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油电混合动力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48838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8: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油电混合动力控制系统。该新型油电混合动力控制系统,包括锁扣式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包括配合连接的外置件与内置件,所述内置件包括外壳件与转动件,所述转动件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端子,所述端子的形状呈“L”状,所述端子的两端分别贯穿所述转动件的外表面,所述端子的一端插入于所述外置件的内部;所述转动件可绕外壳件转动;所述外置件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锁柱,所述锁柱连接有锁紧机构,所述内置件的外表面开设有导向槽,所述锁柱插入于导向槽内;该新型油电混合动力控制系统,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用灵活,设计巧妙,便于狭小环境下锁紧以及解除锁定使用,可受控制系统控制,便于自动化调控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油电混合动力控制系统
本技术属于汽车用电连接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油电混合动力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的混合动力汽车一般通过燃油以及电力配合实现动力混合,其中,因为添加了电力配合部分,因此会相应的增加较多的电路连接组件,油电混合动力控制系统中需要电路连接组件进行配合,连接各电气件使用,其必不可少;现有的电路连接组件多种多样,其多为一体化结构,在车体水泵中或其他狭小地方使用时,往往需要进行折弯设计,在该种环境条件下,组装较为困难,并且一旦组装安装成功后,再进行检修或更换时,在狭小区域内拆卸原本组装的连接器就十分困难,例如汽车水泵等装置内的连接器,传统的连接器不利于汽车动力控制系统的设计以及完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的新型油电混合动力控制系统。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新型油电混合动力控制系统,包括锁扣式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包括配合连接的外置件与内置件,所述内置件包括外壳件与转动件,所述转动件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端子,所述端子的形状呈“L”状,所述端子的两端分别贯穿所述转动件的外表面,所述端子的一端插入于所述外置件的内部;所述转动件可绕外壳件转动;所述外置件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锁柱,所述锁柱连接有锁紧机构,所述内置件的外表面开设有导向槽,所述锁柱插入于导向槽内,通过锁紧机构锁紧所述外置件与内置件。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转动件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限制卡件,所述限制卡件与转动件的截面处呈“工”字状,所述外壳件通过所述限制卡件与所述转动件转动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锁紧机构包括与外置件表面活动连接的转盘,所述转盘穿出所述外置件的表面,所述转盘的中心固定连接有螺杆,所述锁柱的内部开设有内腔,所述螺杆插入于内腔内,所述螺杆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下楔块,所述下楔块的上端接触有上楔块,所述上楔块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锁紧柱,初始状态下,所述锁紧柱位于所述内腔内,锁紧状态时,转动所述转盘,驱动螺杆转动,驱动下楔块沿螺杆移动,将锁紧柱顶出内腔,所述导向槽的槽壁内开设有卡孔,所述锁紧柱与所述卡孔配合。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上楔块的下端面面积大于所述下楔块的上端面面积,所述上楔块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内腔的腔底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内腔内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限制下楔块的移动距离。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外置件的外表面还固定连接有导向柱,所述导向柱的大小长度与所述锁柱大小相同,所述转动件表面开设有两组所述导向槽,两组所述导向槽的内部均开设有卡孔。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外置件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驱动器,所述驱动器的驱动端与所述转盘连接,所述驱动器驱动所述转盘转动,该控制系统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驱动器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设置有锁紧机构,通过转动转盘调节下楔块的位置,从而锁定外置件与内置件或解除外置件与内置件的锁定,同时,内置件设置有可转动的转动件,便于在狭小空间内,外壳体被限制的情况下,调节转动件的位置,便于与外置件连接,同时设置有大小相同的锁紧柱与导向柱,配合导向槽使用,锁紧柱即可以配合锁紧机构完成锁紧,同样可以配合导向柱完成导向定位,整个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用灵活,设计巧妙,便于狭小环境下锁紧以及解除锁定使用,可受控制系统控制,便于自动化调控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外置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内置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外置件;2、内置件;3、端子;4、转盘;5、螺杆;6、下楔块;7、上楔块;8、锁紧柱;9、锁柱;10、内腔;11、弹性件;12、外壳件;13、限制卡件;14、导向槽;15、转动件;16、卡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