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21623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38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通过使至少一条第一触控连接线设置在显示区,和/或使至少一条第一感应连接线设置在显示区,减小触控电极和/或感应电极对应的连接线占用的边框区域,实现窄边框,且可以增大第一触控连接线和/或第一感应连接线的宽度,防止触控电极和/或感应电极失效,提高显示面板的良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显示,尤其是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1、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件由于自发光、广色域、低功耗、可实现柔性显示等优点被广泛应用。现有oled显示器件为了降低厚度,会采用dot(direct on cell touch,触控层直接做在显示面板上)技术制备触控层。随着窄边框技术的发展,现有oeld显示器件会缩小边框,使挡墙更加靠近显示区域,这会导致触控层中用于设置触控走线的空间较小,在设置触控走线时,只能缩小触控走线的线宽和/或线距,这会导致触控走线极易发生断路、断路等失效风险。而增加触控走线的线宽和/或线距,会导致显示面板的边框明显增大,无法实现窄边框的效果。

2、因此,现有oled显示器件存在无法兼顾窄边框和降低触控走线失效风险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用以解决现有oled显示器件存在无法兼顾窄边框和降低触控走线失效风险的技术问题。

>2、本申请实施例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区和设置于所述显示区的至少一侧的非显示区,所述非显示区包括扇出区,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连接线与所述感应电极之间设有第一虚拟电极,所述第一虚拟电极与所述第一触控连接线和所述感应电极绝缘设置,在第一方向上,远离所述扇出区的第一触控连接线与所述感应电极之间的第一虚拟电极的宽度,小于靠近所述扇出区的第一触控连接线与所述感应电极之间的第一虚拟电极的宽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至少一条所述第一触控连接线与所述感应电极之间未设有第一虚拟电极,在第一方向上,所述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区和设置于所述显示区的至少一侧的非显示区,所述非显示区包括扇出区,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连接线与所述感应电极之间设有第一虚拟电极,所述第一虚拟电极与所述第一触控连接线和所述感应电极绝缘设置,在第一方向上,远离所述扇出区的第一触控连接线与所述感应电极之间的第一虚拟电极的宽度,小于靠近所述扇出区的第一触控连接线与所述感应电极之间的第一虚拟电极的宽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至少一条所述第一触控连接线与所述感应电极之间未设有第一虚拟电极,在第一方向上,所述感应电极中对应一所述第一触控连接线的部分的宽度,小于所述感应电极中对应另一所述第一触控连接线的部分的宽度。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电极与所述感应电极之间设有第二虚拟电极,一所述第一触控连接线与所述感应电极之间的第一虚拟电极的宽度,等于所述触控电极与所述感应电极之间的第二虚拟电极的宽度。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设置于所述显示区的多条所述第一触控连接线之间断开,且相邻两条所述第一触控连接线之间未设有第一虚拟电极。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层包括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所述第一导电层设置于所述第二导电层与所述衬底之间,所述触控电极和所述感应电极设置于所述第二导电层,所述第一触控连接线的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一导电层,所述第一触控连接线的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二导电层,且所述第一触控连接线中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的两个部分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电极包括电极部和转接部,所述电极部设置于所述第二导电层,所述转接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导电层,所述电极部与所述转接部连接,所述电极部包括主干部和分支部,所述主干部和所述分支部连接。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触控连接线设置于所述第二导电层,所述第一触控连接线中设置于所述第二导电层的部分与所述第二触控连接线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锦涛吴绍静陈雪琴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