(7),其中,锁保持件(21)能与锁定装置(2)在至少一个锁定位置中接合,其中,利用驱动元件(11)借助于至少一个连杆(10)能操纵锁定爪(4),其特征在于,连杆(10)借助于具有传动比的联接件(8)与锁定爪(4)共同作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1),其特征在于,联接件(8)可摆动地被接纳在机动车锁(1)的壳体(6)和/或锁盒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锁(1),其特征在于,联接件(8)具有用于锁定爪(4)的顶出部(22)。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锁(1),其特征在于,锁定装置(2)能借助于联接件(8)到达关闭位置(A),特别是主锁定关闭位置(A)。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T·弗罗恩U·奥尔泽
申请(专利权)人:开开特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