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塑件扣合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8678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8: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吸塑件扣合安装结构,包括:第一安装结构,包括第一吸塑件与第一扣合件;第一吸塑件具有相对设置的装配面和外观面,第一扣合件固定于第一吸塑件的装配面;第二安装结构,包括配合零件与第二扣合部;第二扣合部为固定于配合零件的第二扣合件,或为设于配合零件的第二扣合槽;第二扣合部用于与第一扣合件扣接配合,以将第一吸塑件与配合零件连接。该吸塑件扣合安装结构通过第一扣合件与第二扣合件的扣接,即可实现造型用的第一吸塑件与另一配合零件的装配,可实现第一吸塑件的无螺钉装配,可避免螺钉对造型用的第一吸塑件的破坏,可避免吸塑件变形,该扣合安装结构外观美观、结构简单,便于装配,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吸塑件扣合安装结构
本技术涉及吸塑造型件装配
,尤其涉及一种吸塑件扣合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在现有的热交换设备机组中,如在热泵机组中,通常需要采用吸塑件对机组外部面板进行造型;吸塑件,又称吸塑成型件,即采用吸塑成型工艺制成的零件,吸塑件结构简单,且一般为单层塑料结构;现有技术中,需要用螺钉将造型用的吸塑件固定于其他配合零件上,采用螺钉固定造型吸塑件,导致机组面板的外表面有较多螺钉露出,影响机组面板的整体美观性;此外,采用螺钉连接的方式,容易造成吸塑件打孔处起翘,也会影响机组的外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塑件扣合安装结构,其通过卡扣配合,可以实现造型用的第一吸塑件与其他配合零件之间的扣合连接,整体美观。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吸塑件扣合安装结构,包括:第一安装结构,包括第一吸塑件与第一扣合件;所述第一吸塑件具有相对设置的装配面和外观面,所述第一扣合件固定于所述第一吸塑件的装配面;第二安装结构,包括配合零件与第二扣合部;所述第二扣合部为固定于所述配合零件的第二扣合件,或为设于所述配合零件的第二扣合槽;所述第二扣合部用于与所述第一扣合件扣接配合,以将所述第一吸塑件与所述配合零件扣接。作为优选,所述配合零件为第二吸塑件或配合钣金件。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扣合件粘贴固定于所述第一吸塑件的装配面,或所述第一扣合件与所述第一吸塑件一体成型。作为优选,当所述配合零件为第二吸塑件,所述第二扣合部为第二扣合件时,所述第二吸塑件具有相对设置的装配面和外观面,所述第二扣合件粘贴固定于所述第二吸塑件的装配面,或所述第二扣合件一体成型于所述第二吸塑件的装配面。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扣合件为固定条或U型板;所述第二扣合部为第二扣合件,所述第二扣合件为U型板或固定条;所述固定条包括凸起部,还包括分别连接于所述凸起部两端的折板部,所述折板部固定于所述第一吸塑件或所述配合零件,所述凸起部与第一吸塑件或所述配合零件之间配合形成插接孔;所述U型板包括依次连接的固定板、连接板和扣接板,所述固定板固定于所述配合零件或所述第一吸塑件,所述扣接板扣入所述插接孔内,以使所述第一吸塑件与所述配合零件之间扣合连接。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扣合件为固定条,所述折板部固定于所述第一吸塑件;所述第二扣合件为所述U型板,所述U型板固定于所述配合零件;所述凸起部相对于所述折板部凸起的高度小于或等于所述扣接板的厚度。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扣合件为加强筋,所述第二扣合部为设于所述配合零件的第二扣合槽;所述加强筋远离所述第一吸塑件的一端扣入所述第二扣合槽,以使所述第一安装结构与所述第二安装结构之间扣合连接。作为优选,所述加强筋包括依次连接的固定部、折弯部和卡接部,所述固定部固定于所述第一吸塑件;所述卡接部扣入所述第二扣合槽,所述折弯部抵接所述第二扣合槽的槽壁;所述配合零件为配合钣金件,所述配合钣金件包括钣金本体以及连接于所述钣金本体的端部的侧板,所述第二扣合槽设于所述侧板;所述卡接部抵接所述侧板,所述第一吸塑件的端部抵接所述钣金本体,所述第一吸塑件的装配面抵接所述侧板。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扣合件为相对所述第一吸塑件凸出的凸台结构,所述凸台结构设有配合孔;所述第二扣合部为第二扣合件,所述第二扣合件为固定体,所述固定体的一端固定于所述配合零件,另一端穿入所述配合孔中,以使所述第一安装结构与所述第二安装结构之间扣合连接。作为优选,所述固定体为台体;所述固定体包括固定端面以及分别连接于所述固定端面的两端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固定端面垂直,所述第二端面相对于所述固定端面倾斜;所述第一端面、所述第二端面分别与所述配合孔上相对的两孔壁抵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该吸塑件扣合安装结构,通过第一扣合件与第二扣合件的扣接配合,即可实现造型用的第一吸塑件与另一配合零件的无螺钉配合,可以有效地减少第一吸塑件装配时的使用螺钉的数量,可避免螺钉对造型用的第一吸塑件的破坏,可避免吸塑件变形;该扣合安装结构外观美观、结构简单,便于装配,实用性强。