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49528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9: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基底层与触控驱动单元之间增加第一光学膜层以及第二光学膜层,所述第一光学膜层及所述触控驱动单元的材质的折射率均小于所述第二光学膜层的材质的折射率,以使显示面板的发光单元发出的部分光线穿过第一光学膜层以及第二光学膜层,在第二光学膜层和触控驱动单元的接触面发生全反射,反射之后的光线穿过第二光学膜层,在第一光学膜层和第二光学膜层的接触面发生漫反射的同时发生全反射,在多次反射之后,光线从相邻两个触控驱动单元之间远离所述基底层的方向出射,由此可以减少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线的损耗,增加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线的利用率,提高显示面板的出光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本申请涉及显示
,具体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英文全称: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简称OLED)又称为有机电激光显示装置、有机发光半导体。OLED具有电压需求低、省电效率高、反应快、重量轻、厚度薄,构造简单,成本低、广视角、几乎无穷高的对比度、较低耗电、极高反应速度等优点,已经成为当今最重要的显示技术之一。随着电子及触控技术的快速发展,触控显示面板孕育而生,触控显示面板是结合感测技术及显示技术所形成的一种输入/输出装置,普遍运用于电子设备当中。电容式触控显示面板是一种最为常用的触控显示面板,电容式触控显示面板利用电容耦合效应以侦测触碰位置,当手指触碰电容式触控显示面板的表面时,相应位置的电容量会受到改变,因而得以侦测到触碰位置。电容式触控可分为外挂式及嵌入式两种技术路线,外挂式又有GFF(英文全称:Glass-Film-Film)和GG(英文全称:Glass-Glass)等结构,嵌入式又有On-cell和In-cell结构。对于市面上的In-cell触控的OLED屏幕产品而言,目前的触控层一般选用多层金属膜作为触控驱动电极和触控感应电极。由于金属膜有较高的反射性能,因此发光单元发出的部分光线经过触控层多次反射后从显示面板的底部射出,进而造成显示面板的发光单元射出的光线的损失,导致显示面板发光单元的光线利用率低下。因此,需要寻求一种新型的显示面板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其能够解决现有显示面板中存在的显示面板发光单元的光线利用率低下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其包括:基底层;若干触控驱动单元,相互间隔设置于所述基底层的一侧;第一光学膜层,其一侧面贴合至所述基底层朝向所述触控驱动单元的一侧的表面,其另一侧面设有粗糙结构;所述第一光学膜层与所述触控驱动单元对应设置;第二光学膜层,其一侧面贴合至所述第一光学膜层远离所述基底层的一侧的表面,其另一侧面贴合至所述触控驱动单元朝向所述基底层的一侧的表面;所述第二光学膜层与所述触控驱动单元对应设置;其中,所述第一光学膜层及所述触控驱动单元的材质的折射率均小于所述第二光学膜层的材质的折射率。进一步的,当光线照射至所述第二光学膜层与所述触控驱动单元的接触面时,入射角大于临界角的光线发生全反射;当光线照射至所述第一光学膜层与所述第二光学膜层的接触面时发生漫反射及全反射。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光学膜层的材质的折射率的范围为1.7-2.5,所述触控驱动单元的材质的折射率的范围为1-1.5,所述第一光学膜层的材质的折射率的范围为1-1.5。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光学膜层的厚度与所述粗糙结构的厚度的比值为3-10。进一步的,所述的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介质层,覆盖于所述触控驱动单元上且延伸覆盖于所述基底层上;若干触控感应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一介质层远离所述基底层的一侧的表面上,且与所述触控驱动单元对应设置;以及第二介质层,覆盖于所述触控感应单元上且延伸覆盖于所述第一介质层上。进一步的,所述基底层包括:基板;薄膜晶体管层,设置于所述基板朝向所述触控驱动单元的一侧的表面上;若干发光单元,相互间隔设置于所述薄膜晶体管层朝向所述触控驱动单元的一侧的表面上;封装层,覆盖于所述发光单元上且延伸覆盖于所述薄膜晶体管层上;以及保护层,设置于所述封装层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的表面上;其中,每一所述触控驱动单元在所述基板上的投影均位于相邻两个所述发光单元之间。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提供一基底层;在所述基底层的一侧的表面上的预设位置制备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光学膜层;对所述第一光学膜层远离所述基底层的一侧的表面进行粗糙化处理,形成粗糙结构;在所述第一光学膜层远离所述基底层的一侧的表面上制备第二光学膜层,所述第二光学膜层与所述第一光学膜层对应设置;以及在所述第二光学膜层远离所述基底层的一侧的表面上制备若干触控驱动单元,所述触控驱动单元与所述第二光学膜层对应设置;其中,所述第一光学膜层及所述触控驱动单元的材质的折射率均小于所述第二光学膜层的材质的折射率。进一步的,所述粗糙化处理的工艺包括:等离子体刻蚀工艺或化学气相沉积工艺。