只用于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上述申请内容对本申请作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实施例1如图1-3所示,一种新型油电混合动力控制系统,包括锁扣式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包括配合连接的外置件1与内置件2,所述内置件2包括外壳件12与转动件15,所述转动件15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端子3,所述端子3的形状呈“L”状,所述端子3的两端分别贯穿所述转动件15的外表面,所述端子3的一端插入于所述外置件1的内部;所述转动件15可绕外壳件12转动;所述外置件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锁柱9,所述锁柱9连接有锁紧机构,所述内置件2的外表面开设有导向槽14,所述锁柱9插入于导向槽14内,通过锁紧机构锁紧所述外置件1与内置件2。所述转动件15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限制卡件13,所述限制卡件13与转动件15的截面处呈“工”字状,所述外壳件12通过所述限制卡件13与所述转动件15转动连接;所述锁紧机构包括与外置件1表面活动连接的转盘4,所述转盘4穿出所述外置件1的表面,所述转盘4的中心固定连接有螺杆5,所述锁柱9的内部开设有内腔10,所述螺杆5插入于内腔10内,所述螺杆5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下楔块6,所述下楔块6的上端接触有上楔块7,所述上楔块7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锁紧柱8,初始状态下,所述锁紧柱8位于所述内腔10内,锁紧状态时,转动所述转盘4,驱动螺杆5转动,驱动下楔块6沿螺杆5移动,将锁紧柱8顶出内腔10,所述导向槽14的槽壁内开设有卡孔16,所述锁紧柱8与所述卡孔16配合;所述上楔块7的下端面面积大于所述下楔块6的上端面面积,所述上楔块7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弹性件11,所述弹性件11的另一端与所述内腔10的腔底固定连接;所述内腔10内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限制下楔块6的移动距离;在实际的制备中,限位块可以很好的防止下楔块6移动出上楔块7的下端面,防止上楔块7掉落;弹性件11可以辅助上楔块7复位,收入内腔10内,弹性件11可以为弹性橡胶块或弹簧件,设置在下楔块6的侧面;所述外置件1的外表面还固定连接有导向柱,所述导向柱的大小长度与所述锁柱9大小相同,所述转动件15表面开设有两组所述导向槽14,两组所述导向槽14的内部均开设有卡孔16;在实际的使用中,还可以做如下设置:所述外置件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驱动器,所述驱动器的驱动端与所述转盘4连接,所述驱动器驱动所述转盘4转动,该控制系统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驱动器连接,通过控制装置控制驱动器,从而可以控制外置件1与内置件2的锁紧状态,控制装置可以采用AT89C51单片机,驱动器可以选用步进电机,具体的,通过其驱动轴安装相应的齿轮件,通过齿轮件与转盘4啮合连接,再通过对步进电机的转动圈数控制,控制转盘4的转动,从而控制外置件1与内置件2的锁紧状态,其中,步进电机可以采用4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油电混合动力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锁扣式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包括配合连接的外置件与内置件,所述内置件包括外壳件与转动件,所述转动件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端子,所述端子的形状呈“L”状,所述端子的两端分别贯穿所述转动件的外表面,所述端子的一端插入于所述外置件的内部;所述转动件可绕外壳件转动;所述外置件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锁柱,所述锁柱连接有锁紧机构,所述内置件的外表面开设有导向槽,所述锁柱插入于导向槽内,通过锁紧机构锁紧所述外置件与内置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油电混合动力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锁扣式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包括配合连接的外置件与内置件,所述内置件包括外壳件与转动件,所述转动件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端子,所述端子的形状呈“L”状,所述端子的两端分别贯穿所述转动件的外表面,所述端子的一端插入于所述外置件的内部;所述转动件可绕外壳件转动;所述外置件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锁柱,所述锁柱连接有锁紧机构,所述内置件的外表面开设有导向槽,所述锁柱插入于导向槽内,通过锁紧机构锁紧所述外置件与内置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油电混合动力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件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限制卡件,所述限制卡件与转动件的截面处呈“工”字状,所述外壳件通过所述限制卡件与所述转动件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油电混合动力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机构包括与外置件表面活动连接的转盘,所述转盘穿出所述外置件的表面,所述转盘的中心固定连接有螺杆,所述锁柱的内部开设有内腔,所述螺杆插入于内腔内,所述螺杆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下楔块,所述下楔块的上端接触有上楔块,所述上楔块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锁紧柱,初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志远张贤文朱健伟张震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工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