附图说明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为本技术其一实施例所述吸塑件扣合安装结构;图2为图1中的A部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所述吸塑件扣合安装结构;图4为图3中的B部放大图;图5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所述吸塑件扣合安装结构;图6为图5中的C部放大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方式一或二中的U型板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方式一或二中的固定条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9为本技术实施方式一或二中的固定条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图10为本技术实施方式一中的第一安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实施方式一中的第二安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实施方式一中的吸塑件扣合安装结构的装配前示意图;图13为图12中的D部放大图;图14为本技术实施方式一中的吸塑件扣合安装结构的装配后示意图;图15为图14中的E部放大图;图16为本技术实施方式三中的加强筋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17为本技术实施方式三中的加强筋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图18为本技术实施方式三中的第二安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19为本技术实施方式三中的第一安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0为本技术实施方式三中的吸塑件扣合安装结构的装配前示意图;图21为图20中的F部放大图;图22为本技术实施方式三中的吸塑件扣合安装结构的装配后示意图;图23为图22中的G部放大图;图24为本技术实施方式三中的固定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5为本技术实施方式三中第一安装结构的俯视图;图26为本技术实施方式三中第二安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7为本技术实施方式三中的吸塑件扣合安装结构的装配前示意图;图28为图27中的H部放大图;图29为本技术实施方式三中的吸塑件扣合安装结构的装配后示意图;图30为图29中的I部放大图;图中:11、第一吸塑件;12、第一扣合件;21、配合零件;211、钣金本体;212、侧板;22、第二扣合件;23、第二扣合槽;31、固定条;311、凸起部;312、折板部;32、U型板;321、固定板;322、连接板;333、扣接板;41、加强筋;411、固定部;412、折弯部;413、卡接部;51、凸台结构;511、配合孔;52、固定体;521、固定端面;522、第一端面;523、第二端面。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吸塑件扣合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安装结构,包括第一吸塑件(11)与第一扣合件(12);所述第一吸塑件(11)具有相对设置的装配面和外观面,所述第一扣合件(12)固定于所述第一吸塑件(11)的装配面;/n第二安装结构,包括配合零件(21)与第二扣合部;所述第二扣合部为固定于所述配合零件(21)的第二扣合件(22),或为设于所述配合零件(21)的第二扣合槽(23);所述第二扣合部用于与所述第一扣合件(12)扣接配合,以将所述第一吸塑件(11)与所述配合零件(21)扣合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塑件扣合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安装结构,包括第一吸塑件(11)与第一扣合件(12);所述第一吸塑件(11)具有相对设置的装配面和外观面,所述第一扣合件(12)固定于所述第一吸塑件(11)的装配面;
第二安装结构,包括配合零件(21)与第二扣合部;所述第二扣合部为固定于所述配合零件(21)的第二扣合件(22),或为设于所述配合零件(21)的第二扣合槽(23);所述第二扣合部用于与所述第一扣合件(12)扣接配合,以将所述第一吸塑件(11)与所述配合零件(21)扣合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塑件扣合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零件(21)为第二吸塑件或配合钣金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塑件扣合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扣合件(12)粘贴固定于所述第一吸塑件(11)的装配面,或所述第一扣合件(12)与所述第一吸塑件(11)一体成型。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塑件扣合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配合零件(21)为第二吸塑件,所述第二扣合部为第二扣合件(22)时,所述第二吸塑件具有相对设置的装配面和外观面,所述第二扣合件(22)粘贴固定于所述第二吸塑件的装配面,或所述第二扣合件(22)一体成型于所述第二吸塑件的装配面。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吸塑件扣合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扣合件(12)为固定条(31)或U型板(32);所述第二扣合部为第二扣合件(22),所述第二扣合件(22)为U型板(32)或固定条(31);
所述固定条(31)包括凸起部(311),还包括分别连接于所述凸起部(311)两端的折板部(312),所述折板部(312)固定于所述第一吸塑件(11)或所述配合零件(21),所述凸起部(311)与第一吸塑件(11)或所述配合零件(21)之间配合形成插接孔;
所述U型板(32)包括依次连接的固定板(321)、连接板(322)和扣接板(333),所述固定板(321)固定于所述配合零件(21)或所述第一吸塑件(11),所述扣接板(333)扣入所述插接孔内,以使所述第一吸塑件(11)与所述配合零件(21)之间扣合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塑件扣合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扣合件(12)为固定条(31),所述折板部(3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少群杨舒媛张利蔡远登卓尚辉李建铭雷朋飞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芬尼克兹节能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