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光学膜层和所述第二光学膜层的制备工艺均包括:喷墨打印工艺、化学气相沉积工艺及原子层沉积工艺中的一种。进一步的,所述触控驱动单元的制备工艺为物理气相沉积工艺。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基底层与触控驱动单元之间增加第一光学膜层以及第二光学膜层,所述第一光学膜层及所述触控驱动单元的材质的折射率均小于所述第二光学膜层的材质的折射率,以使显示面板的发光单元发出的部分光线穿过第一光学膜层以及第二光学膜层,在第二光学膜层和触控驱动单元的接触面发生全反射,反射之后的光线穿过第二光学膜层,在第一光学膜层和第二光学膜层的接触面发生漫反射的同时发生全反射,在多次反射之后,光线从相邻两个触控驱动单元之间远离所述基底层的方向出射,由此可以减少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线的损耗,增加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线的利用率,提高显示面板的出光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显示面板的光线走向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显示面板的制备步骤图。附图标记说明:100、显示面板1、基底层;2、第一光学膜层;3、第二光学膜层;4、触控驱动单元;5、第一介质层;6、触控感应单元;7、第二介质层;11、基板;12、薄膜晶体管层;13、发光单元;14、封装层;15、保护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以向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完整介绍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以举例证明本专利技术可以实施,使得本专利技术公开的
技术实现思路
更加清楚,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容易理解如何实施本专利技术。然而本专利技术可以通过许多不同形式的实施例来得以体现,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文中提到的实施例,下文实施例的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本专利技术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附图中的方向,本文所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解释和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是用来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在附图中,结构相同的部件以相同数字标号表示,各处结构或功能相似的组件以相似数字标号表示。此外,为了便于理解和描述,附图所示的每一组件的尺寸和厚度是任意示出的,本专利技术并没有限定每个组件的尺寸和厚度。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n基底层;/n若干触控驱动单元,相互间隔设置于所述基底层的一侧;/n第一光学膜层,其一侧面贴合至所述基底层朝向所述触控驱动单元的一侧的表面,其另一侧面设有粗糙结构;所述第一光学膜层与所述触控驱动单元对应设置;/n第二光学膜层,其一侧面贴合至所述第一光学膜层远离所述基底层的一侧的表面,其另一侧面贴合至所述触控驱动单元朝向所述基底层的一侧的表面;所述第二光学膜层与所述触控驱动单元对应设置;/n其中,所述第一光学膜层及所述触控驱动单元的材质的折射率均小于所述第二光学膜层的材质的折射率。/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底层;
若干触控驱动单元,相互间隔设置于所述基底层的一侧;
第一光学膜层,其一侧面贴合至所述基底层朝向所述触控驱动单元的一侧的表面,其另一侧面设有粗糙结构;所述第一光学膜层与所述触控驱动单元对应设置;
第二光学膜层,其一侧面贴合至所述第一光学膜层远离所述基底层的一侧的表面,其另一侧面贴合至所述触控驱动单元朝向所述基底层的一侧的表面;所述第二光学膜层与所述触控驱动单元对应设置;
其中,所述第一光学膜层及所述触控驱动单元的材质的折射率均小于所述第二光学膜层的材质的折射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当光线照射至所述第二光学膜层与所述触控驱动单元的接触面时,入射角大于临界角的光线发生全反射;当光线照射至所述第一光学膜层与所述第二光学膜层的接触面时发生漫反射及全反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光学膜层的材质的折射率的范围为1.7-2.5,所述触控驱动单元的材质的折射率的范围为1-1.5,所述第一光学膜层的材质的折射率的范围为1-1.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光学膜层的厚度与所述粗糙结构的厚度的比值为3-1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介质层,覆盖于所述触控驱动单元上且延伸覆盖于所述基底层上;
若干触控感应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一介质层远离所述基底层的一侧的表面上,且与所述触控驱动单元对应设置;以及
第二介质层,覆盖于所述触控感应单元上且延伸覆盖于所述第一介质层上。


6.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铭邹伟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